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689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摆动单元支承为可摆动的跨骑型车辆,可以缩短车辆。为此,在自动二轮车(10)中,连杆机构(24)从车架(20)经连杆枢轴(23)向车辆后方延伸,在该连杆机构(24)上将发动机和轴支承后轮的摆动单元支承为可摆动,在左右的一对的底部框架(87)之间架设横跨框架(91),在该横跨框架(91)向下方悬吊对连杆机构(24)的转动量进行限制的连杆限制部(55),由此将连杆枢轴(23)配置在底部框架(87)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架上可摆动地设置具有发动机和后轮的摆动单元的跨骑型车辆的改良。
技术介绍
公知一种在车架上可摆动地设有摆动单元的跨骑型车辆(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图 7)。)。如专利文献I的图7所示,在主框架部(27)(带括号的数字表示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符号。下同)的后端部插入筒状的橡胶支承部(31),在该橡胶支承部(31)中隔着止动橡胶(53)插入臂(52),在该臂(52)上隔着外筒(47)安装连杆部件(46),在该连杆部件(46)的车辆后端部通过转动筒(44)支承连结轴(45)且使连结轴(45)可摆动。在外筒(47)的内侧隔着橡胶套筒同轴地设置内筒(48),在该内筒(48)中插嵌摆动支轴(51)。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摆动支轴(51)配置在主框架部(27)的车辆后方。 如此,当在主框架部(27)的后方配置摆动支轴(51)时,车辆相应地延长了该摆动支轴(51)向主框架部(27)的后方移动的量。在可摆动地支承摆动单元的跨骑型车辆中,只要是能够缩短车辆的技术就合适。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JP特开2003-341575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车架上可摆动地支承摆动单元的跨骑型车辆中,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车辆的技木。第一方案涉及ー种跨骑型车辆,其设有车架,该车架包括从轴支承转向系统的头管向车辆后下方延伸的下行框架、从该下行框架的下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从该底部框架的后端部向车辆后上方延伸的座椅框架,从该车架经连杆枢轴向车辆后方延伸有连杆机构,在该连杆机构上设置产生动力的发动机和在后端部轴支承后轮的摆动单元,由此在车架上将摆动単元支承为可以摆动,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之间架设有横跨框架,通过在该横跨框架向下方悬吊对连杆机构的转动量进行限制的连杆限制部,从而将连杆枢轴配置在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的下方。在第二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连杆限制部由朝向车辆后方开放的形成为箱状的箱部与插入该箱部中的弾性部件构成。在第三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横跨框架的长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连杆限制部。在第四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横跨框架的车辆前方设有前横跨框架,该前横跨框架通过向下弯曲成凸形状而位于比横跨框架更靠下方的位置,并架设在左右的底部框架之间,在该前横跨框架连接下行框架(86)的下端。在第五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当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前横跨框架配置于与连杆限制部重合的位置上,并且该连杆限制部的下端配置在前横跨框架的下端的上方。在第六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横跨框架从底部框架的后端以规定距离向前方配置,从底部框架向下方延伸有连杆托架,在该连杆托架的下部支承连杆枢轴。专利技术效果在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横跨框架向下方悬吊对连杆机构的转动量进行限制的连杆限制部,由此将连杆枢轴配置在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的下方。 由于将连杆枢轴配置在底部框架的下方,因此与将连杆枢轴配置在底部框架的后方的情况相比,可使摆动单元更靠车辆前方,通过使摆动单元靠向车辆前方,可以缩短车辆。在第二方案的专利技术中,连杆限制部由箱部和插入该箱部中的弹性部件构成。由于通过用箱部和弹性部件构成连杆限制部这样的简单构造来限制连杆机构的转动量,因此,可以抑制车辆的成本上升。在第三方案的专利技术中,配置有多个连杆限制部。由于设有多个连杆限制部,因此与设置一个连杆限制部的情况相比,对连杆限制部的负荷减半,连杆限制部的设计变容易。在第四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在支承连杆限制部的横跨框架的车辆前方且下方设置前横跨框架。该前横跨框架位于比横跨框架更靠下方的位置。在飞石等到达连杆限制部之前,会碰到前横跨框架上。即,前横跨框架成为连杆限制部的保护部件。由于连杆限制部受到前横跨框架保护,因此抑制连杆限制部的厚壁化,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另外,由于在前横跨框架连接下行框架的下端,因此可以提高车架的刚性。在第五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当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连杆限制部的下端配置于前横跨框架的下端的上方。由于连杆限制部的下端被配置在该连杆限制部的车辆前方的前横跨框架防护,因此可将连杆限制部的板厚抑制得较薄。在第六方案的专利技术中,从底部框架向下方延伸有支承连杆枢轴的连杆托架。由于从底部框架延伸有连杆托架,因此可使连杆托架小型轻量化。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图I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3是车架的左侧视图。图4是图3的4向视图(俯视)。图5是图4的5向视图(仰视)。图6是说明连杆单元的图。图7是连杆限制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连杆限制部的底面图。图9是比较说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图。符号的说明10-跨骑型车辆(自动二轮车)14-后轮21-转向系统23-连杆枢轴24-连杆机构30-摆动单元55-连杆限制部85-头管86-下行框架87LJ7R-底部框架88L、88R_ 座椅框架91-横跨框架92-前横跨框架92b_前横跨框架的下端111L、11 IR-箱部IllL b、IllR b_连杆限制部的下端(箱部的下端)120-弾性部件(止动橡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图中以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表示从就座在自动ニ轮车上的驾驶员看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是沿着符号的朝向看到的。实施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I所示,自动ニ轮车10具有配置在车辆前部且通过把手11被设成能够转向的前轮12 ;在该前轮12的后方配置的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3 ;在该发动机13的后方配置且由发动机13驱动的后轮14 ;以及在前轮12和后轮14之间设置的座椅15,自动ニ轮车10是乘员跨坐在该座椅15上的形态的跨骑型车辆。自动ニ轮车10具备车架20,在该车架20的前部具备包括把手11的转向系统统21,连杆机构24从车架20通过作为轴部件的连杆枢轴23向车辆后方延伸,通过在该连杆机构24上在后端部安装轴支承后轮14的摆动单元30,从而在车架20上支承摆动单元30且使其可摆动。在摆动单元30 —体地具备产生动カ的发动机13。摆动单元30兼备摆臂的功能,在摆动单元30的后部和车架20之间夹有左右的缓冲单元35L、35R(仅表示图跟前侧的符号35L)。另外,在摆动单元30设有构成吸气系统37的空气滤清器38。自动ニ轮车10的转向系统统21包括在车架20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设置转向轴26 ;连接在转向轴26的下端且支承前轮12的前叉27 ;以及在转向轴26的上端安装的把手11。 自动ニ轮车10的车架20被车体罩40覆盖。车体罩40包括前罩41,其覆盖车体的前方;中央整流罩42,其以从车辆后方覆盖转向系统统21的上部的方式安装在该前罩41上;左右的侧罩43L、43R(仅表不图跟前侧的符号43L),其从前罩41的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隧道部件44,其在座椅15的前方架设于左右的侧罩43L、43R之间,且与中央整流罩42的后端部连续设置;左右的下部罩46L、46R(仅表示图跟前侧的符号46L),其配置在左右的侧罩43L、43R的下方,具有供驾驶员放置脚的左右的脚踏板45L、45R(仅表示图跟前侧的符号45L);以及左右的后侧罩47L、47R(仅表示图跟前侧的符号47L),其从左右的侧罩43L、43R的端部在座椅15的下方向车辆后方延伸。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奈仓秀典坂本顺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