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缸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026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气缸及发动机。发动机气缸,包括:缸体,在缸体内容纳有多个间隔开的缸孔,间隔式环绕于多个缸孔周围的水套,以及贯穿缸孔间区域的水道,水道与水套相连通。使用这种发动机气缸能防止缸孔间区域发生热应力集中,使其不易产生热应力变形,进而保证了发动机气缸的整体刚性和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特别是一种发动机气缸。本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发动机气缸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气缸通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因而需要保持气缸的温度以保证气缸不产生热应力变形,以保证气缸的整体刚性。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气缸的缸孔周围设置水套,以对气缸降温。然而通过水套降温无法对相邻的缸孔间的区域进行降温。这会导致缸孔间的区域温度过高,产生热应力集中,进而产生热应力变形。由于缸孔间的区域一般较薄,因此这种变形对于气缸来说可能是致命性的,其会影响缸孔内的活塞的密封性,以及气缸整体的密封性。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防止缸孔间区域发生热应力集中的发动机气缸。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气缸,使用这种发动机气缸能够防止缸孔间区域发生热应力集中。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包括这种发动机气缸的发动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气缸,包括:缸体,在缸体内容纳有多个间隔开的缸孔,间隔式环绕于多个缸孔周围的水套,以及贯穿缸孔间区域的水道,水道与水套相连通。通过使用这种发动机气缸,水道与缸孔间区域两侧的水套相连通,从而水套内的水能够流入水道,而流入水道中的水能够将缸孔间区域的热量带离,以保证缸孔间区域处的温度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另外,由于热量能够散出,缸孔间区域的温度较为均匀,因此不易在缸孔间区域,特别是在水道处产生热应力集中,从而缸孔间区域不易变形,进而使得缸孔不易发生变形,气缸的密封性得到保证。在一个实施例中,水道包括主体,和连接于主体和水套之间的连接腔。连接腔以截面逐渐变小的方式从缸体的端面处沿缸孔的轴向朝向缸体内延伸。连接腔的设置使得主体更加容易加工,尤其是在通过钻孔的方式形成主体的情况下。连接腔的较为平缓的形状减少了水道结构的加工断差,从而在发动机工作时,不易在水道处因多余的加工断差而产生热应力集中现象,因而在水道及其相关的结构处不易因热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变形,进而保证了发动机气缸的整体刚性。另外,发动机气缸不易产生变形还保证了缸孔的密封性,从而保证了缸孔内的活塞运动的有效性,进而保证了发动机有效运行。此外,这种连接腔的结构简单,并且可直接在缸体的端面附近进行加工,加工方便,加工难度小,加工成本小。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腔具有圆锥形的轮廓,连接腔在圆锥形的轮廓处与主体的一端相连。圆锥形的轮廓的轴线与缸体的端面垂直。轴线与缸体的端面垂直的圆锥形的轮廓结构较为规则,更易加工。在连接腔形成的锥形的轮廓上可直接钻孔以形成主体,使水道整体易于成型。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主体与连接腔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过渡结构为倒角。过渡结构使得主体与连接腔之间的连接更为平缓,这进一步减少了水道结构的加工断差,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在水道处不容易产生热应力集中,进而不易发生变形,保证了气缸的整体刚性和密封性。倒角易于加工,能够减小加工难度,并降低加工成本。在一个实施例中,圆锥形的轮廓的母线与主体的轴线垂直。这种结构进一步方便了对主体的加工。并且,由于圆锥形的轮廓表面光滑,因此在钻孔时,钻头不易折断,从而保证了缸体不受到损害。另外,这还保证了加工过程中的工人的安全。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的直径与圆锥形的轮廓的母线的长度比为大于或等于I: 3并小于1:1。尺寸的适宜能够保证在通过钻孔的方式形成主体的过程中,钻头能顺利探入缸体,并且保证了缸体的壁不会过薄,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在水道处不会产生热应力集中,进而防止了缸体发生较大的变形而影响缸体的整体刚性和密封性。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气缸。使用这种发动机,散热快,不易变形,从而保证了发动机工作的有效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这里应理解地是,用语“垂直”的意思是大体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水道与缸孔间区域两侧的水套相连,从而水套内的水能够流入水道,而流入水道中的水能够将缸孔间区域的热量带离,以保证缸孔间区域处的温度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2)由于热量能够散出,缸孔间区域的温度较为均匀,因此不易在缸孔间区域处产生热应力集中,从而缸孔间区域不易变形,进而使得缸孔不易发生变形,气缸的密封性得到保证。【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气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发动机气缸沿剖切线A-A的剖面图。图3是图2的I处的局部放大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发动机气缸I (以下简称为气缸I)的整体结构。气缸I包括缸体11,以及容纳于缸体11内的多个缸孔12,间隔式环绕缸孔12的水套13,以及设置在相邻的缸孔12之间的与水套13相连的水道14,水道14与缸孔12相分隔。应理解地是:水道14处于缸孔间的缸体内(如图2所示),这里仅为了易于理解而将其显示了出来。其中,缸体11、缸孔12以及水套13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此不加赘述。下面将结合图2和图3对水道14进行进一步说明。水道14包括主体41,还包括连接主体41和水套13的连接腔42。为了便于加工,通常从水套处向缸孔间区域内相对钻孔,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以形成主体41。而为了方便钻孔,通常要在缸体11上加工连接腔42,以保证钻头能够顺利工作。水道14与缸孔间区域两侧的水套13相连,从而水套内的水能够流入水道,而流入水道中的水能够将缸孔间区域的热量带离,以保证缸孔间区域处的温度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另外,热量的正常散出使得缸孔间区域的温度较为均匀,因此不易在缸孔间区域处产生热应力集中,从而缸孔间区域不易变形,保证了缸孔间区域的刚性,进而使得缸孔不易发生变形,气缸的密封性得到保证。如图2和图3所示的那样,连接腔42可以以截面逐渐变小的方式,从缸体11的端面111处沿缸孔12的轴向朝向缸体11内延伸。缸孔12 —般垂直于缸体11的端面111设置,即是说缸孔12的轴向与缸体11的端面111垂直。连接腔42的较为平缓的形状减少了水道14的结构的加工断差,从而在发动机工作时,不易在水道14处产生热应力集中现象,因而在水道14及其相关的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在所述缸体内容纳有多个间隔开的缸孔,间隔式环绕于多个所述缸孔周围的水套,以及贯穿所述缸孔间的区域的水道,所述水道与水套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石磊赵红干连家驹
申请(专利权)人:海马轿车有限公司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