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45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固定于车身上,其具有供侧安全气帘展开的缺口,所述内饰板上可转动地连接有一块在侧安全气帘未展开时将所述缺口封闭的盖板,所述内饰件上设有使盖板封闭缺口的定位结构,并且所述定位结构使盖板封闭缺口的作用力小于侧安全气帘爆开时产生的冲击力。采用上述结构,当发生碰撞,侧安全气帘爆开时,内饰板可固定于车身上,同时盖板旋转,使缺口打开,为侧安全气帘提供一个展开的通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车辆的内饰件结构。技术背景通常,在汽车驾驶员的方向盘上和副驾驶前面的仪表板上会有两个安全气 嚢,当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嚢打开,保护乘客免受伤害。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 发展,为了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客, 一些车在车的侧面也装备了安全气帘。侧安 全气帘未充气时,装在顶棚侧面和顶棚相邻的内饰板与车身形成的空间中,当 车辆发生碰撞时,侧安全气帘会向下展开,沖击力会作用到顶棚内面以及与顶 棚相邻的内饰板上,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由于侧安全气帘展开的冲击力过大, 经常会使内饰板脱开车身,对车内乘客的安全造成隐患。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内饰件结构,当侧安全气帘展开时,能使内饰板紧紧 连接在车身上,同时又能为安全气帘提供一个展开的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 一种车辆的内饰件结构, 旨在解决侧安全气帘展开的冲击力,使现有内饰板脱开车身,对车内乘客的安全 造成隐患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包括内饰板, 所述内饰板固定于车身上,其具有供侧安全气帘展开的缺口,于所述内饰板上 可转动地连接有一块在侧安全气帘未展开时将所述缺口封闭的盖板,所述内饰 件上设有使所述盖板封闭缺口的定位结构,并且所述定位结构使盖板封闭缺口 的作用力小于侧安全气帘爆开时产生的沖击力。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内饰板上设有缺口,于内饰板上转动地连接有盖 板,盖板在侧安全气帘未展开时,在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将缺口封闭,而且该定 位结构使盖板封闭缺口的作用力小于侧安全气帘爆开时产生的沖击力,这样, 当安装有本内饰件的车辆发生碰撞时,放置在内饰件与车身之间的侧安全气帘 爆开,其对整体内饰件产生冲击力,盖板可被冲开,自然打开,侧安全气帘即 可沿缺口处冲出来,而内饰板仍固定在车身上,从而避免了内饰板脱开车身对 车内乘客的安全造成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内饰件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内饰件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盖板打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盖板闭合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至图4显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的内饰件结构,此为本实用 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固定在车身(图中未示出)上的内饰板1及可转动 地连接在内饰板1上的盖板3。该内饰板1的内表面设有卡扣座11,以供与车身相连接。于内饰板l上开 设有一个缺口 12,盖板3可转动地连接于缺口 12的其中一个边缘,在本实施 例中,盖板3通过铰链4连接在缺口 12的边缘,其可以绕铰链4自由旋转。盖板3的其中一个边缘为闭合边31,闭合边31向内弯折延伸出一个搭扣 32,内饰板l上缺口 12的其中一个边缘为与闭合边31相对应的配合边13,配合边13向内弯折延伸出一个与搭扣32相配合的搭座14,盖板3旋转到一定角 度时,盖板3位于缺口 12内,其闭合边31与内饰板1的配合边13相吻合,此 时,搭扣32刚好扣在搭座14上,将盖板3固定于内饰板1上形成一个外表面 光顺的整体内饰件。当然,搭扣32和搭座14并非必须设于上述相应位置,也 可以分别设于盖板3内表面和内饰板1上某一合适部位,只要盖板3闭合时, 搭扣32刚好扣在搭座14上,将盖板3固定于内饰板1上形成一个整体内饰件 即可。上述整体内饰件的内饰板1与盖板3的边缘还覆盖有密封条5,该密封 条5可以是车身上对应车门的密封条,其压在内饰板1及盖板3的边缘,此时, 盖板3的外表面与内饰板1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光顺的整体的外表面,同时,密 封条5的安装也给盖板3施加一个力使其不易轻易打开。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内饰件时,先将侧安全气帘安装于内饰件与车身形成 的空间中,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放置在内饰件与车身之间的侧安全气帘展开, 对整体内饰件产生冲击力,盖板3与内饰板1相连接的搭扣32被冲开,密封条 5对盖板3的作用力也不足以阻碍盖板3翻开,盖板3绕铰链4旋转,侧安全 气帘沿盖板3旋转后产生的缺口 12处沖出来,而内饰板1由卡扣座11仍连接 在车身上,避免了内饰板1脱开车身对车内乘客的安全造成隐患。可以理解,上述盖板3在侧安全气帘未展开时并不局限于位于缺口 12内, 只要其可转动地连接在内饰板l上,并且在侧安全气帘未展开时能够将缺口 12封闭即可。此外,使上述盖板3封闭内饰板1缺口 12的定位结构并不局限于采 用搭扣32与搭台14配合的定位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现有的定位结构,例如, 在盖板3与内饰板1连接的铰链处设计扭簧、阻尼器等,只要能使盖板3在侧 安全气帘未展开时能封闭住缺口 12,并且,该定位结构使盖板3封闭缺口 12 的作用力小于侧安全气帘爆开时产生的沖击力即可,这样,在侧安全气帘爆开 时,其才能使盖板3旋转,使缺口 12打开,从而从缺口 12中展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 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固定于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板上具有供侧安全气帘展开的缺口,于所述内饰板上可转动地连接有一块在侧安全气帘未展开时将所述缺口封闭的盖板,所述内饰件上设有使所述盖板封闭缺口的定位结构,并且所述定位结构使盖板封闭缺口的作用力小于侧安全气帘爆开时产生的冲击力。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可转 动地连接于所述缺口的其中一个边缘,并且盖板封闭缺口时,盖板位于缺口中。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 包括搭扣及与所述搭扣配合而使所述盖板封闭缺口的搭座,所述搭扣位于所述 盖板上,所述搭座位于所述内饰板上。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其 中一个边缘为闭合边,所述搭扣位于闭合边上,所述内饰板的缺口的其中一个 边缘为与所述闭合边相对应的配合边,所述搭台位于所述配合边上。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沿所述 盖板的闭合边向内弯折延伸而成,所述搭座沿所述盖板的闭合边向内弯折延伸 而成。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位于 内饰板的缺口中时,其闭合边与内饰板的配合边相吻合,所述盖板与内饰板形 成一个外表面光顺的整体内饰件。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内饰件结A,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内饰件 的内饰板与盖板边缘覆盖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压靠在内饰板与盖板上。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为车 身上对应车门的密封条。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铰 链连接于内饰板上。10、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内饰板内表面设有供与车身相连接的卡扣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固定于车身上,其具有供侧安全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内饰件结构,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固定于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板上具有供侧安全气帘展开的缺口,于所述内饰板上可转动地连接有一块在侧安全气帘未展开时将所述缺口封闭的盖板,所述内饰件上设有使所述盖板封闭缺口的定位结构,并且所述定位结构使盖板封闭缺口的作用力小于侧安全气帘爆开时产生的冲击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瑜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