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595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能够提高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的下部的美观性。与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相面对的叶子板内衬(17)在比内周壁(17a)的靠车宽方向外侧部分设有倒扣部(19),该倒扣部(19)具有:从内周壁(12a)向径向内侧鼓出并与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的下端重合的下部侧壁(17d);与下部侧壁(17a)的上方相连并从内周壁向径向外侧鼓出的上部侧壁(17b);从上部侧壁(17b)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在保险杠外观件(12)的内表面上的凸缘(17c),由此,不仅能够通过下部侧壁(17d)使保险杠外观件(12)的下端的板厚增加而提高美观性,而且还能够通过上部侧壁(17b)使凸缘(17c)的位置从轮拱(12a)向径向外侧离开而难以看到用于固定凸缘(17c)的卡销(20),从而美观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车身构造,在以半圆状连续的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以及叶子板的轮拱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具有与轮胎的外周面相对的内周壁的叶子板内衬而构成轮罩。
技术介绍
具有该叶子板内衬(mudguard)的汽车的车身构造通过下述专利文献I而公知。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61995号公报然而,如图6(B)所示,具有前保险杠的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的下端向车身·后方伸出的情况,而在通过由上模以及下模构成的模具对叶子板内衬17进行注塑成形的情况下,即便想要使叶子板内衬17的前下部a与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的下端形状相配合地向车身后方伸出,也由于会产生倒扣(undercut)部而无法脱模,所以无法伸出,必须使叶子板内衬17的前下部a沿模具的开模方向即上下线成形。其结果为,相对于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的向车身后方伸出的下端b,叶子板内衬17的前下部a向前方凹入,存在能够直接看见保险杠外观件12的下端b的较薄的板厚而导致美观性下降的问题。另外,当在叶子板内衬的车宽方向外侧形成凸缘并通过卡销将该凸缘固定在保险杠外观件的内表面的情况下,存在能够通过轮拱看见所述卡销而导致美观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前述情况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的下部的美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出了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在以半圆状连续的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以及叶子板的轮拱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具有与轮胎的外周面相对的内周壁的叶子板内衬而构成轮罩,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相面对的所述叶子板内衬,在比所述内周壁的靠车宽方向外侧部分具有倒扣部,所述倒扣部具有从所述内周壁向径向内侧鼓出并与所述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的下端重合的下部侧壁;与所述下部侧壁的上方相连并从所述内周壁向径向外侧鼓出的上部侧壁;从所述上部侧壁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在所述保险杠外观件的内表面上的凸缘。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叶子板内衬进行注塑成形的模具中,成形所述叶子板内衬的外周面的上模具有向前后方向外侧滑动的第一滑动模,并且成形所述叶子板内衬的内周面的下模具有向前后方向内侧滑动的第二滑动模,通过所述第一、第二滑动模成形所述倒扣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I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周壁以及所述倒扣部之间形成有沿所述轮罩的圆周方向延伸的棱线,所述倒扣部的下侧部分比所述棱线向径向内侧缩小而构成所述下部侧壁,所述倒扣部的上侧部分比所述棱线向径向外侧鼓出而构成所述上部侧壁。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侧壁的车宽方向外侧形成有从所述棱线的附近向下延伸的加强肋。此外,实施方式的上部凸缘17c与本专利技术的凸缘对应,实施方式的上部棱线LI以及下部棱线L2与本专利技术的棱线对应。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的结构,在以半圆状连续的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以及叶子板的轮拱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具有与轮胎的外周面相对的内周壁的叶子板内衬而构成轮罩。叶子板内衬与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相面对,与该叶子板内衬的内周壁相比设在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倒扣部具有从内周壁向径向内侧鼓出并与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的下端重合的下部侧壁;与下部侧壁的上方相连并从内周壁向径向外侧鼓出的上部侧壁;从上部侧壁的前端 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固定在保险杠外观件的内表面上的凸缘,由此,不仅能够通过下部侧壁使保险杠外观件的下端的板厚增加从而提高美观性,还能够通过上部侧壁使凸缘的位置从轮拱向径向外侧离开从而难以观察到凸缘的安装部,由此美观性提高。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模具由分别对叶子板内衬的外周面以及内周面进行成形的上模以及下模构成,上模具有向前后方向外侧滑动的第一滑动模,下模具有向前后方向内侧滑动的第二滑动模,所以,能够无障碍地将具有倒扣部的叶子板内衬注塑成形。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在叶子板内衬的内周壁以及倒扣部之间形成有沿轮罩的圆周方向延伸的棱线,下部侧壁从棱线的下侧部分向径向内侧延伸,上部侧壁从棱线的上侧部分向径向外侧延伸,所以,能够通过棱线提高倒扣部的刚性。由此,能够防止叶子板内衬的下部侧壁相对于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的下端错位的情况,从而美观性进一步提闻。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由于在叶子板内衬的下部侧壁的车宽方向外侧,形成有从叶子板内衬的棱线附近向下延伸的加强肋,所以,能够通过加强肋提高叶子板内衬的下部侧壁的刚性,从而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在与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的下端之间产生间隙,而且,由于加强肋与棱线的附近相连,所以,能够通过棱线使树脂固化时因加强肋而产生的气孔变得不明显。附图说明图I是汽车的车身前部的左视图。图2是图I的2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图4是图3的4A-4A线剖视图以及4B-4B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对叶子板内衬进行注塑成形的模具的图。图6是图I的6方向向视图。图7是图2的7方向向视图。图8是图2的8-8线剖视9是与图8对应的作用说明图图10是图2的10-10线剖视11是表示手指放置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1轮胎12保险杠外观件12a轮拱13叶子板 13a轮拱17叶子板内衬17a内周壁17b上部侧壁17c上部凸缘(凸缘)17d下部侧壁17g加强肋18轮罩19倒扣部21模具22上模22a第一滑动模23下模23a第二滑动模LI上部棱线(棱线)L2下部棱线(棱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图I 图10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I以及图2所示,前轮位于汽车的车身前部,该前轮的轮胎11的上半部由合成树脂制的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和叶子板13的轮拱13a包围。在保险杠外观件12的上部一体地连接有前格栅14,发动机机罩15的车宽方向外端与叶子板13的上端相对,在由保险杠外观件12、叶子板13、前格栅14以及发动机机罩15所包围的位置上配置有头灯16。软质的合成树脂制的叶子板内衬17以与轮胎11的上半部的外周面之间存在规定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叶子板内衬17的内部形成有收纳轮胎11的轮罩18。叶子板内衬17基本上通过由上模以及下模构成的模具注塑成形而成,但在叶子板内衬17的前部存在利用滑动模而成形的倒扣部19。接下来,基于图3以及图4,说明叶子板内衬17的前部的倒扣部19的形状。叶子板内衬17具有与轮胎11的外周面相对的拱状的内周壁17a,在内周壁17a的车宽方向外侧形成有倒扣部19。倒扣部19分为上部以及下部,如图4(A)所示,倒扣部19的上部具有从内周壁17a的车宽方向外端的上部棱线LI向前方延伸的上部侧壁17b ;从上部侧壁17b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上部凸缘17c。上部凸缘17c通过卡销20、20被固定在肋12b上,该肋12b突设于保险杠外观件12的内表面。另外,如图4(B)所示,倒扣部19的下部具有从内周壁17a的车宽方向外端的下部棱线L2向后方延伸的下部侧壁17d ;从下部侧壁17d的后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下部凸缘17e ;使内周壁17a超过下部侧壁17d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的延长壁17f ;连接延长壁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在以半圆状连续的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以及叶子板(13)的轮拱(13a)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具有与轮胎(11)的外周面相对的内周壁(17a)的叶子板内衬(17)而构成轮罩(18),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相面对的所述叶子板内衬(17)在比所述内周壁(17a)的靠车宽方向外侧部分具有倒扣部(19),所述倒扣部(19)具有:从所述内周壁(17a)向径向内侧鼓出并与所述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的下端重合的下部侧壁(17d);与所述下部侧壁(17d)的上方相连并从所述内周壁(17a)向径向外侧鼓出的上部侧壁(17b);从所述上部侧壁(17b)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在所述保险杠外观件(12)的内表面的凸缘(17c)。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启文山口晓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