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包括轮箍、轮心、压环和呈V形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置在轮箍与轮心和压环之间,且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轮箍环槽的两端面及压环上的凸肩和轮心上的凸肩相接,所述压环压配安装在轮心上,且压环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顶出螺栓的顶出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能提高安全性能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属于轻轨车辆弹性车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等发展迅速,轨道交通车辆越来越多应用承剪压式橡胶元件的弹性车轮,其橡胶垫安装在轮心与轮箍之间,并与车轮纵垂平面成一定斜角,在垂向载荷作用下,既受剪切又受压缩。在应用中,只要适当改变橡胶垫的安装斜度和厚度,就可调整其径向和轴向的缓冲性能。由于采用弹性车轮可明显减小车辆簧下部分重量,减小轮轨之间作用力,缓和冲击,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改善车轮与车轴的运用条件。目前的复合型弹性车轮其压环和轮心采有多个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将压环与轮心连接固定,由于车轮组装需要的压力较大,安装拆卸过程较为复杂,故在对弹性车轮维护时,装卸效率不高,同时也对紧固件的强度和疲劳性能要求很高。其次,压轮与轮心采用螺栓与螺母的连接方式,当螺栓断裂会引发事故,因此这种连接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再则,采用螺栓与螺母的连接结构,在设计弹性车轮时需要留有专门的螺栓和螺母连接部位,占用一定的安装空间,并增加了加工序,故对小轮径弹性车轮带来很多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提高安全性能,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包括轮箍、轮心、压环和呈V形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置在轮箍与轮心和压环之间,且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轮箍环槽的两端面及压环上的凸肩和轮心上的凸肩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压配安装在轮心上,且压环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顶出螺栓的顶出螺孔。本技术将压环压配安装在轮心上,使压配后的压环与轮心能产生一定的预紧力,通过该预紧力可提高弹性车轮的安全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因螺栓断裂而引发的事故,使用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本技术无需预留螺栓和螺母连接空间,为弹性车轮的结构设计提供更大的空间,能实现小轮径的弹性车轮设计和安装。本技术在压环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顶出螺栓的顶出螺孔,拆卸压环时,可将顶出螺栓旋入顶出螺孔并顶在轮心上即可将压环顶出,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能大幅度提高弹性车轮安装和维修的工作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是本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压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轮植,11—环槽,2—压环,21—注油孔,22—顶出螺孔,23 —凸肩,24—环形油槽,25—通孔,26—导线螺纹孔,3—轮心,31—凸肩,4一导线,5—导线螺检,6—连接紧固件,7—密封圈,8—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见附图说明图1-5所示,本技术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包括轮箍I、轮心3、压环2和呈V形的弹性元件8,弹性元件8设置在轮箍I与轮心3以及轮箍I与压环 2之间,且弹性元件8的两端分别与轮箍I环槽11的两端面及压环2上的凸肩23和轮心3 上的凸肩31相接,可以防止在弹性元件8失效时车轮脱轨,以提高弹性车轮行驶安全性能。本技术的弹性元件8由4 40个V形橡胶块组合而成,该弹性元件8由橡胶材料制成,或弹性元件8为内设有金属骨架的橡胶材料制成,或弹性元件8内设有弹簧钢丝骨架的橡胶材料制成,弹性元件8的数量可根据车轮尺寸设定,各弹性元件8的形状体积完全相同,相互紧密接连成环状结构分布,并通过轮箍I环槽11的两端面及压环2上的凸肩23和轮心3上的凸肩31轴向限位。见图1-5所示,本技术压环2压配安装在轮心3上,使压环2与轮心3过盈连接,由于压环2与轮心3压配安装后而具有一定的紧固力,可以取消或者降低对连接紧固件的要求。见图1、3、4所示,本技术压环2内孔为直孔或锥孔,压环2的直孔或锥孔压配安装在轮心3的连接面上。见图1、3、4所示,本技术压环2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顶出螺栓的顶出螺孔22,当需拆下压环2时,可以将顶出螺栓旋接在压环2的顶出螺孔22上即可顶出压环2。见图1-5所示,本技术在压环2沿圆周均布三个以上的通孔25,且轮心3对应设有相同数量的螺纹孔,三个以上的连接紧固件6穿过压环2的通孔25并旋接在轮心3的螺纹孔上,将压环2安装在轮心3上,连接紧固件6沿圆周均匀分布多个,在与压环2和轮心3的过盈连接同时使用时,可以提高弹性车轮的使用安全性。见图1-5所示,本技术压环2的内孔壁上设有环形油槽24,环形油槽24与设置在压环2端面上的注油孔21相通,且轮心3位于压环2的环形油槽24两侧安装有密封圈7,在拆卸压环时可将高压油通入注油孔21并进入环形油槽24内,通过油液对压环2与轮心3的装配结合面进行膨胀,将压环2扩大,通过弹性元件8的弹性力可以拆卸压环2,拆卸压环2时方便、省力,同时可通过两侧的密封圈7防止高压油泄漏。见图1-3所示,本技术轮箍I沿圆周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导线螺栓5的导线螺纹孔,压环2上也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导线螺栓5的导线螺纹孔26,可通过导线螺栓5将导线4两端分别连接在压环2和轮箍I上,使整个弹性车轮可以实现接地回流。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包括轮箍(I)、轮心(3)、压环(2)和呈V形的弹性元件(8 ),弹性元件(8 )设置在轮箍(I)与轮心(3 )和压环(2 )之间,且弹性元件(8 )的两端分别与轮箍(I)环槽(11)的两端面及压环(2)上的凸肩(23)和轮心(3)上的凸肩(31)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2)压配安装在轮心(3)上,且压环(2)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顶出螺栓的顶出螺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2)沿圆周均布三个以上的通孔(25),且轮心(3)对应设有相同数量的螺纹孔,三个以上的连接紧固件(6)穿过压环(2)的通孔(25)并旋接在轮心(3)的螺纹孔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2)内孔为直孔或锥孔,且压环(2)的直孔或锥孔压配安装在轮心(3)的连接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2)的内孔壁上设有环形油槽(24),环形油槽(24)与设置在压环(2)端面上的注油孔(21)相通,且轮心(3)位于压环(2)内壁的环形油槽(24)两侧安装有密封圈(7)。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箍(I)沿圆周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导线螺栓(5)的导线螺纹孔,压环(2)上也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导线螺栓(5)的导线螺纹孔(26)。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8)由4 40个V形橡胶块组合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8)由橡胶材料制成,或弹性元件(8)为内设有金属骨架的橡胶材料制成,或弹性元件(8)内设有弹簧钢丝骨架的橡胶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包括轮箍、轮心、压环和呈V形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复合型弹性车轮,包括轮箍(1)、轮心(3)、压环(2)和呈V形的弹性元件(8),弹性元件(8)设置在轮箍(1)与轮心(3)和压环(2)之间,且弹性元件(8)的两端分别与轮箍(1)环槽(11)的两端面及压环(2)上的凸肩(23)和轮心(3)上的凸肩(31)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2)压配安装在轮心(3)上,且压环(2)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安装顶出螺栓的顶出螺孔(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援,韩啸,郭晓晖,郑志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