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2881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12:56
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由于使在变速器(T)的输出轴(12)设置的驱动起动齿轮(33)与在发动机(E)的曲轴(30)设置的从动起动齿轮(37)啮合,因此,无需起动马达就能够利用从驱动轮(W)传递的驱动力使曲轴(30)转动从而起动发动机(E),不仅如此,还由于所述驱动力不会经由变速器(T)传递至曲轴(30),因此能够防止对变速器(T)的拖拽。另外,由于以下述方式设置驱动起动齿轮(33)和从动起动齿轮(37)的传动比:当车速达到使发动机(E)起动的预定车速时,曲轴(30)的转速成为能够使发动机(E)起动的转速,因此,能够以最佳的速度使曲轴(30)转动从而可靠地起动发动机(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发动机的曲轴经由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而连接于驱动轮的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I公知这样的技术在具备发动机、马达、发电机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来驱动车轮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将发动机连接于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将马达和足轴连接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将发电机连接于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将发电机作为起动马达进行驱动,由此,经由行星齿轮机构使曲轴转动从而起动发动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263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在起动发动机时需要将发电机作为起动马达进行驱动,因此,存在消耗电力的问题。另外,由于通过行星齿轮机构连接发动机、马达、发电机以及足轴,因此,在基于马达的驱动力的行驶过程中为了起动发动机而将发电机作为起动马达进行驱动时,马达的驱动力会抵消发电机的驱动力的量,从而存在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不需要起动马达就能够可靠地起动发动机。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变速器将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并传递至与驱动轮连接的输出轴,所述变速器具备输入侧支点,其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的偏心量可变,且其与该输入轴一起旋转;单向离合器,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输出侧支点,其设置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以及连杆,其以两端与所述输入侧支点及所述输出侧支点连接的方式进行往复运动,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第I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具备驱动起动齿轮,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或与该输出轴连接的差速器;和从动起动齿轮,其设置于所述曲轴,且与所述驱动起动齿轮啮合。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I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第2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起动齿轮和所述从动起动齿轮的齿数比设定为当车速达到使所述发动机起动的预定车速时,所述曲轴的转速成为能够使所述发动机起动的转速。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I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 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第3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具备卡合装置,在起动所述发动机时,所述卡合装置卡合,以便将所述驱动起动齿轮的旋转经由所述从动起动齿轮传递至所述曲轴,在所述发动机起动后,所述卡合装置解除卡合,以免所述曲轴的旋转经由所述从动起动齿轮和所述驱动起动齿轮传递至所述输出轴。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3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第4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设置在所述从动起动齿轮与所述曲轴之间。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3或第4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第5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具备如下的单向功能当所述输出轴的转速超过所述曲轴的转速时,所述卡合装置卡合,当所述曲轴的转速超过所述输出轴的转速时,所述卡合装置解除卡合。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I 第5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第6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起动齿轮设置于差速器的差速器壳。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I 第6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第7特征在于,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设置的马达齿轮与所述驱动起动齿轮啮合。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I 第7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第8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起动齿轮配置在所述曲轴的相邻的两个曲柄臂之间。并且,实施例的偏心盘18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输入侧支点,实施例的销19c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输出侧支点,实施例的外部件22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输入部件,实施例的起动离合器36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卡合装置,实施例的电动发电机MG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马达,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T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特征,变速器具备输入侧支点,其相对于输入轴的轴线的偏心量可变,且其与该输入轴一起旋转;单向离合器,其设置于输出轴;输出侧支点,其设置于单向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以及连杆,其以两端与输入侧支点及输出侧支点连接的方式进行往复运动,因此,能够将输入轴的旋转经由连杆和单向离合器传递至输出轴,并且,能够使输入侧支点的偏心量变化从而使变速比变化。变速器在输出轴具备单向离合器,无法从输出轴侧向输入轴侧传递驱动力,但由于使设于输出轴或差速器的驱动起动齿轮与设于发动机的曲轴的从动起动齿轮啮合,因此,能够利用从驱动轮传递的驱动力并经由驱动起动齿轮和从动起动齿轮使曲轴转动从而起动发动机,而不经由变速器,且无需起动马达。另外,由于从动起动齿轮作为曲轴的飞轮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现有的飞轮小型化或将其废除。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由于驱动起动齿轮和从动起动齿轮的齿数比设定成当车速达到使发动机起动的预定车速时,曲轴的转速成为能够使发动机起动的转速,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发动机的重新起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当起动发动机时,卡合装置卡合,以便将驱动起动齿轮的旋转经由从动起动齿轮传递至曲轴,因此,能够利用从输出轴传递的驱动力使曲轴转动以起动发动机,另外,当发动机起动后,卡合装置解除卡合,以免曲轴的旋转经由从动起动齿轮和驱动起动齿轮传递至输出轴,因此,发动机的驱动力不会在通过变速器的路径与通过从动起动齿轮及驱动起动齿轮的路径这两条路径上同时传递。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由于将卡合装置设置于从动起动齿轮与曲轴之间,因此,通过在基于发动机进行行驶时对卡合装置解除卡合,能够防止对从动起动齿轮和驱动起动齿轮的拖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特征,由于具有单向功能的卡合装置在输出轴的转速超过曲轴的转速时卡合,因此,能够在发动机停止的行驶过程中使曲轴转动从而起动发动机,另外,由于卡合装置在曲轴的转速超过输出轴的转速时解除卡合,因此,卡合装置不会在基于发动机的行驶中不必要地卡合。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6特征,由于将驱动起动齿轮设置于差速器的差速器壳,因此,能够使差速器的位置接近车宽方向中央,从而使向左右延伸的驱动轴的长度均匀。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7特征,由于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设置的马达齿轮与驱动起动齿轮啮合,因此,即使在车辆停止的过程中,也能够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使曲轴转动从而起动发动机。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8特征,由于从动起动齿轮配置在曲轴的相邻的两个曲柄臂之间,因此,能够将发动机的曲轴轴线方向尺寸的增加抑制在最小的限度,不仅如此,还由于从动起动齿轮发挥了作为飞轮的功能,因此能够使设于曲轴的现有的飞轮废除或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用的行驶用动力装置的概要图。(第I实施例)图2是图1的2部的详细图。(第I实施例)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最高状态)。(第I实施例)图4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最低状态)。(第I实施例)图5是最高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第I实施例)图6是最低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第I实施例)图7是车辆用的行驶用动力装置的概要图。(第2实施例)图8是车辆用的行驶用动力装置的概要图。(第3实施例)标号说明11 :输入轴;12 :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27 JP 2010-1903791.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变速器(T)将与发动机(E)的曲轴(30)连接的输入轴(11)的旋转变速并传递至与驱动轮(W)连接的输出轴(12),所述变速器(T)具备 输入侧支点(18),其相对于所述输入轴(11)的轴线的偏心量可变,且与该输入轴(11)一起旋转; 单向离合器(21),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12); 输出侧支点(19c),其设置于所述单向离合器(21)的输入部件(22);以及 连杆(19),其以两端与所述输入侧支点(18)及所述输出侧支点(19c)连接的方式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具备 驱动起动齿轮(33 ),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12 )或与该输出轴(12 )连接的差速器(D);和 从动起动齿轮(37 ),其设置于所述曲轴(30 ),且与所述驱动起动齿轮(33 )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起动齿轮(33)和所述从动起动齿轮(37)的齿数比设定为当车速达到使所述发动机(E)起动的预定车速时,所述曲轴(30)的转速成为能够使所述发动机(E)起动的转速。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具备卡合装置(36),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康浩饭塚晃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