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3486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2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该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包括:托梁(2),多根所述托梁(2)在车体长度方向上平行分布,各所述托梁(2)的两端分别通过独立的吊座(1)与车体顶部连接;吊座(1),其上端与车体顶部相连接,下端与托梁(2)端部相连接;风道(3),固定于所述托梁(2)上方;顶板(4),固定于所述托梁(2)下方。该组件采用了公用吊座,分层吊装的方法,风道安装点、顶板安装点都集成在托梁的滑槽中,独立的吊座方便托梁布置,托梁三面带滑槽方便安装,成功解决了车顶空间紧张的问题,减低了总重量,可进行模块化快速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轨道车辆的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本技术还涉及设有所述安装组件的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风道置于内部顶板之上的高速动车组,风道与顶板均需固定到车顶上,造成车顶空间紧张,重量增加。对此,公开号为CN 101804818A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铁路客车车顶的内部顶板曲线连接结构,其包括中顶板、侧顶板、中顶板和侧顶板的连接总成、侧顶板护车体的连接总成,侧顶板与中顶板连接处通过大行程旋紧件安装于风道附属吊码上,顶板吊码安装于空调风道上,侧顶板与车体的连接是通过侧顶板固定卡件固定于车体C型槽内的插件上。这种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的连接结构过于复杂,组装起来很不方便,且连接结构形式单一,接口固定,无法实现模块化安装及快速安装。因此,如何提供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的模块化安装及快速安装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该组件采用了公用吊座,分层吊装的方法,风道安装点、顶板安装点都集成在托梁的滑槽中,独立的吊座方便托梁布置,托梁三面带滑槽方便安装,成功解决了车顶空间紧张的问题,减低了总重量,可进行模块化快速安装。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的轨道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包括:托梁,多根所述托梁在车体长度方向上平行分布,各所述托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独立的吊座与车体顶部连接;吊座,其上端与车体顶部相连接,下端与托梁端部相连接;风道,固定于所述托梁上方;顶板,固定于所述托梁下方。优选地,所述吊座为纵向延伸的构件,其上端外侧设有斜面部位,并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车体顶部的滑槽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吊座的下端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托梁上的滑槽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吊座的下端与所述托梁之间垫设有弹性件。优选地,所述风道通过其底部安装边沿上的螺栓组件与所述托梁上的滑槽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顶板安装件和螺栓组件与所述托梁上的滑槽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顶板安装件包括彼此反向且上下布置的第一 “Z”形构件和第二 “Z”形构件;所述第一 Z”形构件的一端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托梁上的滑槽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第二 “Z”形构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 “Z”形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托梁为中空的挤压铝型材,其在横截面上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其顶面、底面以及两侧的侧面中至少三面设有安装用滑槽。优选地,所述滑槽在横截面上呈内腔宽度大于缩口部位宽度的“T”形滑槽。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及车内装饰件,所述车体内部设有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所述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本技术所提供的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其多根托梁在车体长度方向上平行分布,各托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独立的吊座与车体顶部连接;吊座上端与车体顶部相连接,下端与托梁端部相连接;风道固定于所述托梁上方;顶板固定于所述托梁下方。由于采用了公用吊座,分层吊装的方法,风道安装点、顶板安装点都集成在托梁的滑槽中,独立的吊座方便托梁布置,托梁三面带滑槽方便安装,成功解决了车顶空间紧张的问题,减低了总重量,可进行模块化快速安装。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设有上述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由于所述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设有该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的轨道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托梁四面设有滑槽并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其他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托梁三面设有滑槽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吊座 1-1.斜面部位 2.托梁 2-1.滑槽 3.风道 4.顶板 5.车体5-1.滑槽6.顶板安装件6-1.第一 “Z”形构件6-2.第二 “Z”形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主要由吊座1、托梁2、风道3及顶板4等构件组成。其中,托梁2的数量为多根,在车体5内部的上方沿车体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分布,各托梁2的两端分别通过独立的吊座I与车体5顶部连接;吊座I的上端与车体5顶部相连接,下端与托梁2端部相连接;风道3和顶板4分上下两层,分别固定于托梁2上方和下方。请参考图2,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吊座I为纵向延伸的构件,其上端外侧设有斜面部位1-1,该斜面部位1-1与车体5内顶部上的滑槽5-1的顶面相平行,并通过螺栓组件与滑槽5-1相连接,螺栓的头部位于滑槽5-1内部,螺杆部分依次穿过滑槽5-1的开口、吊座的斜面部位1-1后,用螺母锁紧,为提高减振性能,在滑槽5-1与吊座斜面部位1-1之间设有弹性部件。请参考图3,图3为图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吊座I的下端通过两组螺栓组件与托梁2顶面上的滑槽相连接,螺栓的头部位于滑槽内部,螺杆部分依次穿过滑槽的开口、吊座I底部后,用螺母锁紧,为提高减振性能,在托梁2与吊座I底部之间也设有弹性部件。风道3在截面上呈扁平的矩形,顶部略带弧形,顶部两边为斜面,安装时,通过其底部安装边沿上的螺栓组件与托梁2侧面上的滑槽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与上述吊座I与托梁2的连接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方位发生了改变。顶板4呈拱形,与托梁2保持一定间距,两端分别通过顶板安装件6和螺栓组件与托梁2另一侧面上的滑槽相连接。[0041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顶内部顶板和风道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梁(2),多根所述托梁(2)在车体长度方向上平行分布,各所述托梁(2)的两端分别通过独立的吊座(1)与车体顶部连接;吊座(1),其上端与车体顶部相连接,下端与托梁(2)端部相连接;风道(3),固定于所述托梁(2)上方;顶板(4),固定于所述托梁(2)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鹤鸣李莉鄢桂珍袁辉钊守宾韩智慧丁叁叁梁君海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