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2884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包括两焊接框架,各焊接框架分别为具有顶面、底面、前侧面、后侧面、远离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一侧面、及靠近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二侧面的六面体;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罩板固连,罩板与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固连的部位具有曲面;罩板之间经板件固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简单结构即可实现流线曲面造型,无需重新开模制造曲线形柜体,有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包括两焊接框架,各焊接框架分别为具有顶面、底面、前侧面、后侧面、远离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一侧面、及靠近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二侧面的六面体;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罩板固连,罩板与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固连的部位具有曲面;罩板之间经板件固连。本专利技术以简单结构即可实现流线曲面造型,无需重新开模制造曲线形柜体,有利于降低成本。【专利说明】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尤其适用于地铁车辆。
技术介绍
据 申请人:所知,出于美观性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地铁项目要求司机台下柜体需配合司机室整体外观做出流线曲面造型,满足美工图要求。而目前司机台下柜体大多造型相对简单且有棱有角(例如申请号2011202139203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轨道车用司机操纵台,其柜式底座即为司机台下柜体),难以满足要求,若要直接制造出曲线形柜体则需重新开模,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以简单结构即可实现流线曲面造型,无需重新开模制造曲线形柜体,有利于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包括两焊接框架,所述各焊接框架分别为具有顶面、底面、前侧面、后侧面、远离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一侧面、及靠近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二侧面的六面体;其特征是,所述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罩板固连,所述罩板与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固连的部位具有曲面;所述罩板之间经板件固连。采用该结构后,即可在简单框架的基础上,使柜体朝外的一侧具有流线曲面造型,无需重新开模制造曲线形柜体,有利于降低成本。然而上述结构无法承受重量较大的司机台,对司机台的结构设计形成限制,为使焊接框架能承受更大的司机台重量,优选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焊接框架的前侧面、后侧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分别为矩形框,所述顶面、底面分别为梯形框;所述前侧面与后侧面平行;所述前侧面面积大于后侧面面积,所述第一侧面面积大于第二侧面面积;所述底面梯形框内设有连接前、后侧面矩形框的第一加强筋,所述底面梯形框内在第一加强筋和第一侧面矩形框之间设有至少两个T形加强筋,所述各T形加强筋位于同一侧相邻T形加强筋的同一侧下方,所述底面梯形框内在第一加强筋和第二侧面矩形框之间设有至少两道与前侧面平行的第二加强筋;所述后侧面矩形框内设有连接第一、第二侧面矩形框的第三加强筋,所述后侧面矩形框内在第三加强筋和底面梯形框之间设有P形加强筋,所述P形加强筋顶部与第三加强筋重合;所述第二侧面矩形框内设有连接顶面梯形框和底面梯形框的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二侧面矩形框内在第四加强筋与前侧面矩形框之间设有至少两道第五加强筋。此外,为使罩板能更好地固定在焊接框架上并实现可拆卸,优选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罩板与前侧面固连的部位内侧固连有两道竖直第六加强筋,所述各第六加强筋上部朝前侧面延伸出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上设有铆螺母;所述前侧面矩形框在靠近第六加强筋的部位设有铆螺母;所述各第一支板的铆螺母经转角连接件和紧固螺栓与对应的前侧面矩形框铆螺母固连;所述罩板与第二侧面固连的部位内侧固连有两道竖直第七加强筋,所述各第七加强筋上部朝第二侧面延伸出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铆螺母;所述第二侧面矩形框在靠近第七加强筋的部位设有铆螺母;所述各第二支板的铆螺母经转角连接件和紧固螺栓与对应的第二侧面矩形框铆螺母固连。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所述罩板与第二侧面固连的部位下缘及远离前侧面的边缘具有翻边。这样方便两罩板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焊接框架、各加强筋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罩板的材质为玻璃钢。本专利技术以简单结构即可实现流线曲面造型,无需重新开模制造曲线形柜体,有利于降低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区域放大图。图3为图1的B区域放大图。图4为图1实施例焊接框架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C区域放大图。图6为图1实施例罩板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D区域放大图。图8为图1实施例焊接框架另一角度示意图。图9为图1实施例罩板另一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包括两焊接框架1,各焊接框架I分别为具有顶面、底面、前侧面、后侧面、远离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一侧面、及靠近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二侧面的六面体;各焊接框架I前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罩板2固连,罩板2与各焊接框架I前侧面固连的部位2-1具有曲面;罩板2之间经板件3固连。焊接框架I的前侧面、后侧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分别为矩形框,顶面、底面分别为梯形框;前侧面与后侧面平行;前侧面面积大于后侧面面积,第一侧面面积大于第二侧面面积;底面梯形框内设有连接前、后侧面矩形框的第一加强筋4-1,底面梯形框内在第一加强筋4-1和第一侧面矩形框之间设有至少两个T形加强筋5,各T形加强筋5位于同一侧相邻T形加强筋5的同一侧下方(即位于右侧相邻T形加强筋的左下方,或位于左侧相邻T形加强筋的右下方,等等,本实施例为位于右侧相邻T形加强筋的左下方),底面梯形框内在第一加强筋4-1和第二侧面矩形框之间设有至少两道与前侧面平行的第二加强筋4-2 ;后侧面矩形框内设有连接第一、第二侧面矩形框的第三加强筋4-3,后侧面矩形框内在第三加强筋4-3和底面梯形框之间设有P形加强筋6,P形加强筋6顶部与第三加强筋4-3重合;第二侧面矩形框内设有连接顶面梯形框和底面梯形框的第四加强筋4-4,第二侧面矩形框内在第四加强筋4-4与前侧面矩形框之间设有至少两道第五加强筋4-5。罩板2与前侧面固连的部位2-1内侧固连有两道竖直第六加强筋4-6,各第六加强筋4-6上部朝前侧面延伸出第一支板7-1,第一支板7-1上设有铆螺母8 ;前侧面矩形框在靠近第六加强筋4-6的部位设有铆螺母9 ;各第一支板7-1的铆螺母8经转角连接件10和紧固螺栓11与对应的前侧面矩形框铆螺母9固连;罩板2与第二侧面固连的部位2-2内侧固连有两道竖直第七加强筋4-7,各第七加强筋4-7上部朝第二侧面延伸出第二支板7-2,第二支板7-2上设有铆螺母8 ;第二侧面矩形框在靠近第七加强筋4-7的部位设有铆螺母9 ;各第二支板7-2的铆螺母8经转角连接件10和紧固螺栓11与对应的第二侧面矩形框铆螺母9固连。罩板2与第二侧面固连的部位2-2下缘及远离前侧面的边缘具有翻边2-3。焊接框架和各加强筋的材质为铝合金,重量轻、成本低、强度高。罩板2的材质为玻璃钢,其模具成本约是金属制品模具的I / 10,大大节约成本。同时玻璃钢制品可塑性很高,可成型为各种复杂曲面。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包括两焊接框架,所述各焊接框架分别为具有顶面、底面、前侧面、后侧面、远离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一侧面、及靠近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二侧面的六面体;其特征是,所述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罩板固连,所述罩板与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固连的部位具有曲面;所述罩板之间经板件固连。2.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轨道车辆司机台下柜体,包括两焊接框架,所述各焊接框架分别为具有顶面、底面、前侧面、后侧面、远离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一侧面、及靠近另一焊接框架的第二侧面的六面体;其特征是,所述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罩板固连,所述罩板与各焊接框架前侧面固连的部位具有曲面;所述罩板之间经板件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文胡斌鲍伟兵臧童童周飞李佐斐韩皓臣于祥飞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