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架支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881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在车身的前部的发动机架支承构造(20)。发动机架(30)的下部前支承部(33)及下部后支承部(34)安装在沿前侧车架(11)的前后方向形成的车架侧前结合部(18)及车架侧后结合部(19)上。发动机架(30)的上部支承部(32)经由安装托架(50)而被支承在上构件(12)上。安装托架(50)形成为V字状,具有分别安装在上构件(12)的构件侧前结合部(51)及构件侧后结合部(52)上的前安装部(53)及后安装部(54)、和供上部支承部(32)安装的内安装部(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架支承构造,该发动机架支承构造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的前侧车架;以朝向车身后方并向上方弯曲的方式设置的上构件;和支承发动机的发动机 架(engine mount)。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那样,这种发动机架支承构造具有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侧 的侧构件(前侧车架);配置在侧构件的上侧的前围上盖板;将侧构件和前围上盖板连结起 来的连结板材;和结合在侧构件及连结板材上、且组装有发动机的发动机架。发动机架在支 承发动机的座主体上具有上外侧结合部、下前结合部及下后结合部这三个结合部。上外侧 结合部结合在连结部件上。下前结合部及下后结合部经由座托架结合在侧构件上。根据上述发动机架支承构造,由于通过连结板材将侧构件和前围上盖板连结起 来,所以能够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抑制侧构件的向上的变形。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发动机架支承构造中,设置在发动机架的上部的上 外侧结合部通过一个部位固定在连结板材上,设置在发动机架的下部的下前结合部及下后 结合部通过两个部位固定在侧构件(前侧车架)上。因此,虽然发动机架的下部满足支承 强度,但是发动机架的上部的支承强度不足。因此,无法充分地谋求发动机振动的降低。而且,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那样,在发动机架支承构造中,在呈闭合截面的前侧车 架的上壁上配置有固定发动机架的前固定部件及后固定部件(凸边螺帽)。固定部件固定 在将前侧车架的内部分隔开的呈隔壁状延伸的支承板(隔壁)上。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动机架支承构造,由于支承板在前侧车架的内部形成 为隔壁状,所以能够确保较高的支承强度。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动机架支承构造中,发动机架的上部处于自由状 态,发动机架的下部通过两个部位固定在前侧车架上。因此,存在发动机架的上部的支承强 度不足的情况。因此,无法充分地谋求发动机振动的降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324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190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架支承构造,通过谋求发动机架的支承强度的 提高,能够降低发动机振动,谋求车室内的肃静性的提高。根据技术方案I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架支承构造,其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 延伸的前侧车架;配置在所述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且朝向车身后方并向上方弯曲的 上构件;和安装在所述前侧车架与所述上构件之间的发动机架,所述发动机架具有发动机架主体;对该发动机架主体的上部进行支承的上部支承部;对所述发动机架主体的下部 前方进行支承的下部前支承部;和对所述发动机架主体的下部后方进行支承的下部后支承 部,所述下部前支承部及下部后支承部安装在沿所述前侧车架的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而形 成的车架侧前结合部及车架侧后结合部上,所述上部支承部被安装在所述上构件上的安装 托架支承,所述安装托架形成为V字状,并具有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构件的构件侧前结合部 及构件侧后结合部上的前安装部及后安装部、和供所述上部支承部安装的内安装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优选为,当将连结所述车架侧前结合部和所述构件侧后结合部 的线作为第一对角线、将连结所述车架侧后结合部和构件侧前结合部的线作为第二对角线 时,所述前侧车架及所述上构件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对角线上的部位与各自的其他部位相比 强度被设定得较大。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优选为,所述前侧车架具有设置在前端内侧的前隔板,对所述 前隔板的上部进行支承的前隔板上支承件设在所述上构件上,所述构件侧前结合部也与所 述前隔板上支承件结合。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优选为,所述构件侧前结合部具有隔壁,所述隔壁与所述前隔 板上支承件的上壁结合。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优选为,所述V字状的安装托架在外周具有增大该安装托架的 强度的凸缘。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优选为,所述构件侧前结合部配置在所述上构件的弯曲部的上 表面,所述构件侧后结合部配置在所述上构件的弯曲部内。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中,发动机架的上部支承部经由安装托架安装在上构件上。 由于安装托架形成为V字状,并具有分别安装在上构件的构件侧前结合部及构件侧后结合 部上的前安装部及后安装部、和供上部支承部安装的内安装部,所以能够谋求发动机架的 支承强度的提高。由此,能够谋求发动机振动的降低。其结果为,能够谋求车室内的肃静性 的提闻。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前侧车架及上构件的第一及第二对角线上的部位与 各自的其他部位相比强度被设定得较大,所以能够相对于车宽方向及车身前后方向谋求发 动机架的支承强度的提闻。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由于构件侧前结合部也与前隔板上支承件结合,所以能 够谋求发动机架上部的支承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由于隔壁在车宽方向及车身前后方向上沿隔壁的剪切方 向结合,所以能够增大车宽方向及车身前后方向上的支承强度。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由于V字状的安装托架在外周具有增大安装托架的强度 的凸缘,所以构件侧前结合部及构件侧后结合部被分别加强,能够谋求安装托架的支承强 度的提闻。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由于构件侧前结合部配置在上构件的弯曲部的上表面, 构件侧后结合部配置在上构件的弯曲部内,所以能够将内安装部配置在第一及第二对角线 的交点上或交点附近。其结果为,车宽方向及车身前后方向的振动能够高效地分散至各对 角线上。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设置在车身的前部的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架支承构造的俯视图。图2是图I所示的发动机架支承构造的从内部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安装托架的立体图。图4是从图2的箭头4方向观察到的图。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构件侧前结合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凸边螺帽及隔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构件侧后结合部的凸边螺帽及隔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I所示的前侧车架的车架侧前结合部及车架侧后结合部的立体图。图9是图I所示的发动机架支承构造的概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添附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参照图I及图2,车身10在其前部具有发动机架支承构造20。发动机架支承构造 20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车架11 ;并列设置在前侧车架11的外侧、且朝向车身 后方并向上方弯曲的上构件12 ;和安装在前侧车架11及上构件12上的发动机架30。车身10还具有设置在前侧车架11的前端内侧的前隔板13 ;在上构件12上对前 隔板13的上部进行支承的前隔板上支承件14 ;和关于车身前后方向设置在前侧车架11与 上构件12之间的减震器室15。图I所示的发动机架支承构造20为发动机架30的支承构造,该发动机架30被支 承在前侧车架11和上构件12上,对发动机(未图示)进行支承发动机架。前侧车架11通过钢板形成,如图8所示由呈截面U字状的车架主体16、和通过钢 板形成并将车架主体16的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开口封闭的车架盖体(盖部件)17构成,从 而形成闭合截面。前侧车架11具有对发动机架30进行支承的车架侧前结合部18及车架 侧后结合部19。上构件12并列设置在前侧车架11的车宽方向外侧,且朝向车身后方并向上方弯 曲。上构件12通过钢板形成,如图4所示由截面U字状地形成的构件主体41、和通过钢板 形成并将构件主体41的开口封闭的构件盖体(盖部件)42构成,从而呈闭合截面构造。上 构件12具有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05 JP 2010-1766041.一种发动机架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车架;配置在所述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且朝向车身后方并向上方弯曲的上构件;和安装在所述前侧车架与所述上构件之间的发动机架,所述发动机架具有发动机架主体;对所述发动机架主体的上部进行支承的上部支承部;对所述发动机架主体的下部前方进行支承的下部前支承部;和对所述发动机架主体的下部后方进行支承的下部后支承部,所述下部前支承部及下部后支承部安装在沿所述前侧车架的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而形成的车架侧前结合部及车架侧后结合部上,所述上部支承部被安装在所述上构件上的安装托架支承,所述安装托架形成为V字状,并具有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构件的构件侧前结合部及构件侧后结合部上的前安装部及后安装部、和供所述上部支承部安装的内安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架支承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智哉龟山茂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