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轨道车辆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803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厢(10),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具有车厢顶(20)和固定在车厢顶(20)上的轨道车辆部件(50)。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固定元件(220)的形状配合部段(230)在安置在所述车厢顶(20)上的容纳部(210)中形成形状配合的条件下分别形状配合地保持在一个或多个固定部位(100,110,120,130)处;与相应的形状配合部段(230)连接的穿引部段(240)从相应的容纳部(210,710)的开口(200,720)中向外引导;相应的固定元件(220)的位于容纳部(210,710)之外的固定部段(250)形成用于轨道车辆部件(50)的连接部位;并且通过弹性的分隔体(400)使形状配合部段(230)与分别相关联的容纳部(210,710)的底部(210a,710a)分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厢,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具有车厢顶和固定在车厢顶上的轨道车辆部件。
技术介绍
为了将轨道车辆部件安装在车厢顶上,在铝制构造中通常使用C形轨道,所述C形轨道沿纵向方向分别提供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的固定部位。由于制造公差,非罕见地出现如下问题:在安装轨道车辆部件时必须进行高度调整,以便实现在预设公差之内(通常水平地)进行轨道车辆部件在车厢顶上的定向。通常,如今将所谓的垫片用于高度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基于如下目的:改进轨道车辆部件在轨道车辆车厢的车厢顶上的固定。该目的根据本技术通过一种轨道车辆车厢来实现,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具有车厢顶和固定在所述车厢顶上的轨道车辆部件的轨道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的形状配合部段在安置在所述车厢顶上的容纳部中形成形状配合的条件下分别形状配合地保持在一个或多个固定部位处,-与相应的所述形状配合部段连接的穿引部段从相应的所述容纳部的开口中向外引导,-相应的所述固定元件的位于所述容纳部之外的固定部段形成用于所述轨道车辆部件的连接部位,并且-通过弹性的分隔体使所述形状配合部段与分别相关联的所述容纳部的底部分隔。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车厢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下文中说明。据此,根据本技术提出:固定元件的形状配合部段在安置在车厢顶上的容纳部中形成形状配合的条件下分别形状配合地保持在车厢顶上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位处;与相应的形状配合部段连接的穿引部段从相应的容纳部的开口中被向外引导;相应的固定元件的位于容纳部之外的固定部段形成用于轨道车辆部件的连接部位并且形状配合部段通过弹性的分隔体与分别相关联的容纳部的底部分隔。根据本技术的固定的主要优点在于:由于形状配合与弹性的分隔体的根据本技术的组合,轨道车辆部件的简单的高度调整和定向是可行的:仅须在固定部位处使用分隔体用于高度校正或高度调整,所述分隔体具有匹配于相应的固定部位的厚度。此外,分隔体由于其弹性而衰减振动;通过形状配合避免固定元件撕毁。根据本技术的固定的另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可避免在固定元件和容纳部之间的接口处的电腐蚀问题。即使安置在车厢顶上的容纳部的材料与固定在其上的固定元件的材料不同进而由于材料差异可能造成电腐蚀,但是由于通过弹性的分隔体在容纳部的底部和固定元件之间根据本技术所设置的分隔在那里避免直接接触,使得只要针对弹性的分隔体选择适当的、优选不导电或导电差的材料,在该部位处就不出现电腐蚀。着眼于最佳的减震可视作为有利的是:弹性的分隔体由橡胶构成。轨道车辆部件优选插到相应的固定元件的位于容纳部之外的固定部段上以形成插接连接。插接连接能够通过开口销等来保护。优选地,弹性的分隔体在固定元件装入到容纳部中之前安置到容纳部的底部上。为了实现轨道车辆部件在车厢顶上的安全的固定,可视为有利的是:轨道车辆部件在至少两个固定部位处贴靠在车厢顶上。优选地,分隔体在固定部位中的一个固定部位处的厚度大于或小于分隔体在固定部位中的另一个固定部位处的厚度,以便在局部的安装高度方面实现公差补偿。为了实现固定元件的形状配合部段与相关联的容纳部完全分隔,视作有利的是:一个或多个形状配合部段在其相关联的容纳部中嵌入在浇注材料中并且通过该浇注材料以及弹性的分隔体与容纳部分隔。优选地,浇注材料是粘结剂,以便持久地固定形状配合部段或固定元件在容纳部之内的定位。浇注材料或粘结剂优选是不导电或导电差的,以便避免电腐蚀。为了将固定元件简单且快速地安装在容纳部中,有利的是,形状配合部段和分别相关联的容纳部的开口形成卡口连接部。优选地,形状配合部段和分别相关联的容纳部的开口设计为,使得在第一调整位置中能够将形状配合部段从上方穿过开口引入到容纳部中,所述形状配合部段能够在容纳部中转动并且通过形状配合部段在容纳部中转动形成形状配合,所述形状配合防止形状配合部段向上从容纳部中抽出。优选地,车厢顶具有挤压成型的轨道,所述轨道形成沿着轨道的挤压方向延伸的开口槽。挤压成型的轨道例如能够通过挤压型材的部段形成。挤压型材或轨道优选是车厢顶的组成部分;替选地,它们能够安置到车厢顶上。在安装在轨道上的情况下视为有利的是:该轨道形成一个或多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沿轨道的挤压方向依次排列。优选地,挤压成型的轨道平行于轨道车辆车厢的纵向方向设置。轨道车辆部件能够直接地固定在一个或多个固定元件上;替选地可行的是:通过分别将支座安置到固定元件上的方式来设置仅间接的固定,在所述支座上又固定有轨道车辆部件。此外,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轨道车辆部件安装在轨道车辆车厢的车厢顶上的方法。关于这种方法,根据本技术提出:在至少一个固定部位处将弹性的分隔体插入到安置在车厢顶上的容纳部中;将固定元件的形状配合部段引入到容纳部中以在形状配合部段和容纳部之间形成形状配合并且安置在分隔体上,并且将轨道车辆部件间接地或直接地安置在固定元件的位于容纳部之外的固定部段上。关于根据本技术的方法的优点应参考结合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车厢的上述实施方案,因为根据本技术的方法的优点基本上对应于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车厢的优点。着眼于形状配合部段与容纳部的完全分隔,视作为有利的是:将一个或多个形状配合部段嵌入浇注材料中和通过浇注材料和弹性的分隔体将形状配合部段与容纳部的内壁分隔。优选地,浇注材料为粘结剂,使得一个或多个形状配合部段粘接在其相关联的容纳部中。着眼于轨道车辆部件的最佳调整,视作为有利的是:在至少两个固定部位处分别将弹性的分隔体插入到安置在车厢顶上的容纳部中,并且完全地或至部分地补偿容纳部的当前的高度差,其方式是:不同地选择分隔体的厚度进而使固定元件的形状配合部段的安装高度相互平衡。【附图说明】下面,根据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在此示范性地示出:图1示出轨道车辆车厢的横截面,在所述轨道车辆车厢的车厢顶上固定有轨道车辆部段,图2示出根据图1的轨道车辆车厢的俯视图,图3示出固定部位的设计方案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固定部位处能够将根据图1和2的轨道车辆部件固定在车厢顶上,图4示出根据图3的固定部位的纵剖面,图5示出根据图3的固定部位的俯视图,图6示出用于将轨道车辆部件固定在车厢顶上的固定部位的替选的设计方案,以及图7示出容纳元件的一个实施例,借助于所述容纳元件能够形成根据图6的固定部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概览,在附图中对于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总是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在示意性的视图中示出轨道车辆车厢10的横截面。可以看到,在轨道车辆车厢10的车厢顶20上存在两个挤压成型的轨道30和40,在所述轨道上安装有轨道车辆部件50。轨道车辆部件50例如能够为集电器、空调设备、变流器、变压器、换向器等。这两个挤压成型的轨道30和40能够形成车厢顶20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或者作为单独的部件后续地固定在车厢顶20上。图2从上方来观察示出轨道车辆车厢10与安装在其上的轨道车辆部件50。可以看到这两个挤压成型的轨道30和40,轨道车辆部件贴靠在所述轨道上。为了固定,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设有四个固定部位100、110、120和130。替选地,显然能够设有比图2中所示出的固定部位更多或更少的固定部位。图3示出根据图2的固定部位100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可以看到:具有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车厢(10),所述轨道车辆车厢具有车厢顶(20)和固定在所述车厢顶(20)上的轨道车辆部件(50),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220)的形状配合部段(230)在安置在所述车厢顶(20)上的容纳部(210)中形成形状配合的条件下分别形状配合地保持在一个或多个固定部位(100,110,120,130)处,‑与相应的所述形状配合部段(230)连接的穿引部段(240)从相应的所述容纳部(210,710)的开口(200,720)中向外引导,‑相应的所述固定元件(220)的位于所述容纳部(210,710)之外的固定部段(250)形成用于所述轨道车辆部件(50)的连接部位,并且‑所述形状配合部段(230)通过弹性的分隔体(400)与分别相关联的所述容纳部(210,710)的底部(210a,710a)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哈伊尔·卡洛姆菲雷斯库安雅·布赫霍尔茨施蒂格利茨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