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半导体型光源为光源,切换并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和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半导体型光源(2)、反射器(3)、遮光罩(4)以及驱动机构(5)。反射器(3)具有第一反射面(9)和第二反射面(10)。第一反射面(9)是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中入射的光作为近光用配光图案(LP)反射而进行照射的反射面。第二反射面(10)是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中入射的光作为远光用配光图案(HP)反射而进行照射的反射面。其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以半导体型光源(2)为光源,切换并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LP)和远光用配光图案(HP)的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前照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半导体型光源为光源,切换并照射近光用(错车用)配光图案和远光用(行驶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介绍
以半导体型光源作为光源的车辆用前照灯一直以来就有(例如,专利文献1)。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切换扩散透镜来切换并照射DTL用配光图案和行驶用配光图案。另外,切换并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和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一直以来就有(例如专利文献2)。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使遮光罩位于近光位置而使来自放电灯的光由第一反射面反射来得到近光的配光图案,通过使遮光罩切换到远光位置而使来自放电灯的光在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反射来得到远光的配光图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1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00510号公报然而,在现有的前者的车辆用前照灯中,无法切换并照射错车用配光图案和行驶用配光图案。另外,现有的后者的车辆用前照灯使用放电灯作为光源,并不使用半导体型光源作为光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以半导体型光源为光源,切换并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和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即、提供一种利用以半导体型光源作为光源的一个灯单元(一个半导体型光源)来切换并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和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本专利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反射器,该反射器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遮光罩,该遮光罩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在位于第一位置时,遮蔽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一部分并使剩余的光入射到第一反射面,在位于第二位置时,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入射到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遮光罩移动切换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反射面是以接近半导体型光源的方式设置,且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中入射的光作为近光用配光图案反射而进行照射的反射面,第二反射面是以远离半导体型光源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反射面的外侧,且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中入射的光作为远光用配光图案反射而进行照射的反射面。本专利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设有第三反射面,第三反射面是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中入射的光作为辅助用配光图案反射而进行照射的反射面。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若使遮光罩位于第一位置,则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一部分被遮光罩遮蔽,未被遮光罩遮蔽的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剩余的光入射到第一反射面,该入射的光作为近光用配光图案反射而进行照射。另外,本专利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若使遮光罩移动并切换到第二位置,则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入射到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该入射的光作为远光用配光图案反射而进行照射。这样,本专利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能够以半导体型光源为光源,切换并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和远光用配光图案。即、能够通过以半导体型光源为光源的一个灯单元(一个半导体型光源)切换并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和远光用配光图案。本专利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由于在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设有第三反射面,因此在遮光罩的停止位置精度上设定有容许公差的情况下,在遮光罩位于第一位置时,即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从第一反射面侧泄漏到第二反射面侧,也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缓冲用(光缓冲用)第三反射面,将泄漏光有效地用作辅助用配光图案。即、本专利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在遮光罩位于第一位置时,因遮光罩的位置偏移而泄漏的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原样入射到第二反射面,能够可靠地防止该入射的光在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时成为杂光。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是表示除去了散热部件的状态的灯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灯单元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遮光罩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的图2中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遮光罩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的图2中的III-III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的图2中的V-V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近光用配光图案和高架标志用配光图案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近光用配光图案和跟前侧用配光图案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说明图。图中:1—车辆用前照灯,2—半导体型光源,3—反射器,4—遮光罩,5—驱动机构,6—散热部件,7—安装托架,8—安装部件,9—第一反射面,10—第二反射面,11—第三反射面,12、13—台阶,14—滑动导向部,15—遮光罩部16—固定部,17—开口部,18—固定导向部,19—螺线管主体部,20—柱塞,21—连结部件,22—水平板部,23—散热片部,24—窗部,25—中心线,26—行驶车线,27—相对车线,HL-HR—屏幕(スクリ一ン)的左右水平线,VU-VD—屏幕的上下垂直线,LP—近光用配光图案,CL—明暗截止线,HP—远光用配光图案,OSP—高架标志用配光图案,BP—跟前侧用配光图案,L1—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L2—来自第三反射面的反射光,L3—来自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一个例子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该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左、右是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装备在车辆上时的前、后、上、下、左、右。另外,符号“VU-VD”表示屏幕的上下的垂直线。符号“HL-HR”表示屏幕的左右的水平线。(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说明)以下对该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结构进行说明。图中,符号1是该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例如头灯等)。上述车辆用前照灯1搭载于车辆前部的左右两端部。上述车辆用前照灯1具备灯壳体(未图示)、灯玻璃(未图示)、半导体型光源2、反射器3、遮光罩4、驱动机构5、散热部件6、以及安装托架7。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上述反射器3、上述遮光罩4、上述驱动机构5、上述散热部件6以及上述安装托架7构成灯单元。上述灯壳体及上述灯玻璃划分出灯室(未图示)。上述灯单元配置在上述灯室内,而且,经由上下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未图示)及左右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未图示)安装在上述灯壳体上。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在该例中使用例如LED、EL(有机EL)等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即、半导体型光源(在该实施例中为LED)。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具有发光部,该发光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发光片(未图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由基板(未图示)、以适当地配置在上述基板上的方式设置的上述发光片、以及对上述发光片进行封固的封固树脂部件(未图示)构成。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通过安装部件8安装在上述散热部件6上。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部的发光面沿铅直方向朝向下侧。上述反射器3由非透光性的部件、在该例中由树脂部件构成。上述反射器3安装在上述散热部件6或上述安装托架7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上。就上述反射器3而言,上侧及前侧的部分开口,其他部分封闭。在上述反射器3的上述封闭部的内表面分别设有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NURBS曲面)构成的第一反射面9及第二反射面10以及第三反射面11。上述第一反射面9及上述第二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反射器,该反射器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遮光罩,该遮光罩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在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遮蔽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一部分并使剩余的光入射到上述第一反射面,在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使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入射到上述第一反射面及上述第二反射面;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上述遮光罩移动切换到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上述第一反射面是以接近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方式设置,且使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中入射的光作为近光用配光图案反射而进行照射的反射面,上述第二反射面是以远离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反射面的外侧,且使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中入射的光作为远光用配光图案反射而进行照射的反射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6 JP 2011-163675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反射器,该反射器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遮光罩,该遮光罩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在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遮蔽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一部分并使剩余的光入射到上述第一反射面,在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使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入射到上述第一反射面及上述第二反射面;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上述遮光罩移动切换到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上述第一反射面是以接近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久保泰宏,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