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式(I)的维生素B2的偶联物,由维生素B2半抗原与产生免疫原性的载体物质牛血清蛋白或卵清蛋白偶联构成。其中n为与一个牛血清蛋白分子结合的维生素B2的分子数,所述n为整数1~20,BSA为牛血清蛋白,分子量范围是6.6KDa~6.9KDa。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即将维生素B2与产生免疫原性的载体物质连接起来,结合为具有诱发动物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偶联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维生素B2的偶联物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效价达1∶256,000的抗血清,其最低检测限为1.07ng/ml。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方法简便,快速,特异,准确的特点,为制备维生素B2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维生素B族维生素,尤其涉及一种 维生素&。属于营养素免疫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下列名称适用于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BSA: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Sigma公司产品 PBS:磷酸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0.01M,pH=7.40) Sephadex_G75 :葡聚糖凝胶,Sigma公司产品cBSA:经乙二胺修饰的牛血清蛋白 透析膜: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 维生素B2:Sigma公司产品 ⑶I:N,N' -羰基二咪唑,Sigma公司产品 DMAP:4_二甲氨基P比啶,Sigma公司产品。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早在1879年就被英国化学家布鲁斯于牛奶中发现,它是黄 素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细胞呼吸链的氢传递过程。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2可能造 成皮肤及粘膜炎症、贫血、以及畏光等症状。最近有报道指出,维生素B2还参与核酸修复过 程以及细胞凋亡过程。由于维生素B2无法由人体自身合成,并且无法在体内蓄积,因此只 能从日常饮食中摄取维生素B2。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黄、牛奶、鳝鱼等。 维生素B2的日常建议摄入量为男士1.3mg/天,女士I.Img/天。在儿童发育期、妇女哺 乳期、创伤、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由于机体需求量增大,日常饮食摄入可能无法满足机 体需要,可能会造成维生素B2缺乏症,此时需适当补充维生素B2。美国和加拿大人口的日 平均摄入量为男性2mg/天,女性1.5mg/天。95%的美国人口每天从食物和保健品中摄 入的维生素B2为4-10mg/天。虽然人体排泄维生素B2的能力较强,但大量摄入维生素B2 仍有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而维生素B2在中国的平均摄入量只有0.9mg/天,低于推荐 的标准。因此,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检测维生素&是十分必要的。 微生物法是维生素检测中历史久远的经典分析手段,它利用某类微生物对特定营 养物质的特殊依赖作用进行检测。现今的许多标准中,仍将微生物法作为维生素检测的 首选方法,如AOAC(AssociationofOfficialAnalyticalChemists)、AACC(American AssociationofCerealChemists)等。但是,由于检测原理的特点,微生物法有着自身的 局限与不足。首先,微生物法较其他分析方法耗时更长。由于分析结果由相应微生物的生 长程度来指征,因此需预留微生物生长的足够时间,检测一般需要4到6天。第二,微生物 法由于涉及微生物培养,对操作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第三,步骤繁琐,即便是商品化的微生 物法试剂盒,在使用时也要进行严格的样品前处理、培养基配置、结果处理等等。因此,微生 物法已渐渐被其他分析方法所取代。仪器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应用广泛的方法。 这些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以作为标准方法。但仪器法价格昂贵,费时较长,且造成有机 溶剂污染,需要大型仪器设备,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提供了一种 极好的检测手段。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简易,不需要专门人员操作等优点,这使得ELISA法 成为一种理想的,可用于常规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检测法的核心是需要高质量的抗体。大 部分维生素都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不具有免疫原性,称之为半抗原。所以,必须把这些化 合物转变为能引发动物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免疫原(又称之为完全抗原)。经检索,目前世 界上尚未有维生素B2的免疫原的合成及抗体制备的报道,因此研究维生素B2的免疫原的合 成及抗体制备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引发动物免疫系 统产生针对维生素B2有特异反应的抗体的免疫原,即维生素B2的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同 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维生素B2的偶联物作为免疫原在制备维生素1特异反应抗体中 应用。 本专利技术的维生素82的偶联物,由维生素B2半抗原与产生抗原性的载体物质牛血清 蛋白或卵清蛋白偶联构成。 其中:上述产生免疫原性的载体物质优选是牛血清蛋白。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维生素82的偶联物,其结构通式如(I)(I) 其中m为与一个牛血清蛋白分子结合的维生素B2的分子个数,所述n为整数1~20,BSA为牛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分子量范围 6. 6KDa~6.9Kda; 上述偶联物显示出如下物化特征: (1) 外观:白色粉末固体; (2) 紫外吸收光谱:373nm,445nm 上述的维生素82的偶联物,其特征是:所述n为整数5~15,BSA分子量范围 6. 6KDa~6. 9Kda 上述的维生素B2的偶联物的制备方法是:将维生素B2与产生免疫原性的载体物质连接 起来,结合为具有诱发动物免疫产生抗体的偶联物,并保持该偶联物的生物活性不变。 上述的维生素B2的偶联物的制备方法,由如下步骤完成: (1) 溶液A的制备:将维生素B2,N,N'_羰基二咪唑(⑶1),4_二甲氨基吡啶(DMP)以 摩尔比1:2~8:0. 2 ~1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生成维生素82与N,N' -羰基二咪唑的 活性中间体,备用; (2) cBSA的制备:在0~4°C条件下,先将乙二胺溶于pH为7. 38~7. 56,浓度为 0. 01M~0. 02M磷酸缓冲溶液中,用浓盐酸调pH为7. 38~7. 56;以乙二胺:BSA:EDC的摩尔 比为15~25: 1: 15~25的量称取BSA和EDC,然后加入乙二胺溶液中,在20±5°C条件下搅 拌反应2~4小时;将乙二胺与BSA的反应溶液在0~4°C条件下,用上述磷酸缓冲液搅拌透析 70~80小时,然后改用蒸馏水透析20~30小时,每6小时更换一次透析液;在0~4°C,以13000 转/分钟离心上述透析后的溶液15分钟,取上清液;冻干上清液,得到白色粉末固体cBSA, 备用; (3) 溶液B的配置:把cBSA溶于pH为7. 38~7. 56,浓度为0? 01M~0. 02M磷酸缓冲溶液 中,配成10. 〇±5. 0mg/ml的溶液,备用; (4) 按维生素82与cBSA的摩尔比为15~50:1量分别取溶液A和溶液B,在20°C±5°C 温度下,把溶液A逐滴加入到不断搅拌状态下的溶液B中,反应4~6小时,得到溶液C; (5) 溶液C用上述磷酸缓冲液搅拌透析70~80小时,再改用蒸馏水透析20~30小时,每 6小时更换一次透析液;然后在0~4°C下,以13000转/分钟离心上述透析后的溶液15分 钟,取上清液; (6) 冻干上清液,得到白色维生素B2的偶联物。 在上述的维生素&的偶联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维生素B2,N,N' -羰基 二咪唑(⑶I),4-二甲氨基吡啶(DMP)的摩尔比优选为1:5:1。 在上述的维生素&的偶联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所述乙二胺与牛血清蛋白、 EDC的摩尔比为20:1:20。 在上述的维生素82的偶联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 (3)所述的磷酸缓冲液pH优 选为7. 40,浓度优选为0. 01M。 在上述的维生素82的偶联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4)所述维生素B2与牛血清蛋白 的摩尔比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维生素B2的偶联物,由维生素B2半抗原与产生免疫原性的载体物质牛血清蛋白或卵清蛋白偶联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郗日沫,李小刚,孟萌,尹永梅,张丽沙,董亚庆,宋兆瑞,王玉芬,许坤,龙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南开大学,李小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