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23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直立地置于车辆前部中;左空气导向板,该左空气导向板直立地形成在所述热交换器左侧并从所述热交换器向前延伸;右空气导向板,该右空气导向板直立地形成在所述热交换器右侧并从所述热交换器向前延伸;排水口,该排水口仅形成在所述左空气导向板和所述右空气导向板中的一方的底部;以及用于发动机的空气入口,该空气入口形成在所述热交换器上方,并被配置为从所述热交换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近所述左空气导向板和所述右空气导向板中形成有所述排水口的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平10-213033号公报7>开了以下一种构造热交 换器直立地置于车辆前部,在热交换器上方形成接收被发动机 吸入的空气的空气入口 。日本特开2006-205961号公才艮7>开了以下一种构造空气 导向板形成在热交换器的左侧和右侧,并且朝车辆前方延伸。 该构造目的在于提高热交换器的冷却效率。在这种包括空气导向板的结构中,在热交换器的前面形成 由空气导向板和热交换器包围的空间。有时如雨水等的水可能 积累在该空间中。在积累了大量的水时,水有可能进入发动机 的空气入口 。作为该问题的对策,日本特许第3726320号公报公开了以 下一种结构每个空气导向板都设置有排水口,积水可以通过 该排水口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为空气导向板设置排水口引起了以下问题。具体地, 空气通过排水口横向泄漏到空气导向板的外侧,因而降低热交 换器的冷却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得到一种能够防止水进入空气入口同 时抑制热交换器的冷却效率降低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车辆前部结构,其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直立地置于车辆前部中;左空气导向板,该左空气导 向板直立地形成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左侧并从所述热交换器向前 延伸;右空气导向板,该右空气导向板直立地形成在所述热交 换器的右侧并从所述热交换器向前延伸;排水口,该排水口仅 形成在所述左空气导向板和所述右空气导向板中的 一 方的底 部;以及用于发动才几的空气入口 ,该空气入口形成在所述热交 换器的上方,并被配置为从所述热交换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 靠近所述左空气导向板和所述右空气导向板中形成有所述排水 口的一方。附图说明现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从侧面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 构的垂直剖面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 构的热交换器的前面上的压力分布有关的开口宽度的变化。图 3的(a)示出压力分布,图3的(b)和(c)各示出开口宽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顺便提及, 图中示出的标记UP、 FR和LH分别指示车辆的向上方向、向前 方向和向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l中,散热器(radiator) 芯子支架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左右方向)。热交换器3安 装到散热器芯子支架2。热交换器3包括用于冷却诸如发动机等驱动单元(未示出)中的冷却剂的散热器;用于空调单元的 冷凝器;以及其他组件。多件这些组件通常在前后方向堆叠。 散热器芯子支架2具有散热器芯子上部2 a和散热器芯子侧部 2b。散热器芯子上部2a在热交换器3上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散热器芯子侧部2b在热交换器3的左侧和右侧形成,并且上下 延伸。热交换器3具有冷却剂流经的管和用于热辐射的散热片 (fin)(均未示出)。管和散热片均形成为(在与车辆前后方向 垂直的方向上)薄。使空气从热交换器3的前表面3a侧经过管 和散热片之间的间隙流到热交换器3的后表面侧(未示出)。由 经过热交换器3的空气冷却管中流动的冷却剂。从前方看,热交换器3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形状,并被配置 为直立的使得热交换器3的主前表面3a朝向车辆前方。左空气 导向板4L和右空气导向板4R分别在热交换器3的左侧和右侧直 立形成,并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导向板 4L和4R分别安装到在热交换器3的左侧和右侧上下延伸的散热 器芯子侧部2b中对应的 一 个侧部。空气导向玲反4L和4R被定位 成基本上垂直于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并且基本上平行于 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空气导向一反4L和4R^皮定位成基本上彼此 平行。保险杠5在热交换器3前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 伸并且与热交换器3间隔开。空气导向板4L和4R均形成有大致 矩形的切口4a。每个切口4a均向前开口。〗呆险杠5插入这些切 口 4a以装配到空气导向板4L和4R中。在作为从前方覆盖保险杠5的最外层的保险杠罩6中形成 进气口7。进气口 7接收将流经热交换器3的空气。在本实施方 式中,进气口 7具有在横向延伸的长形。从进气口 7到热交换器3的空气通路由诸如左空气导向板 4L和右空气导向板4R、格栅8及地板护面(floor cover) 9等部 件形成。左空气导向板4L和右空气导向板R用作从进气口 7到热 交换器3的空气通路的侧壁。保险杠5的下表面用作空气通路的 上壁的一部分。在热交换器3后面设置电动风扇10。电动风扇10是迫使空 气从热交换器3的前面流到后面的轴流风扇,该电动风扇使流 经热交换器3的空气的流速增加。附图标记11表示风扇护罩。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左空气导向板4L和右空气导向板4R 中的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空气导向板4L)的底部形成排 水口 12。假定水在热交换器3前面和左空气导向板4L与右空气 导向板4R之间形成的空间中积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排水 口 12的设置使得积水通过排水口 12侧向排放到左空气导向板 4L的外侧。但是,如果排水口 12形成得不必要地大,则空气从 排水口12泄漏出,因而减小了流到热交换器3的空气的量。这 会导致降低热交换器3的冷却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口 12仅形成在左空气导向板4L和右空气导向板4R之一中,即在 左空气导向板4L中。与排水口形成在左空气导向板4L和右空气 导向板4R二者中的情况相比,这防止了冷却效率的降低。顺使_ 提及,从排水口 12排出的水从地4反护面9中形成的开口部13进 一步向下排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切除空气导向板4L的前下边缘形成 排水口12。因此,即使在热交换器3在排水口 12侧(本实施方 式为左侧)的下部,利用空气导向板4L仍可以在热交换器3下 部的紧前面获得空气导向效果。因此,可以抑制冷却效率的降 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入口 14形成在热交换器3上7方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芯子上部2a中。空气入口 14 接收将被发动机(未示出)吸入的空气。这里,如图l所示, 空气入口 14形成为从热交换器3左右方向上的中心C接近形成 有排水口 12的空气导向板4L。积水的水位在具有排水口 12的一 侧比没有排水口 12的一侧低。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空 气入口 14形成在从热交换器3左右方向上的中心C接近形成有 排水口12的一侧,可以防止水进入空气入口 14。图中的附图标 记15表示导管。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旨在通过使排水口 12的前后方向 的开口宽度w在上下方向变化来减少从排水口 12泄漏的空气的 量。更确切地-说,开口宽度w形成为在开口的底部附近较大, 在开口的顶部附近较小。同时,排水口 12的边缘12a的轮廓基 本为字母S的形状,在边缘12a的前部向下突出而在边缘12a的 后部向上突出。因而,排水口 12的开口宽度w沿向上方向的减 少率根据边缘12a上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下文中,简单地表 示为"位置"的术语指的是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高度))而改变。 改变开口宽度w的原因是,在热交换器3的前表面3a的下部区 域,空气压力在下部区较低而在上部区较高。更具体地,热交 换器3的前面3a的下部区域的压力分布曲线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包括: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直立地置于车辆前部中; 左空气导向板,该左空气导向板直立地形成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左侧并从所述热交换器向前延伸; 右空气导向板,该右空气导向板直立地形成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右侧并从所 述热交换器向前延伸; 排水口,该排水口仅形成在所述左空气导向板和所述右空气导向板中的一方的底部;以及 用于发动机的空气入口,该空气入口形成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方,并被配置为从所述热交换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近所述左空气导向板和所述 右空气导向板中形成有所述排水口的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森基央加美山隆木村文一桑原拓朗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