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4024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从动齿轮靠单个轴承支撑,不能传递轴向力的问题。变速器内设有从动齿轮和中间轴,从动齿轮套在中间轴上,本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包括固连在从动齿轮上的凸起的台阶,所述台阶位于从动齿轮内孔中部的孔壁处,台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能把台阶的轴向力传递到中间轴上的圆柱滚子轴承组件。通过台阶传递轴向力,减少零部件间的摩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因乘客对换挡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倒挡不到同步器的变速器其换挡性能不好,在新的设计中都对倒挡设计成带同步器换挡。在设计时常把一档从动齿轮当惰轮使用,由于一档是斜齿轮,受力时存在轴向力,同时齿轮与其支撑的轴旋转不同步,运行时会因轴向力的存在对接触端面造成磨损。如果单独添加耐磨元件,会造成零部件增加,装配不便,成本高等多方不利,同时可能因润滑不充分造成齿轮端面磨损。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一种双中间轴斜齿变速器中间轴支撑装置专利 号201020669248. 4,公告号CN201944233U,包括主箱中间轴支撑轴承,该主箱中间轴支撑轴承是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工序简单、故障率低以及成本低廉的双中间轴斜齿变速器中间轴支撑装置。本专利是在中间轴的两端与变速器副箱之间使用圆柱滚珠轴承,利用圆柱滚珠轴承来承受中间轴的轴向力。但是该专利只用于支撑中间轴,不能解决斜齿轮的端面与中间轴之间存在的端面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捷、制造成本较低、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变速器内设有从动齿轮和中间轴,从动齿轮套在中间轴上,其特征在于,本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包括固连在从动齿轮上的凸起的台阶,所述台阶位于从动齿轮内孔中部的孔壁处,台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能把台阶的轴向力传递到中间轴上的圆柱滚子轴承组件。从动齿轮的内孔孔壁被中间凸起的台阶隔离,台阶两侧各有一套圆柱滚子轴承组件。圆柱滚子轴承组件起到支撑从动齿轮的作用,同时,由于从动齿轮属于斜齿轮,受力时产生轴向力,从动齿轮的台阶将轴向力传递给圆柱滚子轴承组件,再由圆柱滚子轴承组件传递给中间轴。旋转中的从动齿轮的轴向力的摩擦由圆柱滚子轴承组件承受,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子较大,相邻间间隙较大,润滑充分,耐磨。在上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中,所述的圆柱滚子轴承组件包括一个与台阶相抵靠的圆柱滚子轴承和套在中间轴上的挡圈,挡圈的一端面与圆柱滚子轴承的端面相抵靠,另一端面与中间轴相抵靠。从动齿轮旋转时受轴向力,轴向力从台阶传递到圆柱滚子轴承上,轴向力通过圆柱滚子轴承与挡圈的抵靠部位传递给挡圈,最后挡圈再传递到中间轴及变速器壳体等支撑装置上。在上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中,所述的台阶呈环状。环状台阶与从动齿轮接触面广,连接稳固,轴向力传递稳定。在上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中,所述的台阶呈若干块状且周向均布在从动齿轮的内孔孔壁上。块状台阶轴向均匀分布,在能够保证强度的要求下,相对环状台阶总体重量减少,从而减轻了变速器的重量。在上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中,所述的台阶与从动齿轮为一体式结构。台阶与从动齿轮一体式加工成型,连接更加牢固,使用寿命长。在上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中,所述的台阶与从动齿轮焊接固连。成型后再焊接固连,这样可以进行台阶和从动齿轮分开加工,使加工工艺变得比较简单,节省了模具的重新开发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I.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成本低。2.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支撑能力和轴向支撑能力较强,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子较大,相邻间间隙较大,润滑充分,耐磨。·附图说明图I是本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从动齿轮和台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的从动齿轮和台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从动齿轮;2、中间轴;3、台阶;4、圆柱滚子轴承;5、挡圈;6、冋步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在汽车的变速器内设有从动齿轮I和中间轴2,从动齿轮I套在中间轴2上。本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包括固连在从动齿轮I上的凸起的台阶3,所述台阶3位于从动齿轮I内孔中部的孔壁处,台阶3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能把台阶3的轴向力传递到中间轴2上的圆柱滚子轴承组件。圆柱滚子轴承组件包括一个与台阶3相抵靠的圆柱滚子轴承4和套在中间轴2上的挡圈5,挡圈5的一端面与圆柱滚子轴承4的端面相抵靠,另一端面与中间轴2相抵靠。如图2所示,台阶3呈环状,与从动齿轮I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加工好后再通过焊接固连。由于所有的传递齿轮都是斜齿,有轴向力产生,设置台阶3和圆柱滚子轴承4后,从动齿轮I的轴向力经台阶3传递到圆柱滚子轴承4上,圆柱滚子轴承4与挡圈5的端面抵靠而将轴向力传递给挡圈5。当输入轴输入的扭矩为逆时针方向时,右侧的圆柱滚子轴承4受轴向力而向右挤压挡圈5,使挡圈5与中间轴2的凸台相抵靠而传递轴向力,再由中间轴2传递到变速器壳体等支撑装置上;当输入轴输入的扭矩为顺时针方向时,左侧的圆柱滚子轴承4受轴向力而向左挤压挡圈5,使挡圈5与同步器6相抵靠,由同步器6传递到中间轴2上,再由中间轴2传递到变速器壳体等支撑装置上。圆柱滚子轴承4依靠柱面径向支撑,承受径向力。因圆柱滚子轴承4的端面是由多个滚子构成,其间隙多,润滑充分,端面耐磨,因此圆柱滚子轴承4既承受轴向力又承受径向力。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台阶3呈若干块状且周向均布在从动齿轮I的内孔孔壁上。块状台阶3加工方便,可逐个焊接在从动齿轮I的内孔孔壁上。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从动齿轮I、中间轴2、台阶3、圆柱滚子轴承4、挡圈5等术 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变速器内设有从动齿轮(I)和中间轴(2),从动齿轮(I)套在中间轴(2)上,其特征在于,本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包括固连在从动齿轮(I)上的凸起的台阶(3),所述台阶(3)位于从动齿轮(I)内孔中部的孔壁处,台阶(3)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能把台阶(3)的轴向力传递到中间轴(2)上的圆柱滚子轴承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滚子轴承组件包括一个与台阶(3)相抵靠的圆柱滚子轴承(4)和套在中间轴(2)上的挡圈(5),挡圈(5)的一端面与圆柱滚子轴承(4)的端面相抵靠,另一端面与中间轴(2)相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3)呈环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3)呈若干块状且周向均布在从动齿轮(I)的内孔孔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3)与从动齿轮(I)为一体式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3)与从动齿轮(I)焊接固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变速器内设有从动齿轮(1)和中间轴(2),从动齿轮(1)套在中间轴(2)上,其特征在于,本变速器从动齿轮的支撑结构包括固连在从动齿轮(1)上的凸起的台阶(3),所述台阶(3)位于从动齿轮(1)内孔中部的孔壁处,台阶(3)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能把台阶(3)的轴向力传递到中间轴(2)上的圆柱滚子轴承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钰琢陈勇罗大国雷宇沈吉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