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翼子板没有可调性,在汽车翼子板出现装配误差大、以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汽车翼子板变形和移位的时候,不仅影响整车的匹配及美观,还会影响到整车的综合性能等技术问题。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该翼子板连接在车身上,在翼子板和车身之间设有翼子板安装位置能相对调节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该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分别呈一扁平条状结构,连接板一的一端固连在车身上,另一端与连接板二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板二的另一端固连在翼子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汽车翼子板的安装位置的调节,同时具有调节方便、实用性强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翼子板是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翼子板能防止被车轮卷起的砂石、泥浆溅到车厢的底部。翼子板按照安装位置可分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现在有些轿车的翼子板设计成与车身本体成为一个整体,生产时一气呵成。但是考虑到翼子板的碰撞机会比较多,独立装配易于整件更换,因此现有多数汽车翼子板还是采取独立的方式安装在汽车车身上。 现有汽车的翼子板多是通过螺栓固定在翼子板安装支架上,而安装支架基本上是通过焊接连接在车身上,安装支架相对于车身没有可动性,因此汽车翼子板相对也就没有可调性。在汽车翼子板出现装配误差大、以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汽车翼子板变形和移位的时候,不仅影响整车的匹配及美观,还会影响到整车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汽车翼子板安装位置能进行调节的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该翼子板连接在车身上,在翼子板和车身之间设有翼子板安装位置能相对调节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该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分别呈一扁平条状结构,所述的连接板一的一端固连在车身上,另一端与连接板二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板二的另一端固连在翼子板上。在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中,连接板二相对于车身固定,而连接板一能相对于连接板二进行转动调节,操作人员通过转动调节连接板二进行翼子板安装角度和位置的调节,从而弥补了以往汽车翼子板安装方式的不足,满足了整车的匹配及其美观性,还使翼子板降低了对整车综合性能的影响。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这样便于拆卸方便,如果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或者翼子板在碰撞以及其它原因中坏掉了,维修更换相对便捷,而以往的一体式焊接支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在上述的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一的一端重叠在连接板二的一端,在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的重叠处开设有贯穿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的两个连接孔,连接板一上的两个连接孔与连接板二上的两个连接孔相对,连接板一上的连接孔均为圆形孔,连接板二上的其中一个连接孔为圆形孔,另一个连接孔为弧形孔,该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通过螺栓穿设在上述的连接孔中将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相固连。弧形孔保证连接板二能绕其与连接板一相连的一端进行转动,当汽车翼子板出现装配误差大、或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汽车翼子板变形和移位等需要进行调节的时候,通过调节螺栓的松紧度,使连接板二能以螺栓为轴旋转,实现翼子板向内和向外角度的调节,从而在整车装配以及车辆维修过程中,使翼子板与整车匹配,这不仅能满足整车的美观性,还可以降低对整车综合性能的影响。采用两个螺栓连接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能提高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能提升翼子板固定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一的一端重叠在连接板二的一端,在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的重叠处开设有贯穿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的一连接孔,该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通过螺栓穿设在连接孔中将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相固连。在上述的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螺栓为六角法兰面螺栓。六角法兰面螺栓能增加摩擦力,防止螺栓松动,保证翼子板固定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接板一的一端焊接在上述的车身上。在上述的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二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上述的翼子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改变以往一体结构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翼子板连接结构,采用的是分体式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连接翼子板,其中连接板二能在连接板一上进行转动调节,实现汽车翼子板安装位置和角度的微调,调节过程方便快捷,在整车装配以及车辆维修过程中,使翼子板与整车匹配,从而能满足整车的美观性,还可以降低对整车综合性能的影响。附图说明图I是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中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I、翼子板;2、连接板一 ;3、连接板二 ;4、连接孔;5、螺栓;6、车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I、图2所示,翼子板I连接在车身6上,本汽车翼子板I的连接结构包括在翼子板I和车身6之间设有翼子板I安装位置能相对调节的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分别呈一扁平条状结构,连接板一 2的一端焊接固连在车身6上,具体位置为焊接在车身6减震器座前下加强板上,连接板一 2的另一端与连接板二 3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板二 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连在翼子板I上。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之间采用螺栓5连接,连接板一 2的一端重叠在连接板二 3的一端,在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的重叠处开设有贯穿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的两个连接孔4,开设两个连接孔4能使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之间固定得更加稳定,继而提高翼子板I固定的稳定性。如图7所示,连接板一 2上的两个连接孔4与连接板二 3上的两个连接孔4相对,连接板一 2上的连接孔4均为圆形孔,连接板二 3上的其中一个连接孔4为圆形孔,另一个连接孔4为弧形孔,弧形孔保证连接板二 3能在连接板一 2上转动调节,该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通过螺栓5穿设在上述的连接孔4中将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相固连。当汽车翼子板I出现装配误差大、或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汽车翼子板I变形和移位等需要进行调节的时候,通过调节螺栓5的松紧度,使连接板二 3能以螺栓5为轴旋转,实现翼子板I向内和向外角度的调节。另外,为了提升固定的进一步提升固定的稳定性,作为优选,连接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的时采用的螺栓5为六角法兰面螺栓5。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8所不,连接板一 2与连接板二 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替换,连接板一 2的一端重叠在连接板二 3的一端,在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的重叠处开设有贯穿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的一连接孔4,该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通过螺栓5穿设在连接孔4中将连接板一 2和连接板二 3相固连。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翼子板I、连接板一 2、连接板二 3、连接孔4、螺栓5、车身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翼子板的连接结构,该翼子板(1)连接在车身(6)上,其特征在于,在翼子板(1)和车身(6)之间设有翼子板(1)安装位置能相对调节的连接板一(2)和连接板二(3),该连接板一(2)和连接板二(3)分别呈一扁平条状结构,所述的连接板一(2)的一端固连在车身(6)上,另一端与连接板二(3)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板二(3)的另一端固连在翼子板(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孝波,闻培培,金爱君,李宏华,李功赋,吴成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