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773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减速器,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用于产生电能的发电结构,输出轴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驱动输出轴转动的电动结构,所述发电结构与电动结构电连接。在输入轴旋转时,通过发电结构带动输出轴以低于输出轴的旋转速度旋转,在第一绕组中产生电流,并经导线传递到电动结构处,在电动结构处,第二绕组与定子永磁体相互作用,增大了输出轴的转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速器完全采用电磁结构来完成转矩的传递,能够将动力从高转速转变为低转速高扭矩,能够恒定减速比,同时不产生摩擦作用,因而具有噪音低,高寿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减速器,属于传动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减速机常作为低转速大转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设备输出的转数减小到适合工作机或执行机构的转数。用于在动力设备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现有的减速机主要为机械传动结构的减速器,分为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机械传动结构,通过机械部件之间的直接接触来传递转矩,由于机械部件之间直接接触,必然会发生接触磨损,产生噪音,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减速器由于采用机械传动方式,通过直接接触方式传递转矩,会产生噪音污染并且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无机械摩擦的、无需润滑、噪声低、使用寿命长、具有稳定减数比的电磁减速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减速器,包括壳体,内部中空;输入轴,具有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的部分;输出轴,与输入轴同轴且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具有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的部分;发电结构,位于壳体内,并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用于在输入轴旋转时产生电力并向输出轴施加转矩带动输出轴一同转动;电动结构,位于壳体内,并设置在输出轴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用于驱动输出轴产生与转矩方向相同的附加转矩;所电动结构包括,定子永磁体,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上并环绕输出轴设置,具有一个以上磁极对数;第二铁芯,固定设置在输出轴上与定子永磁体间隙配合;第二绕组,绕设在第二铁芯上。本技术的电磁减速器,所述发电结构包括,转子永磁体,固定设置在输入轴上,具有一个以上磁极对数;第一铁芯,固定设置在输入轴上,与转子永磁体间隙配合;第一绕组,绕设在第一铁芯上。本技术的电磁减速器,所述定子永磁体和/或转子永磁体均包括若干互相配合形成径向磁极的永磁体阵列,各个所述永磁体阵列之间交错布置,使所述定子永磁体或转子永磁体形成单边磁场。本技术的电磁减速器,所述永磁体阵列包括径向设置的第一永磁体阵列和与所述第一永磁体阵列周向正交设置的第二永磁体阵列;所述第一永磁体阵列包括成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单元磁块和第二单元磁块,所述第一单元磁块和所述第二单元磁块的南北极方向分别为沿所述定子永磁体或转子永磁体的径向;所述第二永磁体阵列包括成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三单元磁块和第四单元磁块,所述第三单元磁块和第四单元磁块的南北极方向分别为沿所述定子永磁体或转子永磁体圆周的切向;所述第一单元磁块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三单元磁块和所述第四单元磁块之间,所述第四单元磁块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单元磁块和所述第二单元磁块之间。本技术的电磁减速器,所述定子永磁体和/或转子永磁体还包括嵌入在所述第一永磁体阵列和所述第二永磁体阵列之间的2n个永磁体阵列,n=1,2,3……,并且2n个永磁体阵列与所述第一永磁体阵列和第二永磁体阵列共同作用形成单边磁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电磁减速器,转子永磁体、第一铁芯和第一绕组构成电磁减速器的发电结构,定子永磁体、第二铁芯、第二绕组,构成电磁减速器的电动结构定子永磁体起增大输出转矩的作用。由于发电结构的存在,输入轴旋转时,带动输出轴一同旋转,由于输出轴的旋转速度低于输入轴,因而第一绕组中会产生电流,电流经导线传递到电动结构处,在电动结构处,第二绕组与定子永磁体相互作用,增大了输出轴的转矩,因此,输出轴的转矩为发电结构处和电动结构处产生转矩的总和。假设输入轴的转速为n1,输出轴的转速为n2,转子永磁体与第一铁芯以n1-n2的相对速度运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第一绕组产生频率为的电流供给第二绕组,第二绕组与定子永磁体相互作用,可得减速比其中p1、p2分别为转子永磁体和定子永磁体的磁极对数。通过设置定子永磁体和转子永磁体的磁极对数,就可以得到减速比恒定的减速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减速器还具有恒定减速比的功能,当减速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如果输出轴承受的载荷增大,受大载荷的影响,输出轴的旋转速度降低,此时,第一永磁体与第一绕组和第一铁芯之间的转速差增大,因而在发电机部分的第一绕组中产生的电流增大,电流通入第二绕组后,在电动机部分产生的旋转力增大,使输出轴的旋转速度提高,直到输出轴恢复到原稳定工作状态时的转速。如果输出轴承受的载荷减小,受小载荷的影响,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增大,此时,第一永磁体与第一绕组和第一铁芯之间的转速差减小,因而在发电机部分的第一绕组中产生的电流减小,电流通入第二绕组后,在电动机部分产生的旋转力减小,使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减小,直到输出轴恢复到原稳定工作状态时的转速。因此,本技术的电磁减速器可将输入的高转速的动力转变为低转速、大转矩输出动力,能够将减速比稳定在所需要的值上。此外,本技术的电磁减速器完全采用电磁结构来完成转矩的传递,不产生机械摩擦,因而具有噪音低,高寿命的优点。(2)本技术的电磁减速器,述定子永磁体和/或转子永磁体(以下统称永磁体)均包括若干互相配合形成径向磁极的永磁体阵列,各个所述永磁体阵列之间交错布置,使永磁体形成单边磁场。即在本实施例中,只需要输入轴转动时,就可以产生电磁转矩,带动输出轴转动,从而用非常简便、可靠、价格低廉的方法实现了有效的转矩传递;同时在本技术中,永磁体包括若干形成径向磁极的永磁体阵列;其中,各个所述永磁体阵列之间交错布置,使所述定子永磁体或转子永磁体形成单边磁场,且该单边磁场为接近正弦分布,从而避免了传统结构中斜槽或斜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加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气隙磁场密度,忽略制造引起的偏心影响,相对常规设计理论上可提高气隙磁通量41.4%(仿真计算),从而节约了永磁体的用量,气隙磁密基波幅值可以达到1.1~1.4T,甚至更高可到1.5~1.6T,整体的功率密度高,而且永磁体的轭部可以采用导磁材料或非导磁材料,即永磁体的轭部材料选择自由度提高,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3)本技术的电磁减速器,每个永磁体阵列包括若干单元磁块,各个所述单元磁块的磁化强度呈规律变化,可获得接近正弦形的气隙磁场,而不需采用传统方式如斜槽(或斜极)、非均匀气隙极靴或分布式定子电枢绕组等对气隙波形进行修正,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费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减速器,包括壳体(1),内部中空;输入轴(3),具有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的部分;输出轴(4),与输入轴(3)同轴且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具有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的部分;发电结构,位于壳体(1)内,并设置在所述输入轴(3)与输出轴(4)之间,用于在输入轴(3)旋转时产生电力并向输出轴(4)施加转矩带动输出轴(4)一同转动;电动结构,位于壳体(1)内,并设置在输出轴(4)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用于驱动输出轴(4)产生与转矩方向相同的附加转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结构包括,定子永磁体(11),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并环绕输出轴(4)设置,具有一个以上磁极对数;第二铁芯(43),固定设置在输出轴(4)上与定子永磁体(11)间隙配合;第二绕组(44),绕设在第二铁芯(43)上,接收发电结构产生的电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减速器,包括壳体(1),内部中空;
输入轴(3),具有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的部分;
输出轴(4),与输入轴(3)同轴且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具有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的部分;
发电结构,位于壳体(1)内,并设置在所述输入轴(3)与输出轴(4)之间,用于在输入轴(3)旋转时产生电力并向输出轴(4)施加转矩带动输出轴(4)一同转动;
电动结构,位于壳体(1)内,并设置在输出轴(4)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用于驱动输出轴(4)产生与转矩方向相同的附加转矩;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结构包括,
定子永磁体(11),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并环绕输出轴(4)设置,具有一个以上磁极对数;
第二铁芯(43),固定设置在输出轴(4)上与定子永磁体(11)间隙配合;
第二绕组(44),绕设在第二铁芯(43)上,接收发电结构产生的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结构包括,
转子永磁体(31),固定设置在输入轴(3)上,具有一个以上磁极对数;
第一铁芯(41),固定设置在输入轴(3)上,与转子永磁体(31)间隙配合;
第一绕组(42),绕设在第一铁芯(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3)的一端中心成型有圆形孔槽,所述输出轴(4)伸入到所述圆形孔槽中,所述输出轴(4)与所述圆形孔槽的径向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9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3)的一端成型有沿所述输入轴(3)径向延伸的圆形安装部,所述转子永磁体(31)设置在所述圆形安装部靠近输出轴(4)的一侧;
所述输出轴(4)上设置有沿输出轴(4)径向延伸的圆形安装件,所述第一铁芯(41)设置在圆形安装件靠近输入轴(3)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3)的一端成型有沿所述输入轴(3)轴向延伸的圆筒安装部,所述转子永磁体(31)设置在所述圆筒安装部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铁芯(41)沿着所述输出轴(4)的轴向固定设置在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