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稳定杆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14395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稳定杆总成,其包括由杆体和对称连接于所述杆体两端的纵臂构成的稳定杆本体,在所述纵臂与杆体的连接处构造有外凸状的限位部;还包括与所述限位部嵌装配合而套装于所述稳定杆本体上的衬套,以及卡装于所述衬套上的稳定杆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稳定杆总成,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实用的稳定杆总成结构。

Stabilizer bar assembl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stabilizer bar assembly, comprising a stable rod body comprising a rod body and a symmetrical longitudinal arm connected to the both ends of the rod body is composed of a convex limiting part in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vertical arm and rod body; further comprises a limit part block fit and sheathed on the rod bushing stability on the body, and is clamped with the bushing on the stabilizing rod bracket. The stable rod assembly of the invention can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in the prior art and provide a stable and practical stable rod assembl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稳定杆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稳定杆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悬架一般设计的较软,在高速行驶转向时,车身会产生很大的横向侧倾和横向角振动,为了减少横向侧倾,往往在悬架中加设稳定杆,稳定杆与减震器配合使用,从而为汽车行驶提供附加稳定性。目前,稳定杆根据原材料结构可分为实心稳定杆和空心稳定杆,空心稳定杆材料比较昂贵,因弯管机工装或夹具限制,空心稳定杆也不宜实现较为复杂的形状。实心稳定杆材料成本较低,但稳定杆质量较重,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另一方面,为实现稳定杆上衬套结构的轴向限位,稳定杆上需要增加挡圈或卡箍结构。采用挡圈结构时,挡圈需在稳定杆端头成型前套入稳定杆上,在对稳定杆进行喷丸处理时,挡圈部分的稳定杆会无法直接喷丸处理,需稳定杆翻转后进行二次喷丸处理。而采用卡箍结构时,稳定杆轴向拉脱力较小,容易出现拉脱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稳定杆总成,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实用的稳定杆总成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稳定杆总成,其包括由杆体和对称连接于所述杆体两端的纵臂构成的稳定杆本体,在所述纵臂与杆体的连接处构造有外凸状的限位部;还包括与所述限位部嵌装配合而套装于所述稳定杆本体上的衬套,以及卡装于所述衬套上的稳定杆支架。进一步的,所述杆体为空心的管状结构,所述纵臂为实心的弯曲杆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杆体和纵臂至少其一上的沿所述杆体或纵臂的周向布置的凸起。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纵臂端部的纵臂凸起,以及对应于所述纵臂凸起形成于所述杆体端部的杆体凸起,所述纵臂凸起和杆体凸起对接固连。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杆体端部的杆体凸起,在所述纵臂的端部形成有嵌入所述杆体内的嵌入部。进一步的,所述衬套包括对接相连的上衬套和下衬套,在所述上衬套和下衬套上形成有供所述限位部嵌入的凹槽;所述稳定杆支架由上衬套一侧卡入,并于所述下衬套一侧开口。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杆支架的开口端呈收拢状设置。进一步的,在所述上衬套和下衬套外周壁的中部形成有沿上衬套或下衬套周向布置的外凸的隆起部,对应于所述隆起部在所述稳定杆支架的内端面上形成有随形于所述隆起部、并扣接于所述隆起部上的容纳部。进一步的,所述隆起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容纳部。进一步的,在所述上衬套和下衬套外周面的两侧形成有沿上衬套或下衬套径向设置的凸台,所述稳定杆支架卡设于两侧的凸台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稳定杆总成,通过在稳定杆本体上构造呈外凸状的限位部,并使衬套嵌装于限位部上,限位部与稳定杆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可避免在稳定杆本体上设置挡圈或卡箍所带来的弊端,也可增大衬套与稳定杆本体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稳定杆本体与衬套件的扭转刚度,以及降低稳定杆本体之间产生噪音的风险,使得稳定杆总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2)杆体为空心结构可降低稳定杆总成的重量,以有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纵臂为实心结构可保证稳定杆总成的结构强度。(3)限位部采用凸起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在纵臂端部形成嵌入杆体内的嵌入部可提高纵臂与杆体间的连接强度。(4)衬套分为上衬套和下衬套,便于其结构设计和制造。稳定杆支架一端开口便于其安装。(5)稳定杆支架的开口端呈收拢状设置可提高稳定杆支架与衬套之间卡接的稳定性。(6)设置隆起部和容纳部可提升稳定杆支架与衬套卡接结构的稳定性。隆起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容纳部,可使稳定杆支架对衬套施加作用力,而使衬套上的凹槽具有一定的预紧力,有助于增加稳定杆本体与衬套之间的扭转刚度,减少衬套上凹槽侧端面的磨损。(7)在上衬套和下衬套上设置凸台结构,并使稳定杆支架置于两侧凸台内,可保证稳定杆支架在衬套上卡装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稳定杆总成的结构简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衬套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衬套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衬套的结构简图;图6为图2中B-B向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稳定管支架的结构简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限位部的结构简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限位部的结构简图;附图标记说明:1-杆体,2-左纵臂,3-右纵臂,4-稳定杆支架,5-上衬套,6-下衬套,7-卡环,41-支架本体,42-连接孔,43-支架翻边,44-容纳部,51-上衬套本体,52-上衬套通槽,53-上衬套凸台,54-上衬套凹槽;55-上衬套隆起部;61-下衬套本体,62-下衬套通槽;63-下衬套凸台;64-下衬套凹槽;65-下衬套隆起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稳定杆总成,其包括由杆体和对称连接于杆体两端的纵臂构成的稳定杆本体,在纵臂与杆体的连接处构造有外凸状的限位部。所述车辆稳定杆总成还包括与前述限位部嵌装配合而套装于稳定杆本体上的衬套,以及卡装于衬套上的稳定杆支架。该车辆稳定杆总成通过在稳定杆本体上构造呈外凸状的限位部,并使衬套嵌装于限位部上,由限位部与稳定杆本体的一体式结构,可避免在稳定杆本体上设置挡圈或卡箍所带来的弊端,且也可增大衬套与稳定杆本体间的接触面积,以有利于提高稳定杆本体与衬套件的扭转刚度,以及降低稳定杆本体之间产生噪音的风险,从而可使得稳定杆总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便于描述,连接于杆体1两端的纵臂分别称为左纵臂2和右纵臂3,在左纵臂2与杆体1的连接处,以及右纵臂3和杆体1的连接处均套装有衬套,衬套上卡装有稳定杆支架4。本实施例中杆体1为空心的管状结构,而左纵臂2和右纵臂3则为实心的弯曲杆状结构,杆体1的空心设计可降低稳定杆本体的重量,以有利于车辆整体的轻量化设计,而左纵臂2和右纵臂3的实心设计可保证稳定杆本体的结构强度,且实心结构设计也容易实现复杂的空间造型。本实施例中套装于稳定杆本体上的衬套包括上衬套5和下衬套6,上衬套5和下衬套6对接相连,当然除了采用由上衬套5和下衬套6组合而成的分体式结构,也可将衬套设计为一可嵌装于稳定杆本体上的整体式结构,但整体式结构不便于衬套于稳定杆本体上的安装。上衬套5的结构如图3和图4中所示,其包括上衬套本体51,上衬套本体51为半圆柱状结构,在上衬套本体51上开设有上衬套通槽52,上衬套通槽52用于容纳纵臂或杆体1,以实现衬套在稳定杆本体上的套装。在上衬套本体51上于上衬套通槽52的中部还开设有沿上衬套本体51的周向布置的上衬套凹槽54,衬套即经由上衬套凹槽54和稳定杆本体上的限位部嵌装配合。本实施例中在上衬套本体51外周面的两侧还设置有沿上衬套本体51的径向外突的上衬套凸台53。而在上衬套本体51外周面的中部还形成有沿上衬套本体51周向布置的外凸的上衬套隆起部55。本实施例中下衬套6的结构如图5中所示,其包括方块形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稳定杆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杆体(1)和对称连接于所述杆体(1)两端的纵臂构成的稳定杆本体,在所述纵臂与杆体(1)的连接处构造有外凸状的限位部;还包括与所述限位部嵌装配合而套装于所述稳定杆本体上的衬套,以及卡装于所述衬套上的稳定杆支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杆体(1)和对称连接于所述杆体(1)两端的纵臂构成的稳定杆本体,在所述纵臂与杆体(1)的连接处构造有外凸状的限位部;还包括与所述限位部嵌装配合而套装于所述稳定杆本体上的衬套,以及卡装于所述衬套上的稳定杆支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为空心的管状结构,所述纵臂为实心的弯曲杆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杆体(1)和纵臂至少其一上的沿所述杆体(1)或纵臂的周向布置的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纵臂端部的纵臂凸起,以及对应于所述纵臂凸起形成于所述杆体(1)端部的杆体凸起,所述纵臂凸起和杆体凸起对接固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杆体(1)端部的杆体凸起,在所述纵臂的端部形成有嵌入所述杆体内的嵌入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乾康锡军杜阿雷李振刘超张英富王猛张旭东王云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