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080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及车辆,前防撞横梁总成位于车辆的前端,前防撞横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横梁本体和前保支架。前防撞横梁本体沿左右方向延伸,前保支架与前防撞横梁本体相连且位于前防撞横梁本体的前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通过在前防撞横梁本体的前侧设置前保支架,可以使车辆的前保险杠蒙皮支撑在前保支架的前端面上,由此可以使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本体与前保险杠蒙皮之间具有吸能距离。当行人腿部撞击车辆前部时,由于前保险杠蒙皮和前防撞横梁本体之间有足够的吸能空间,可以保证行人腿部安全,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Front anticollision cross beam assembly and vehicle of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ont anticollision cross beam assembly and a vehicle of a vehicle, wherein the front anticollision beam assembly is position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vehicle, and the front anticollision cross beam assembly comprises a front anticollision cross beam body and a front support bracket. The front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extends along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and the front protection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anti-collision crossbeam body and is positioned at the front side of the front anticollision cross beam body. The vehicle of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front bumper beam assembly, the front set in the front bumper beam body front bumper bracket, can make the vehicle front bumper in the front end of the skin supporting bracket on the front bumper beam body and the front bumper which can make the vehicle by absorbing energy with skin distance between. When the Pedestrian Leg hits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because of the sufficient energy absorption space between the front bumper skin and the front anti-collision cross beam body, the Pedestrian Leg safety can be ensured, and the pedestrian injury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的普及,人们更加关注车辆安全性能,尤其是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对于行人方面的保护更加被重视。国外很多机构都将行人保护纳入新车评价法规之中,例如欧洲的NCAP机构;中国现在制定了推荐性标准,各大车体也在积极开展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并且该推荐标准即将变更为强制标准,不久将来会纳入中国的新车评价法规之中。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当车辆撞击行人时行人腿部撞击车辆前部导致的伤害,通常将车辆的前防撞横梁的体积设置的较大以增加缓冲空间,或者通过在前防撞横梁与车辆的前保险杠蒙皮填充泡沫的方式以减小对人体的伤害。上述解决方案中,前一种方案存在成本高的问题,后一种方案存在装配不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该前防撞横梁总成结构简单、成本低、装配方便。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前防撞横梁总成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横梁总成位于所述车辆的前端,所述前防撞横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横梁本体,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沿左右方向延伸;前保支架,所述前保支架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相连且位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的前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通过在前防撞横梁本体的前侧设置前保支架,可以使车辆的前保险杠蒙皮支撑在前保支架的前端面上,由此可以使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本体与前保险杠蒙皮之间具有吸能距离。当行人腿部撞击车辆前部时,由于前保险杠蒙皮和前防撞横梁本体之间有足够的吸能空间,可以保证行人腿部安全,减少对行人的伤害。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保支架包括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的左侧部的前侧和右侧部的前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保支架的后端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保支架的后端和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之间通过点焊或缝焊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保支架内设有空腔。进一步地,所述前保支架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下间隔开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的前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前端相连,所述顶板的后端、所述底板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相连,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连接板及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共同限定出所述空腔。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在由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保支架为金属件或塑料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防撞横梁总成还包括前防撞横梁加强板,所述前防撞横梁加强板设在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的后端,且所述前防撞横梁加强板上形成有加强结构。根据本技术第二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前保险杠蒙皮,所述前保险杠蒙皮支撑在所述前保支架的前端面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可以使前保险杠蒙皮支撑在前保支架的前端面上,使得前保险杠蒙皮与前防撞横梁本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可以保证行人腿部安全,减少对行人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的前保支架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的前保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前防撞横梁本体1,上侧板11,前侧板12,前防撞横梁加强板13,加强结构131,前保支架2,顶板21,底板22,连接板23,焊接面24,空腔25,吸能盒3,吸能盒前连接板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前防撞横梁总成位于车辆的前端,前防撞横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横梁本体1和前保支架2。具体而言,前防撞横梁本体1沿左右方向延伸,前保支架2与前防撞横梁本体1相连且位于前防撞横梁本体1的前侧。由此,在将上述前防撞横梁总成用于车辆时,汽车的前保险杠蒙皮可以支撑在前保支架2的前端面上,由此可以使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本体1与前保险杠蒙皮之间具有吸能距离。当行人腿部撞击车辆前部时,由于前保险杠蒙皮和前防撞横梁本体1之间有足够的吸能空间,可以保证行人腿部安全,减少对行人的伤害。可选地,前保支架2可以为金属件或塑料件。例如,参照图1的具体示例,前防撞横梁本体1可以包括上侧板11、前侧板12和下侧板,前侧板12设在上侧板11和下侧板之间,且前侧板12的上端与上侧板11的前端相连、前侧板12的下端与下侧板的前端相连,前防撞横梁本体1的左端、右端及后端均敞开。其中,前侧板12可以向后凹陷,从而可以增大前防撞横梁本体1与前保险杠蒙皮之间的吸能距离,进一步地减少行人与车辆发生撞击时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前防撞横梁总成还可以包括吸能盒3,吸能盒3可以包括两个,两个吸能盒3分别设在前防撞横梁本体1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具体而言,每个吸能盒3的前端从前防撞横梁本体1的后端伸入至前防撞横梁本体1的上侧板11和下侧板之间且与前防撞横梁本体1相连,吸能盒3的后端可以设有吸能盒前连接板31,吸能盒3的后端通过上述吸能盒前连接板31与车辆的纵梁相连。通过设置的吸能盒3,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前防撞横梁总成的吸能空间和吸能能力,进一步地降低对行人的伤害。可选地,前保支架2的后端可以与前防撞横梁本体1焊接连接。例如,参照图1-图3,前保支架2的后端和前防撞横梁本体1之间可以通过点焊或缝焊连接,前保支架2上可以设有多个焊接面24,多个焊接面24可以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前防撞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横梁总成位于所述车辆的前端,所述前防撞横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横梁本体,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沿左右方向延伸;前保支架,所述前保支架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相连且位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的前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横梁总成位于所述车辆的前端,所述前防撞横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横梁本体,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沿左右方向延伸;前保支架,所述前保支架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相连且位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的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支架包括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的左侧部的前侧和右侧部的前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支架的后端与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支架的后端和所述前防撞横梁本体之间通过点焊或缝焊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支架内设有空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支架包括顶板、底板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