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14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可以维持组合精度、同时又不用拆卸保险杠罩面与挡泥板就可以更换灯组件的车辆前部结构。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保险杠侧托架(50)沿着挡泥板(10)的前部下缘(11)安装。保险杠罩面(20)的端部上缘(21)插入挡泥板(10)与保险杠侧托架(50)之间并固定。加强件(40)沿着保险杠罩面(20)的前侧上缘端(22)安装,外侧端(42)与设于保险杠侧托架(50)上的扣合部(53)相嵌合。前保险杠托架(60)与加强件(40)的内侧端(44)一同固定在保险杠罩面(20)上。灯组件(30)分别包括与保险杠侧托架(50)一体固定的外支撑件(34)、及与前保险杠托架(60)一体固定的内支撑件(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着重于保险杠罩面、挡泥板及灯组件之间的定位精度的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轿车等车辆前部,配置有保险杠罩面(保险杠盖部件)、挡泥板及灯组件(前照灯)。现有的车辆中已经公开了保险杠罩面与挡泥板、挡泥板与灯组件、以及灯组件与保险杠罩面分别相邻配置的设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挡泥板前端与保险杠罩面上缘之间的连接部位上,夹持有设于灯组件上的凸缘,并在一个部位上固定这些部件,由此可以非常精确地定位各部件的相对位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70574号公报但是,因为设于灯组件上的凸缘夹持于挡泥板与保险杠罩面之间并固定,所以,当为了更换灯组件而进行拆卸时,不能单独地拆卸灯组件,一旦要拆卸就必须要同时拆卸保险杠罩面。另外,根据设计不同,有时需要安装较大的灯组件。这时,灯组件与保险杠罩面、灯组件与挡泥板的各自的连接部较长。特别是希望构成车辆外表面的灯组件外表面、保险杠罩面外表面及挡泥板外表面之间光滑地连接时,因为各个连接部的错位非常明显,所以要求更精确的定位及连接部的制成精度。由于空气温度上升或下降,构成车辆前部的部件将发生膨胀或收缩。由于每个部件的材质不同,所以线性膨胀系数也不同,在连接部较长时,其差别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线性膨胀系数较大一侧就会发生弯曲,致使连接部之间产生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维持组合精度、同时又不用拆卸保险杠罩面与挡泥板就可以更换灯组件的车辆前部结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挡泥板、保险杠侧托架、保险杠罩面、加强件、前保险杠托架及灯组件。挡泥板配置在前轮胎上方。保险杠侧托架沿着挡泥板的前部下缘安装。保险杠罩面安装在车辆的前面,端部上缘插入挡泥板和保险杠侧托架之间并固定。加强件沿着所述保险杠罩面的前侧上缘端安装,外侧端与设于保险杠侧托架前端上的扣合部相嵌合。前保险杠托架与加强件的内侧端一同固定在保险杠罩面上。灯组件分别包括与保险杠侧托架一体固定的外支撑件、及与前保险杠托架一体固定的内支撑件。为了较容易地拆装灯组件,外支撑件从保险杠罩面侧安装到保险杠侧托架上并固定,内支撑件从保险杠罩面侧安装到前保险杠托架上并固定。并且,为了不用部分地拆卸周边零件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拆装作业,灯组件是在挡泥板、保险杠侧托架、保险杠罩面、加强件和前保险杠托架组装之后再安装的。为了使灯组件的下缘与保险杠罩面的前侧上缘端之间的配合性良好,加强件从下方安装到保险杠罩面上,并在与灯组件的下缘之间夹持保险杠罩面的前侧上缘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挡泥板与保险杠侧托架通过保险杠罩面进行连接,另外,灯组件的外支撑件固定在保险杠侧托架上。并且,沿着保险杠罩面前侧上缘端安装的加强件的外侧端与保险杠架的前端连接,其内侧端与前保险杠托架连接。并且,前保险杠托架与灯组件的内支撑件一体固定。即,通过保险杠架,挡泥板、保险杠罩面与灯组件相对定位并固定,通过前保险杠托架,保险杠罩面与灯组件相对定位,保险杠侧托架与前保险杠托架通过加强件连接。并且,加强件沿着保险杠罩面的前侧上缘端安装。因此,可以提高构成车辆前部的挡泥板、保险杠罩面、灯组件之间的相对定位精度,所以,可以改善在外表面的表面位置或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部上形成的间隙等、以及相互连接部分的所谓的配合性。并且,因为灯组件的外支撑件从车辆的前侧安装到保险杠侧托架上,内支撑件从车辆的前侧安装到前保险杠托架上,所以,在更换灯组件时,可以不用拆卸周边零件,只拆装灯组件即可。因此,保修服务的操作性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去除图1所示车辆前部结构的保险杠罩面进行组装结束后,左侧灯组件周边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保险杠侧托架与加强件之间的扣合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车辆前部结构组装结束后,通过由螺栓锁固保险杠侧托架与挡泥板的位置部分的剖面图;图5是图1所示车辆前部结构组装结束后,通过由铆钉锁固保险杠罩面与挡泥板的位置部分的剖面图;图6是图1所示车辆前部结构组装结束后,前保险杠托架周边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的保险杠罩面与加强件之间的连接部、及挡泥板与内支撑件之间的连接部的剖面图;图8是图1所示车辆前部结构组装结束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8对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进行说明。以车辆100的前行方向F为基准定义前侧(前方)、后侧(后方)、右侧及左侧。并且,以沿着前行方向F的车辆100的中心线为基准定义内侧(内方向)、外侧(外方向),并将重力作用的方向作为下方(下侧),将重力作用的反方向作为上方(上侧)。并且,因为车辆100是左右对称,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以左侧为主对图示进行说明,在右侧中,相同的部件为左右对称配置,故省略其说明。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挡泥板10、保险杠罩面20、前照灯(灯组件)30、加强件40、保险杠侧托架50及前保险杠托架60。挡泥板10是配置在左右前轮胎上方的外部件。保险杠侧托架50通过螺栓13固定在设于挡泥板10的前部下缘11上的向下凸缘12上。向下凸缘12从内折部14的内侧端向下延伸,该内折部14是从挡泥板10的前部下缘11向内侧弯曲形成的。如图2及图4所示,保险杠侧托架50在上表面50a上设有钩扣51与扣合片52,并在挡泥板10的内折部14脱离上表面50a的状态下安装保险杠侧托架50。保险杠罩面20安装在车辆100的前面。在保险杠罩面20的左右两端部上缘21上设有向内形成的卡扣片23。卡扣片23设有与扣合片52相配合的扣合孔23a,并插入保险杠侧托架50与挡泥板10之间,如图4所示,其插入尖端与钩扣51相抵接,扣合孔23a与扣合片52相扣合。沿着前照灯30下缘形成的加强件40从下方设置到保险杠罩面20的部分前侧上缘端22上,如图5所示,该加强件40通过铆钉41固定到保险杠罩面20的前侧上缘端22上。加强件40是在前照灯30的下缘仿照保险杠罩面20的前侧上缘端22的形状成型的板金件,并制成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可应对挡泥板10或前照灯30的膨胀及收缩的形状。如图3所示,加强件40的外侧端42包括与设于保险杠侧托架50的前端50b上的扣合部53相嵌合的销子43。销子43沿着前行方向F从外侧端42向后方延伸。扣合部53包括沿着前行方向F贯通的销孔53a、及从该销孔53a向外侧切开的插入口53b。插入口53b设有棘爪,以防止插入的销子43脱落。另外,在图3中,使保险杠侧托架50的前端50b与加强件40的外侧端42平行于前行方向F进行描述,但是,在将保险杠罩面20配合到挡泥板10上时,销子43是从保险杠侧托架50的外侧安装到销孔53a中的。如图6及图7所示,加强件40的内侧端44从下方设置到前保险杠托架60上,与保险杠罩面20同时用夹头(clip)45固定。前保险杠托架60设有嵌合凹部61,该嵌合凹部61与设置在前照灯30上的内支撑件31相嵌合。该嵌合凹部61沿着前行方向F朝向前侧设置。内支撑件31与前保险杠托架60通过螺栓62固定在灯组件支撑板80上,该灯组件支撑板80是从前端上杠70向下方安装的。此时,内支撑件31与前保险杠托架60之间的嵌合部一体定位并嵌合,但是,内支撑件31与前保险杠托架60还设有定位调整部,该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泥板,其配置在前轮胎上方;保险杠侧托架,其沿着所述挡泥板的前部下缘安装;保险杠罩面,其安装在车辆的前面,端部上缘插入所述挡泥板与所述保险杠侧托架之间并固定;加强件,其沿着所 述保险杠罩面的前侧上缘端安装,外侧端与设于所述保险杠侧托架前端的扣合部相嵌合;前保险杠托架,其与所述加强件一同固定在所述保险杠罩面上;灯组件,其分别包括与所述保险杠侧托架一体固定的外支撑件、及与所述前保险杠托架一体固定的内支 撑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角拓勉酒井治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