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557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跨骑型车辆,以在具有将后轮制动的液压式制动器的跨骑型车辆中,提供一种使车身小型化的技术为课题。二轮摩托车(10)具有对后轮(16)进行制动的液压式制动器(103)。在后车架(34L、34R)上设置有支承液压配管(94)的车架侧支承部(101),在摆臂(26)上设置有支承液压配管(94)的摆臂侧支承部(102)。液压配管(94)具有从车架侧支承部(101)延伸至摆臂侧支承部(102)的挠性管(97)。该挠性管(97)以向车宽方向左侧弯曲的方式配置,并在摆动单元(22)上下摆动时发生挠曲吸收摆动单元(22)的摆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 骑型车辆,尤其涉及后部构造的改良。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在后轮具有液压式后轮制动器的跨骑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图I以及图2))。如专利文献I的图I以及图2所示,在跨骑型车辆的后车架15(数字为专利文献I记载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上经由托架19设置有支承轴21,在该支承轴21上以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有单元摆动式发动机(unit swing engine) 20。在这种跨骑型车辆上具有后轮制动装置。后轮制动装置由以下部件构成设于车辆前部且成为压力产生源的主缸51 ;从该主缸51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制动管72 ;和与该制动管72的端部连接的盘形制动器73。制动管72被用虚拟线表示的前罩11以及后罩16所覆盖。制动管72通过皮带75安装在后车架15上,并通过保持部件76支承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20的支承托架26上。当单元摆动式发动机20上下摆动时,在皮带75和支承托架26之间并在制动管72上产生挠曲。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在皮带75和支承托架26之间,制动管72大致在车辆前后延伸。当单元摆动式发动机20上下摆动时,制动管72也有可能向车辆长度方向和车宽方向左右的任一方向挠曲。这样,制动管72需要具有挠曲余量以应对摆动。预测该挠曲余量而来设计后罩16。由于制动管72向车宽方向左右挠曲,所以后罩16以向车宽方向鼓出的方式设置,其结果导致大型化。这样,若后罩16变大则车身也会大型化。在具有将后轮制动的液压式制动器的跨骑型车辆中,期待一种使车身小型化的技术。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3-2534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在具有将后轮制动的液压式制动器的跨骑型车辆中,提供一种使车身小型化的技术为课题。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为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包括具有左右一对后车架并被车身罩覆盖的车身架;在左右一对后车架的下方位置上,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车身架上并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摆动部件;支承在该摆动部件的后部的后轮;支承在摆动部件上并对后轮进行制动的液压式制动器;和液压配管,该液压配管与该液压式制动器连接,并在沿着左右一侧的后车架设置之后,沿着摆动部件设置,传递用于使液压式制动器工作的液压,其特征在于,在后车架上,设置有从车辆侧面来看配置在摆动部件的上部并支承液压配管的车架侧支承部,在摆动部件上,设置有支承液压配管的摆臂侧支承部,液压配管由从液压产生部延伸至车架侧支承部的第一液压配管、从车架侧支承部延伸至摆臂侧支承部的挠性管、和从摆臂侧支承部延伸至液压式制动器的第二液压配管构成,挠性管在后轮的前方且在摆动部件的上方位置,以向车宽方向左右的另一侧弯曲的方式配置,并在摆动部件上下摆动时发生挠曲吸收摆动部件的摆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后轮上,具有与摆动部件一体摆动并使后轮避开飞溅的泥的后挡泥板,该后挡泥板与摆臂侧支承部共同紧固在摆动部件上。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摆动部件包括产生动力的动力单元;和从该动力单元的车宽方向左右的一侧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摆臂,摆臂侧支承部设置在摆臂上,挠性管在动力单元的上方位置以向车宽方向左右的另一侧弯曲的方式配置,并在摆动部件上下摆动时发生挠曲吸收摆动部件的摆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后轮上,具有与摆动单元一体摆动并使后轮避开飞溅的泥的后挡泥板,在该后挡泥板上,具有将动力单元的曲轴箱上表面覆盖的前方延 伸部。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动力单元是具有曲轴箱和从该曲轴箱向车辆前方突出的汽缸的发动机,在曲轴箱的车宽方向一侧上具有散热器。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散热器在其上部具有给水用盖。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中,设置在摆臂侧支承部与车架侧支承部之间的挠性管在后轮的前方,以从摆动部件的车宽方向左右的一侧向另一侧弯曲的方式配置。即,挠性管以向车身中心鼓出的方式弯曲配置。当摆动部件摆动时,挠性管以向着车宽中心进退的方式挠曲。由于成为易于向车宽方向中心挠曲的挠性管,所以,与易于向车辆长度方向和车宽方向的任一方向挠曲的挠性管相比,能够使车身罩变小。若使车身罩变小,则能够使车身小型化。而且,挠性管以在后轮的前方挠曲的方式配置。假设挠性管以在后轮的上方或侧方挠曲的方式配置,则为了确保挠曲余量,而使车高增高或使车宽加宽。关于这一点,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挠性管配置在后轮的前方,所以不用使车高增高就能确保充分的挠曲余量。另外,挠性管配置在摆动部件的上方位置。因为利用易成为闲置空间的摆动部件的上方来配置液压配管的挠性管,所以能够使车身更加紧凑化。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与摆动部件一体摆动且避开泥的后挡泥板共同紧固在摆臂侧支承部上。后挡泥板与液压配管共同紧固,因此,与将后挡泥板紧固到摆动部件上,并将摆臂侧支承部紧固到摆动部件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件数。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摆动部件包括产生动力的动力单元和从该动力单元的车宽方向左右的一侧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摆臂,在摆臂上设置有摆臂侧支承部。在单元摆动式车辆上,挠性管在后轮的前方,以从设置在车宽方向左右的一侧的摆臂向另一侧弯曲的方式配置。即,挠性管以向车身中心鼓出的方式弯曲配置。当摆动部件摆动时,挠性管以向着车宽中心进退的方式挠曲。由于成为易于向车宽方向中心挠曲的挠性管,所以,能够使车身罩变小。若使车身罩变小,则能够使车身小型化。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在后挡泥板上具有将曲轴箱上表面覆盖的前方延伸部。曲轴箱的发热通过后挡泥板的前方延伸部来遮蔽。因为用前方延伸部将动力单元与液压配管之间遮蔽,所以,不用添加另外的遮蔽部件,就能使曲轴箱的热难以传递到液压配管。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动力单元为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曲轴箱的侧方具有散热器。在构成动力单元的曲轴箱的上方配置有液压配管,在曲轴箱的侧方配置有散热器。液压配管以避开散热器的方式设置,因此,发动机的热难以影响到液压配管。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散热器在其上部具有给水用盖。给水用盖以避开液压配 管的方式配置,因此很容易将手放到给水用盖上,且给水作业变得容易。而且,液压配管以避开具有给水用盖的散热器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很容易将手伸入至液压配管,从而能够提高液压配管的维护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二轮摩托车的右视图。图2是图I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说明从图2卸下散热器罩后的状态的图。图4是说明液压配管的设置关系的俯视图。图5是说明液压配管的设置关系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液压配管的设置关系的后视图。图7是图2的7向视图。图8是在车辆后部所具有的挠性管的作用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3动力单元,14发动机,16后轮,20车身架,22摆动单元,25摆动部件,26摆臂,34L、34R后车架,60车身罩,72后挡泥板(第二后挡泥板),73前方延伸部,75曲轴箱,75a曲轴箱上表面,76汽缸,94液压配管,95第一液压配管,96第二液压配管,97挠性管,101车架侧支承部,102摆臂侧支承部,103液压式制动器,111散热器(散热单元),113给水用盖。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在图中以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表示从乘坐在二轮摩托车上的驾驶员观察到的方向。此外,附图以附图标记的朝向来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二轮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包括:具有左右一对后车架(34L、34R)并被车身罩(60)覆盖的车身架(20);在所述左右一对后车架(34L、34R)的下方位置上,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架(20)上并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摆动部件(25);支承在该摆动部件(25)的后部的后轮(16);支承在所述摆动部件(25)上并对所述后轮(16)进行制动的液压式制动器(103);和液压配管(94),所述液压配管(94)与该液压式制动器(103)连接,并在沿着所述左右一侧的后车架(34L、34R)设置之后,沿着所述摆动部件(25)设置,并传递用于使所述液压式制动器(103)动作的液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车架(34L、34R)上,设置有从车辆侧面来看配置在所述摆动部件(25)的上部并支承所述液压配管(94)的车架侧支承部(101),在所述摆动部件(25)上,设置有支承所述液压配管(94)的摆臂侧支承部(102),所述液压配管(94)由从液压产生部延伸至所述车架侧支承部(101)的第一液压配管(95)、从所述车架侧支承部(101)延伸至所述摆臂侧支承部(102)的挠性管(97)和从所述摆臂侧支承部(102)延伸至所述液压式制动器(103)的第二液压配管(96)构成,所述挠性管(97)在所述后轮(16)的前方且在所述摆动部件(25)的上方位置,以向车宽方向左右的另一侧弯曲的方式配置,并在所述摆动部件(25)上下摆动时发生挠曲吸收所述摆动部件(25)的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野英树内田雄大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