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杏内酯有效部位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129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银杏内酯有效部位检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该提取分离方法可得到组分固定的银杏内酯。该方法经提取、萃取、过柱、析晶、混晶步骤所得银杏内酯中,含白果内酯(C15H18O8)25.0%~50.0%、银杏内酯A(C20H24O9)20.0%~45.0%、银杏内酯B(C20H24O10)10.0%~30.0%、银杏内酯C(C20H24O11)5.0%~15.0%,且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总量大于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提取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发现银杏叶的多方面生物活性与其所含特定化学成分有关。德国Dr.WillarSchwabe首次注册了银杏叶的一种简单提取物,于1972年申请了专利(WSchwabe DE 176708和DE 2117429),定名为EGb761,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且无毒副作用,银杏内酯类化合物(ginkgolids)具有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作用。银杏制剂被列为治疗药物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和中国,其他国家均用为保健食品或非处方用药,美国开发出的银杏保健食品已经获得FDA批准。银杏内酯属于萜类化合物,称为萜类内酯,由倍半萜内酯和二萜内酯组成,是银杏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白果内酯(bilobalide)属倍半職内酯,由R.T.Major于1967年和K.Weinges于1969年分离得到,目前从银杏叶中发现的唯一的一个倍半職内酯化合物,银杏内酯 A、B、C、M、J(ginkgolid A、B、C、M、J)为二萜内酯化合物,于 1932 年由 S.Furukawa首次从银杏叶中分离出来,1967年才由K.Nakanish>M.Maruyama和K.0kabe等人进一步分离和确定其化学结构。从结构上看,白果内酯类分子骨架由15个碳原子组成,具有互相稠合在一起的4个五元环,其中有I个五元碳环,3个五元内酯碳环,五元环上连有I个天然产物中罕见的叔丁基。白果内酯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具有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可防止脑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引起的功能改变,改善老年记忆功能,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以及防止脑、脊髓神经脱髓鞘作用,其神经营养、神经保护作用比银杏内酯强。银杏内酯B有抗炎、抗休克、保护心脑血管、治疗急性胰腺炎等作用。而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分子骨架由20个碳原子组成,具有6个五元环,其中有2个五元碳环,3个五元内酯环,I个四氢呋喃环,两个五元碳环以螺环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其余的环以稠合的方式连接,形成一个刚性茏状的特殊立体化学结构。银杏内酯分子中均具有天然产物中罕见的叔丁基。银杏内酯包括二萜类和倍半萜类内酯,二萜类内酯主要有银杏内酯A、B、C、J、M等,半萜类内酯有白果内酯。自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PAF后,药理学家对银杏内酯进行了研究,明确银杏萜内酯是强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有抗休克、抗过敏及抗炎作用。银杏内酯A、B、C、M、J结构差别在于含有的羟基数目和羟基连接的位置不同。银杏内酯均为强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是银杏叶中特殊生理活性的关键成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银杏内酯有效部位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分项检测:?a)性状: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b)水分:60℃减压干燥减失重量小于5.0%;?c)蛋白质:在595nm波长处吸光度小于0.05;?d)鞣质、树脂、草酸盐、钾离子的检测:?鞣质:取蛋白质检查项供试品溶液1ml,加入稀醋酸1滴,再加明胶氯化钠试液5滴,摇匀,放置10分钟,未出现浑浊或沉淀;?树脂:取蛋白质检查项供试品溶液5ml,加盐酸1滴,放置30分钟,无树脂状物质析出;?草酸盐:取蛋白质检查项供试品溶液2ml,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滤过,滤液用氨水调节pH值为5~6,加3%氯化钙溶液3滴,放置10分钟,未出现浑浊或沉淀;?钾离子:取蛋白质检查项供试品溶液2ml,置1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碱性甲醛溶液0.6ml、3%EDTA溶液2滴、3%四苯硼钠溶液0.5ml,加水稀释至10ml,另取标准氯化钾溶液0.8ml,同法试验,供试品溶液的浊度不高于对照溶液;?e)残留溶剂?(1)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含乙醇和乙酸乙酯均小于0.5%,正己烷小于0.029%;?(2)树脂残留量:含己内酰胺小于0.0015%;?f)总银杏酸:含总银杏酸小于5ppm;?g)大分子和聚合物:凝胶色谱法测定无残留大分子和聚合物,LC?MS法测定,结果无分子量大于1000的大分子和聚合物,?h)重金属:小于10ppm;?i)砷盐:小于2ppm;?j)异常毒性:制成每1ml中含0.2mg的溶液,符合静脉注射法给药;?k)指纹图谱:HPLC法测定,记录60分钟的色谱图,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四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5;?1)含量:HPLC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白果内酯(C15H18O8)应为25.0%~50.0%、银杏内酯A(C20H24O9)应为20.0%~45.0%、银杏内酯B(C20H24O10)应为10.0%~30.0%、银杏内酯C(C20H24O11)应为5.0%~15.0%,且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总量大于95%;?m)热原检查:体温升高低于0.6℃。...

【技术特征摘要】
1.杏内酯有效部位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分项检测: a)性状: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b)水分:60°C减压干燥减失重量小于5.0% ; c)蛋白质:在595nm波长处吸光度小于0.05 ; d)鞣质、树脂、草酸盐、钾离子的检测: 鞣质:取蛋白质检查项供试品溶液1ml,加入稀醋酸I滴,再加明胶氯化钠试液5滴,摇匀,放置10分钟,未出现浑浊或沉淀; 树脂:取蛋白质检查 项供试品溶液5ml,加盐酸I滴,放置30分钟,无树脂状物质析出;草酸盐:取蛋白质检查项供试品溶液2ml,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I 2,滤过,滤液用氨水调节pH值为5 6,加3%氯化钙溶液3滴,放置10分钟,未出现浑浊或沉淀; 钾离子:取蛋白质检查项供试品溶液2ml,置IOml纳氏比色管中,加碱性甲醛溶液0.6ml,3% EDTA溶液2滴、3%四苯硼钠溶液0.5ml,加水稀释至10ml,另取标准氯化钾溶液0.8ml,同法试验,供试品溶液的浊度不高于对照溶液; e)残留溶剂 (1)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含乙醇和乙酸乙酯均小于0.5%,正己烷小于0.029% ; (2)树脂残留量:含己内酰胺小于0.0015% ; f)总银杏酸:含总银杏酸小于5ppm; g)大分子和聚合物:凝胶色谱法测定无残留大分子和聚合物,LC-MS法测定,结果无分子量大于1000的大分子和聚合物, h)重金属:小于IOppm; i)砷盐:小于2ppm; j)异常毒性:制成每Iml中含0.2mg的溶液,符合静脉注射法给药;k)指纹图谱:HPLC法测定,记录60分钟的色谱图,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四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5 ; I)含量:HPLC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白果内酯(C15H18O8)应为25.0% 50.0%、银杏内酯A (C20H24O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毅朱永红童正兵王婕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