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032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该减速器包括箱体,以及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一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二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三轮轴;与所述第三轮轴驱动连接并用于外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行星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轮轴、所述第二轮轴、所述第三轮轴和所述行星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一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二轴承组;和/或,所述第二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三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四轴承组。不需要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简化了装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目前,矿用刮板输送机用减速器的大多为单油腔,且输入轴为双圆锥滚子轴承或调心磙子轴承支承。专利号为CN202152829矿用刮板输送机减速器,授权公告日2012年2月29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输入轴到输出轴依次经弧齿锥齿轮副、圆柱齿轮副、行星齿轮副传动,行星轮个数为4的矿用刮板输送机减速器,该专利的输入轴采用一个调心磙子轴承和一个双列圆锥磙子轴承支承,在输送机减速器的箱体内轮轴上的轴承座需要调节它们之间的轴向游隙,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因此,针对现有输送机减速器内轮轴上轴向游隙调整复杂,整个结构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以解决现有输送机减速器内轮轴上轴向游隙调整复杂,整个结构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机用减速器,包括箱体,以及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一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二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三轮轴;与所述第三轮轴驱动连接并用于外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行星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轮轴、所述第二轮轴、所述第三轮轴和所述行星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一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二轴承组;和/或所述第二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三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四轴承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轴前后端部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外圈通过第一轴承座支撑在箱体上,所述第二轴承外圈通过第二轴承座支撑在箱体上;所述第二轴承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轴中部的第三轴承;其中,所述第三轴承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在箱体上的第三轴承座;和/或所述第三轴承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轴前后端部的第四轴承和第五轴承;其中,所述第四轴承外圈通过第四轴承座支撑在箱体上,所述第五轴承外圈通过第五轴承座支撑在箱体上;所述第四轴承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轴上的第六轴承;其中,所述第六轴承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的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在箱体上的第六轴承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在所述第一轮轴上定位螺帽,所述定位螺帽固定在所述第一轮轴上并接触所述第三轴承一侧的内圈侧壁;以及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在箱体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在箱体内并接触所述第三轴承另一侧的外圈侧壁;和/或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内圈在所述第二轮轴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二轮轴的端部并接触所述第六轴承一侧的内圈侧壁;以及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的外圈在箱体上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在箱体上并接触所述第六轴承一侧的外圈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箱体外壁封闭的第一油封盖,所述第一油封盖与所述箱体的内腔封闭形成箱体内的油腔;和/或,所述第一油封盖内圈设置有密封在所述第一轮轴上的第一油封;和/或,所述第一油封盖与所述油腔对应的内端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油腔连通的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轴上还设置有将所述油腔分隔成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第二油封盖,其中所述第二油封盖与所述第一油封盖之间为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封盖内圈设置有密封在所述第一轮轴上的第二油封。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设置对箱体内冷却降温的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和所述第二冷却器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上;和/或,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测量箱体内油腔油液的第一油位尺和第二油位尺,所述第一油位尺和所述第二油位尺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上;和/或,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吸取箱体内铁屑的第一磁性螺塞和第二磁性螺塞所述第一磁性螺塞和所述第二磁性螺塞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冷却接头,固定在所述箱体外壳上,所述冷却接头上设置有进液连接口和出液连接口 ;分别与所述进液连接口和所述出液连接口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和/或,所述第二冷却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冷却器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冷却接头内并与所述进液接口连通的第一内螺纹管;固接在所述第一冷却管上并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管螺接的第一外螺纹管;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冷却接头内并与所述出液接口连通的第二内螺纹管;固接在所述第二冷却管上并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管螺接的第二外螺纹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螺塞包括第一螺塞,所述第一螺塞固定在所述箱体上;螺纹管,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螺纹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塞螺接;第二螺塞,与所述螺纹管的另一端螺接;磁性体,设置在所述螺纹管内;其中所述的螺纹管上开设有多个引导槽孔;和/或,所述第二磁性螺塞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磁性螺塞结构相同。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输送机,所述输送机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输送机用减速器,包括箱体,以及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一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二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三轮轴;与所述第三轮轴驱动连接并用于外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行星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轮轴、所述第二轮轴、所述第三轮轴和所述行星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一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二轴承组;和/或,所述第二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三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四轴承组。不需要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简化了装配。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 — A剖面示意图图;图3是第一油封盖内端油槽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 — B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I的C向示意图;图6是图5的F向示意图;图7是图6的J-J剖视示意图;图8是图5的K-K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箱体;2、上箱体;3、下箱体;4、第一油封盖;5、第二油封;6、定位板;7、第三轴承;8、定位螺帽;9、第二轴承;10、第一油封;11、第一轮轴;12、第一油封盖;13、第二油腔;14、第三轴承座;15、第一轴承;16、第四轴承;17、锥齿轮;18、第一垫圈;19、第六轴承座;20、第六轴承;21、第五轴承;22、第二端盖;23、第一端盖;24、第二轮轴;25、第九轴承;26、第三轮轴;27、第九轴承座;28、第四端盖;29、齿轮;30、花键;31、第十轴承;32、太阳轮;33、行星轮;34、行星架;35、内齿圈;36、第八轴承;37、第三端盖;38、内油封座;39、密封件;40、外油封座;41、第七轴承;42、行星轴;43、油槽;44、第一磁性螺塞;41a、第二磁性螺塞;45、第一冷却器;45a、第二冷却器;46、磁性体47、螺纹管;47a、引导槽;48、第一螺塞;48a、第二螺塞;49、第一油位尺;50、第二油位尺;51、第一内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以及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轮轴(11);与所述第一轮轴(11)驱动连接的第二轮轴(24);与所述第二轮轴(24)驱动连接的第三轮轴(26);与所述第三轮轴(26)驱动连接并用于外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行星组件(59);其中,所述第一轮轴(11)、所述第二轮轴(24)、所述第三轮轴(26)和所述行星组件(59)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第一轮轴(11)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11)的第一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11)的第二轴承组;和/或所述第二轮轴(24)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24)的第三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24)的第四轴承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若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