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底架结构及工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477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30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底架结构及工程车辆,其中,装配式底架结构包括底盘梁、副车架梁以及底部支撑装置,底盘梁设置在副车架梁的下方并连接支撑副车架梁,底部支撑装置设置在底盘梁的下方并连接支撑底盘梁。装配式底架结构通过将底盘梁设置在底部支撑装置之上并支撑副车架梁,充分利用了底盘梁的刚度,使得底盘梁与副车架梁叠加受力,提高了底架结构的刚度和可靠性,而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实现了车架整体重量的轻量化,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底架结构及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在工程机械领域中,混凝土栗车是一种将商品混凝土输送到指定位置的工程车辆。如图1所示,混凝土栗车下车车架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支腿al、回转底架a2以及副车架a3。其中回转底架a2是一种支撑回转机构并用于连接上下车的机械结构;支腿al是混凝土栗车工作时用于支撑整车的结构件。在栗车工作时,支腿al展开提供足够的支承面,保证栗车在工作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回转底架a2下与副车架a3、底盘连接,上与布料杆相连,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混凝土栗车支腿结构包括前支腿和后支腿,前支腿主要分为:摆动结构、X伸缩结构及H型结构;后支腿分为:摆动结构和H型结构。根据前后支腿结构形式不同,现有的混凝土栗车回转底架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前X后摆”型回转底架,即前支腿X伸缩,后支腿摆动;双摆腿型回转底架,即前后支腿均为摆动腿。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客户对混凝土栗车需求的多样化,栗车型谱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然而,在小米数栗车(30米以下)研发中,为充分发挥底盘的承载能力,往往选择桥数较小的底盘,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由于受底盘承载能力的限制,栗车设计应尽量采取轻量化设计手段。传统的下车结构无论是“前X后摆”型还是双摆腿型均属于箱型结构,此种结构稳定性较好,在回转底架内部可放置油箱,但整体重量较重,并且箱型结构在对混凝土栗车进行维修时很不方便,传统箱型下车结构不适合在小米数栗车上应用,因此在小米数栗车的下车结构设计上应打破传统结构形式,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如图2所示,现有的应用于小米数栗车的下车车架结构是一体式H型支腿下车车架结构,其后支腿箱b4与回转底架b2分置,一般放置在副车架b3尾部,并通过副车架b3的大梁连接在一起,后支腿b5为H型支腿,前支腿bl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X支腿或H型支腿。此种结构支撑部件均位于底盘梁上方,底盘梁只靠螺栓紧固参与结构受力,没有完全发挥底盘梁应有刚度。在现有技术中,支腿箱体离地面较高,支腿油缸较大不利于整车轻量化,而且油缸较长稳定性差;支腿箱与副车架焊接在一起,可维修性差,而且由于副车架刚度较小,容易变形;混凝土栗车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底盘梁的刚度,使得整车受扭转变形较大;受力过程中副车架的大梁受拉,不能充分利用底盘的强度(只靠螺栓与底盘梁连接);支腿箱放置影响其它部件的布置安装。小米数栗车车架结构的设计方向应为结构形式简单化,整体重量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底架结构及工程车辆,能够降低工程车辆工作时的变形量,可简化底架结构,达到轻量化和高可靠性的设计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底架结构,该装配式底架结构包括底盘梁、副车架梁以及底部支撑装置,底盘梁设置在副车架梁的下方并连接支撑副车架梁,底部支撑装置设置在底盘梁的下方并连接支撑底盘梁。优选地,底部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梁前端和/或后端的支腿箱以及支腿,支腿设置在支腿箱中。进一步地,装配式底架结构还包括回转结构,回转结构设置在底盘梁前端的支腿箱上,或设置在副车架梁的前端。优选地,副车架梁设置在底盘梁的纵梁之上。进一步地,支腿箱上设有用于连接底盘梁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均匀地设有连接孔,通过螺栓或铆钉穿过连接孔将支腿箱与底盘梁固定连接。优选地,连接板的外侧设有与支腿箱的箱体连接的三角加强筋板。进一步地,回转结构后部设有垂直副车架梁的回转竖梁,回转竖梁和副车架梁之间设有加强筋梁,回转竖梁、副车架梁和加强筋梁形成三角形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具有上述的装配式底架结构。优选地,工程车辆为混凝土栗车。由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底架结构,该装配式底架结构通过将底盘梁设置在底部支撑装置之上并支撑副车架梁,充分利用了底盘梁的刚度,使得底盘梁与副车架梁叠加受力,提高了底架结构的刚度和可靠性,而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实现了车架整体重量的轻量化,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辆也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混凝土栗车下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H型支腿下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分别为本技术装配式底架结构一实施例的整体和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分别为本技术装配式底架结构另一实施例的整体和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技术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由于现有的底架结构的支撑部件均位于底盘梁上方,底盘梁只靠螺栓紧固参与结构受力,没有完全发挥底盘梁应有刚度,可靠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装配式底架结构,该装配式底架结构通过将底盘梁设置在底部支撑装置之上并支撑副车架梁,充分利用了底盘梁的刚度,使得底盘梁与副车架梁叠加受力,提高了底架结构的刚度和可靠性,而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实现了车架整体重量的轻量化,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作为本技术装配式底架结构的示意性的实施例,结合图3?图6所示,装配式底架结构包括底盘梁3、副车架梁5以及底部支撑装置,底盘梁3设置在副车架梁5的下方并连接支撑副车架梁5,底部支撑装置设置在底盘梁3的下方并连接支撑底盘梁3。在该示意性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梁(3)、副车架梁(5)以及底部支撑装置,所述底盘梁(3)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梁(5)的下方并连接支撑所述副车架梁(5),所述底部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梁(3)的下方并连接支撑所述底盘梁(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千里曹富龙吴士平张俊成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