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762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前照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减光点灯时实现合适的超车点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包括:光源部,进行近光点灯、远光点灯、以及减光点灯的各点灯模式的点灯;光源用电源部,对光源部供给与点灯模式相对应的电流值的点灯电流;配光机构部,根据点灯模式进行光源部的照明光的配光切换;以及控制部。当减光点灯时,控制部实行向光源用电源部供给比近光点灯时电流值低的电流值的点灯电流。在减光点灯中有超车指示场合,实行向光源用电源部供给较高电流值的点灯电流,且在配光机构部实行远光点灯时的配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前照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关于车辆用前照灯的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7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8636号公报车辆用前照灯根据近光、远光、DRL(日间行车灯,DaytimeRunningLamps)、CLL(净空灯,ClearanceLamp)等各种功能,设计其光量、配光状态等。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控制上述功能不同的多个灯单元的点灯的点灯控制装置。又,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使用例如电磁元件的驱动器使得配光状态变化的机构。作为车辆用前照灯,需要设有各种功能的灯单元,要求更有效的结构及驱动控制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以点灯模式切换对应多种功能的照明动作,进而在该状态下能实现合适的超车动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包括:光源部,进行近光点灯、远光点灯、以及减光点灯的各点灯模式的点灯;光源用电源部,对上述光源部供给与点灯模式相对应的电流值的点灯电流;配光机构部,根据点灯模式进行上述光源部的照明光的配光切换;以及控制部,至少上述减光点灯时实行向上述光源用电源部供给比近光点灯时的第一电流值低的第二电流值的点灯电流,同时,在减光点灯中有超车指示场合,实行向上述光源用电源部供给比上述第二电流值高的电流值的点灯电流,且在上述配光机构部实行远光点灯时的配光。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中,在光源部中采用分别实行切换近光点灯、远光点灯、以及减光点灯作为点灯模式的构成。在此,减光点灯场合,至少以比近光点灯时低的电流值驱动,但是,此时若实行超车动作,则光量不足,作为超车的功能弱。于是,超车时切换为暂时高的电流值,进而,将配光设为与远光点灯时相同的状态。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中,较好的是,上述控制部对于来自上述光源用电源部的点灯电流,通过包含上述第一电流值和上述第二电流值的二种类以上的电流值的切换和在上述配光机构部的配光切换的组合,分别实行近光点灯、远光点灯、以及减光点灯。在光量上使得关于近光点灯、远光点灯、以及减光点灯的各点灯模式的发光动作差别化,得到在配光状态下与功能一致的发光状态。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中,较好的是,上述配光机构部设有进行配光切换的驱动器,至少在作为上述控制部的搭载电路元件的电路基板上,搭载形成驱动上述驱动器的动力部的的驱动电路的线圈以外的电路元件。由此,在驱动器侧不需要使用基板等。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中,较好的是,构成上述控制部的电路元件中的逆接保护用二极管,作为上述驱动器的驱动电路中的逆接保护用二极管共用。由此,减少电路基板上的元件数。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实行近光点灯、远光点灯、以及减光点灯的各点灯模式的点灯动作的车辆用前照灯,使得作为车辆用前照灯全体的构成效率化。并且,即使在那种状态下进行超车,也能以充分的光量实行,能与配光动作组合实现合适的超车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概略垂直截面图。图2是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方框图。图3是实施形态的点灯模式控制例的说明图。图4是作为实施形态的输入处理电路部的第一例的电路图。图5是作为实施形态的输入处理电路部的第二例的电路图。图6是作为实施形态的输入处理电路部的第三例的电路图。图中符号意义如下:1车辆用前照灯11控制电路单元11a电路基板15光源部17a驱动器20光源用电源部21控制部22控制IC23输入处理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设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首先,参照图1说明车辆用前照灯1的概略结构。该车辆用前照灯1分别安装在车体前端部的左右两端部配置。车辆用前照灯1包括具有朝前方开口的凹部的灯壳体2以及闭塞灯壳体2开口的罩3。由灯壳体2和罩3构成灯具外壳4,灯具外壳4的内部空间形成作为灯室5。在灯室5配置灯具单元6。灯具单元6包括透镜架7,投影透镜8,反射镜9,光源单元10,控制电路单元11,冷却风扇12,以及光控制机构13。投影透镜8设为具有大致半球状的外形的平凸透镜,安装在透镜架7的前端部。反射镜9安装在光源单元10的上面。并且,内面形成作为反射面9a,反射来自光源单元10的光,导向投影透镜8。在反射镜9的下方,配置光源单元10以及控制电路单元11。光源单元10包括电路基板14,以及搭载在电路基板14上面的光源部15。光源部15由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串联连接构成。作为光源部15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可以使用例如LED(发光二极管)。在光源单元10,在电路基板14的下方形成散热器10a。从控制电路单元11、电路基板14、以及光源部15发出的热传递到散热器10a。由配置在光源单元10及控制电路单元11下方的冷却风扇12对散热器10a送风。控制电路单元11配置在光源单元10的前方。后述的电路基板11a内藏在控制电路单元11。冷却风扇12内藏后述的风扇电机12a,根据风扇电机12a的转动而转动。通过冷却风扇12转动,抑制灯具外壳4内温度上升。光控制机构13配置在透镜架7和反射镜9之间。该光控制机构13包括可动遮光件16和遮光件驱动部17。可动遮光件16设为在遮蔽从光源部15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的第一状态和遮蔽量比第一状态少的第二状态之间以转动轴18为支点转动自如。当可动遮光件16处于第一状态时,成为近光配光状态,当可动遮光件16处于第二状态时,成为远光配光状态。遮光件驱动部17设有后述的驱动器17a,传递驱动器17a的动力,使得可动遮光件16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本实施形态场合,在驱动器17a的动力部使用电磁元件。并且,可动遮光件16构成为在驱动器17a非通电状态下保持第一状态(近光配光状态)。因此,进行驱动器17a通电为了维持第二状态(远光配光状态)。图2是用于说明车辆用前照灯1内部的电路构成的方框图。在图2中,还同时表示设在车辆用前照灯1的外部的车载电池100和点灯开关101。在车辆用前照灯1内部,设有图1所示电路基板11a、电路基板14、以及光源部15,同时还设有形成在冷却风扇12内部的风扇电机12a、形成在遮光件驱动部17内的驱动器17a。光源用电源部20和控制部21形成在电路基板11a,同时,形成正极侧输入端子50、负极侧输入端子51、正极侧输出端子52、负极侧输出端子53、减光信号输入端子54、增光信号输入端子55、风扇正极用端子56、风扇负极用端子57、驱动器正极用端子58、驱动器负极用端子59的各端子,以及电阻Rs。光源用电源部20由例如作为开关调节器的DC-DC转换器形成。光源用电源部20的输入侧的正极侧与正极侧输入端子50连接,负极侧与负极侧输入端子51连接。光源用电源部20的输出侧的正极侧通过电阻Rs与正极侧输出端子52连接,负极侧与负极侧输出端子53连接。正极侧输入端子50通过点灯开关101与车载电池100的正极侧连接,负极侧输入端子51与车载电池的负极(GND)侧连接。正极侧输出端子52、负极侧输出端子53与构成光源部15的多个LED的阳极端、阴极端连接。光源用电源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前照灯包括:光源部,进行近光点灯、远光点灯、以及减光点灯的各点灯模式的点灯;光源用电源部,对上述光源部供给与点灯模式相对应的电流值的点灯电流;配光机构部,根据点灯模式进行上述光源部的照明光的配光切换;以及控制部,至少上述减光点灯时实行向上述光源用电源部供给比近光点灯时的第一电流值低的第二电流值的点灯电流,同时,在减光点灯中有超车指示场合,实行向上述光源用电源部供给比上述第二电流值高的电流值的点灯电流,且在上述配光机构部实行远光点灯时的配光。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18 JP 2013-149312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前照灯包括:光源部,进行近光点灯、远光点灯、以及减光点灯的各点灯模式的点灯;光源用电源部,对上述光源部供给与点灯模式相对应的电流值的点灯电流;配光机构部(17a),設有进行配光切换的驱动器,驱动器为非通电状态时,可动遮光件设为第一状态,实现近光配光状态,驱动器为通电状态时,可动遮光件设为第二状态,实现远光配光状态,根据点灯模式进行上述光源部的照明光的配光切换,实现近光配光状态或远光配光状态;以及控制部,至少上述减光点灯时实行向上述光源用电源部供给比近光点灯时的第一电流值低的第二电流值的点灯电流,同时,在减光点灯中有超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友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