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769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及具有该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的汽车,其中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包括左、右纵梁和与左、右纵梁相连接的前横梁和后横梁,其中,所述左、右纵梁向前横梁端延伸形成U型端部,所述U型端部卡接固定于所述前横梁,所述左、右纵梁向后横梁端延伸并向上突起形成后安装突部,所述后安装突部上设有后安装座;所述前横梁向左右端部延伸并向上突起形成前安装突部,所述前安装突部上设有前安装座;所述后横梁为中部向上拱起的桥型后横梁,所述后横梁向左、右纵梁两端延伸形成U型端部,所述U型端部卡接固定于所述左、右纵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结构合理、刚度、强度高,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的汽车。
技术介绍
前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重要安全件和承载件,为稳定杆、转向机、发动机悬置、摆臂等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的重要支撑结构。此夕卜,对于前副车架其强度、刚度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前副车架承受着汽车行驶中的转向、制动和垂直载荷。前副车架的刚度、强度等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汽车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尤其是汽车碰撞安全情况。传统的非全框式结构遇到碰撞时,吸收碰撞冲击能力弱,扩展能力弱,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此外,现有技术的前副车架重量大,制造成本高,随着性能要求及绿色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全框式前副车架的设计来讲,在满足必须的刚度、强度性能要求外,如何减轻全框式前副车架的重量,节约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也为当前全框式前副车架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其结构合理,具有很好刚度和强度,安全性高,在满足了强度和刚度的需求,同时还减小了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属的汽车包括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该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具有的技术效果,包含该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包括左、右纵梁和与左、右纵梁相连接的前横梁和后横梁,其中,所述左、右纵梁向前横梁端延伸形成U型端部,所述U型端部卡接固定于所述前横梁,所述左、右纵梁向后横梁端延伸并向上突起形成后安装突部,所述后安装突部上设有后安装座;所述前横梁向左右端部延伸并向上突起形成前安装突部,所述前安装突部上设有前安装座;所述后横梁为中部向上拱起的桥型后横梁,所述后横梁向左、右纵梁两端延伸形成U型端部,所述U型端部卡接固定于所述左、右纵梁。本技术所述的全框式前副车架,由于其尺寸更大,可以布置更结实的悬架,支承更强力的发动机。此外,所述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尺度覆盖整个发动机舱,与车身连接后能提供更好的机舱刚性,承载更多的受力,使全框式前副车架更多的吸收行驶过程中的冲击。并且可以使机舱的布置余度更大。通过中部向上拱起的桥型后横梁配合其侧边左、右纵梁,能更好的控制发动机的下沉轨迹,同时能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由于整个发动机底部都在其包围之中,可以有效的保护动力总成。因此,改善了汽车的操控性、驾驶稳定性和响应性,因而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此夕卜,U型端部的设计方便左、右纵梁和与左、右纵梁相连接的前横梁和后横梁固定牢靠。在前横梁和左、右纵梁端部设置安装座方便前副车架同底盘其他固件总成的连接。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所述左、右纵梁向所述前副车架内部设有泄力凹,所述左、右纵梁外侧还设有加强板。通过在所述左、右纵梁向所述前副车架内部设有泄力凹,使车辆发生正碰时通过凹陷型面引导向下折弯,从而达到缓冲泄力的作用。此夕卜,其外侧设有加强板可以增加整个前副车架的刚度和强度,增加安全性。并且,加强板上还具有安装孔,可以进一步连接固定其他固件总成。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所述左、右纵梁具有波型截面。波型截面增加左、右纵梁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在保证刚度和强度同时还能够减轻其自身的减重。此夕卜,整个前副车架可以采用重量较轻的铝合金材料制作可以进一步降低前副车架的重量。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前横梁上向前副车架内设有前横梁安装支架。通过设置安装支架,方便安装连接固定其他固件总成,并且固定牢靠,使前副车架性會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所述后横梁和左、右纵梁连接处向上突起形成加强凸部。加强凸部进一步增加了后横梁的刚度和强度。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所述后横梁表面还设有加强筋。后横梁表面设有多条加强筋,可以进一步增加了后横梁的刚度和强度。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所述后横梁下部设有后横梁安装架。后横梁下部通过设置安装架,方便安装连接固定其他固件总成,并且固定牢靠,使前副车架性能稳定。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结构合理,刚度和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且安全性好,与车身固定牢靠,性能可靠,既要满足了强度和刚度的需求,同时还减小了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技术涉及的汽车,包括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该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中:1左、右纵梁、IlU型端部、12后安装突部、13后安装座、14泄力凹、15加强板、16波型截面、2前横梁、21前安装突部、22前安装座、23前横梁安装支架、3后横梁、31U型端部、32加强凸部、33加强筋、34后横梁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1-2所示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包括左、右纵梁I和与左、右纵梁I相连接的前横梁2和后横梁3。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左、右纵梁I具有波型截面16。所述左、右纵梁I向前横梁端延伸形成U型端部11,所述U型端部11卡接于所述前横梁2,并将左、右纵梁I和前横梁2固定。所述左、右纵梁I向后横梁端延伸并向上突起形成后安装突部12,所述后安装突部12上设有后安装座13,通过后安装座13同底盘其他固件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左、右纵梁I向所述前副车架内部设有泄力凹14,所述左、右纵梁I外侧还设有加强板15,加强板15上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底盘其他固件总成与加强板15连接。此外,所述前横梁2向左右端部延伸并向上突起形成前安装突部21,所述前安装突部21上设有前安装座22,通过前安装座22同底盘其他固件总成固定连接。并且,前横梁2上向前副车架内设有前横梁安装支架23,安装支架23进一步与底盘其他固件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3为中部向上拱起的桥型后横梁,所述后横梁3向左、右纵梁两端延伸形成U型端部31,所述U型端部31卡接于所述左、右纵梁1,并与左、右纵梁I固定。所述后横梁3和左、右纵梁I连接处向上突起形成加强凸部32,后横梁3表面还设有多条加强筋33。所述后横梁3下部设有后横梁安装架34,通过后横梁安装架34同底盘其他固件总成固定连接。本技术涉及的汽车包括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该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为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由于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纵梁(I)和与左、右纵梁(I)相连接的前横梁(2)和后横梁(3), 其中,所述左、右纵梁(I)向前横梁端延伸形成U型端部(11),所述U型端部(11)卡接固定于所述前横梁(2),所述左、右纵梁(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纵梁(1)和与左、右纵梁(1)相连接的前横梁(2)和后横梁(3),其中,所述左、右纵梁(1)向前横梁端延伸形成U型端部(11),所述U型端部(11)卡接固定于所述前横梁(2),所述左、右纵梁(1)向后横梁端延伸并向上突起形成后安装突部(12),所述后安装突部(12)上设有后安装座(13);所述前横梁(2)向左右端部延伸并向上突起形成前安装突部(21),所述前安装突部(21)上设有前安装座(22);所述后横梁(3)为中部向上拱起的桥型后横梁,所述后横梁(3)向左、右纵梁两端延伸形成U型端部(31),所述U型端部(31)卡接固定于所述左、右纵梁(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元柱朴商真高永
申请(专利权)人:浦项奥斯特姆苏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