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照明装置和具备该照明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其中,前灯系统(100)配备:具有接收激光而进行发光的发光部的激光源单元(1a);具有LED的LED光源单元(2a/2b),激光源单元(1a)朝向配光点(A1)配光,并且LED光源单元(2a/2b)朝向配光区域(a1/a2)配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激光源的照明装置,更详细地说,是涉及具备激光源、和LED等现有光源的混合型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历来,汽车等的前灯(车辆用前照灯),大多使用的是卤素灯,但近年来,使用HID(高放电管High Discharge)灯的前灯增加。就汽车用的前灯而言,例如,在错车灯中,其构成为在上端边缘能够形成具有截止线(cut-off line)的配光图案(照明区域),由此,其构成方式既不会使迎面来车的驾驶员等感到晃眼等,又能够确保驾驶员的前方能见度。 最近,以耗电少的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为光源使用的前灯的开发盛行,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一种前灯(以下,称为区域分割型前灯),如图33所示,其通过使配光到不同区域的光源单元的配光图案bl b3加以组合,从而形成期望的配光图案B。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前灯(以下,称为重合型前灯),如图34所示,通过使光源单元的配光图案Cl c4多重性地重合,从而形成期望的配光图案C。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030570号公报(2007年02月08日公开)”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013014号公报(2008年01月24日公开)”在此,为了将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反射器的使用而配光成很小的光点,优选光源的亮度高,并且,优选光源对于反射镜的相对性尺寸充分地小。然而,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以LED为光源使用的前灯,得不到充分的的亮度,另外,不能使光源对于反射器的相对性尺寸充分地小径化。因此,通过反射器的使用将来自光源的光配光成更小的光点是困难的。相对于此,通过以由激光激发的荧光体作为光源(以下,称为激光源),能够得到凌驾于LED等的现有光源之上的亮度,并且,即便使用小的光学系统也不会使光扩散,可以配光至更远。因此,根据使用激光源的前灯,就可以明亮地照明更远的小的光点,这样的配光性能,例如,能够适合利用于远光灯用的配光图案(行驶灯)的形成等。然而,未必需要仅由能够得到高的配光性能的激光源来照射广阔的范围,而优选使激光源的特性和LED等的现有的光源的特双方的长处得以活用,但这样的技术思想至今未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并利用激光源和其他光源的特性的照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具备如下接收激光而进行发光的第一发光部;基于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不同的发光原理而进行发光的第二发光部;将来自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一配光区域进行配光、且将来自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二配光区域进行配光的至少I个配光部。在上述的构成中,照明装置具有接收激光而进行发光的第一发光部、和基于与第一发光部不同的发光原理而进行发光的第二发光部,配光部将来自第一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一配光区域进行配光、且将来自第二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二配光区域进行配光。在此,因为第一发光部基于接收激光而发光的发光原理进行发光,所以能够发出比现有的光源更高的亮度的光,此外,能够使第一发光部自身的尺寸小径化。因此,经由配光部,可以使来自第一发光部的光不扩散、而配光到更远的小范围区域。 此外,在上述的构成中,照明装置除了具备这样的第一发光部以外、还另外具备基于与第一发光部不同的发光原理而发光的第二发光部,配光部将来自第一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一配光区域进行配光、且将来自第二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二配光区域进行配光。因此,根据上述的构成,可以利用配光部对于来自第一发光部的光和来自第二发光部的光进行个别配光,因此能够根据需要,分别设定第一配光区域和第二配光区域。因此,根据上述的构成,例如,将来自第二发光部的光朝向广阔的区域(第二配光区域)进行配光、且朝向想照得更明亮的特定的区域(第一配光区域)配光来自第一发光部的光等,这样的光量控制成为可能。如此,根据上述的构成,具备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能够通过配光部对于来自各发光部的光进行个别配光,因此可以实现活用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的特性的高效率的照明。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一并利用激光源和其他光源的特性的照明装置。如上,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具备如下接收激光而进行发光的第一发光部;基于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不同的发光原理而进行发光的第二发光部;将来自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一配光区域进行配光、且将来自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二配光区域进行配光的至少I个配光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起到的效果是,能够提供一并利用激光源和其他光源的特性的照明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前灯系统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前灯系统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I所示的前灯系统具备的激光源单元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图I所示的前灯系统具备的LED光源单元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I所示的前灯系统的基准平面的配光图案的模式图。图6(a)是表示基准平面的配光图案的变形例的模式图,表示对应于错车灯的配光性能标准的配光图案。图6(b)是表示基准平面的配光图案的变形例的模式图,表示对应于行驶灯的配光性能标准的配光图案。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激光源单元的变形例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图8是表 示实施方式2的前灯系统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前灯系统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前灯系统的内部构成的方块图。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前灯系统的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前灯系统的操作状态的模式图。图13是表示图8所示的激光源单元的变形例的要部构成的剖面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发光部周边的放大俯视图。图15(a)是表示图13所示的激光源单元的配光方向的剖面图,表示激光照射到发光部的中央部时的配光方向。图15(b)是表示图13所示的激光源单元的配光方向的剖面图,表示使激光的照射位置偏移时的配光方向。图16是表示具备透射型的发光部的激光源单元的要部构成的剖面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发光部周边的放大俯视图。图18是表示具有凸透镜和反射器的激光源单元的要部构成的剖面图。图19是表示具备MEMS反射镜元件的激光源单元的要部构成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MEMS反射镜元件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具有双轴压电反射镜元件的激光源单元的要部构成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具有2个电流镜(galvanic mirror)的激光源单元的要部构成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具有可以控制角度或位置的可变式的透镜的激光源单元的要部构成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前灯系统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25是表示图24所示的前灯系统的立体图。图26表示图24所示的前灯系统的内部构成的方块图。图27是表示图26所示的前灯系统的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28是表示图26所示的前灯系统的操作状态的模式图。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前灯系统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30是表示图29所示的前灯系统的要部构成的剖面图。图31是表不发光部和LED被一体构成的一体型LED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图32是表示图30所示的发光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33是表示现有的区域分割型的前灯的配光图案的模式图。图34是表示现有的重合型的前灯的配光图案的模式图。符号说明Ia激光源单元Ib激光源单元IA激光源单元IB激光源单元IC激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发光部,其接收激光而进行发光;第二发光部,其基于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不同的发光原理而进行发光;至少1个配光部,其使来自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一配光区域配光,并且使来自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朝向第二配光区域配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幸司,伊藤茂稔,高平宜幸,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