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五环三萜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726862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系列通式I或II的五环三萜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R1-12的定义见说明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系列新型五环三萜衍生物,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抗糖尿病药物、抗脑缺血药物、抗心血管疾病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等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中草药、食物及其它植物中。这类化合物结构数目庞大,结构复杂,多以游离或苷类形式存在。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菌、抗病毒、肝保护、抗氧化、抗肿瘤、抗过敏和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已有多种五环三萜类药物上市。近年来围绕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物研发日益活跃,已有多种五环三萜类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克罗索酸(corosolic acid)用于抗糖尿病在日本进入临床研究;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 ΒΑ)用于治疗黑素瘤已经进入二期临床研究;白桦脂酸衍生物Bevirimat (MPC-4326,ΡΑ-457)用于抗艾滋病药物已经进入二期临床研究,另一类似物ΡΑ-1050040用于抗艾滋病药物耶已经进入一期临床研究(结构未公开);齐墩果酸衍生物⑶DO和⑶DO-Me用于治疗白血病和实体肿瘤已经分别进入一期和二期临床研究;内皮素受体拮抗剂S-0139(SB-737004)用于治疗出血性、缺血性中风已经进入二期临床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此前文献报道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多是2位或者3位有含氧官能团(如羟基、羰基、酰氧基等)取代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本专利技术首次公开了 2位或者3位有含氮官能团取代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尤其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肌梗死、心绞痛、 心律失常、冠心病等)、脑缺血疾病(特别是中风、脑梗塞和缺血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和肿瘤疾病(特别是乳腺癌、肺癌、胃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等。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化合物包括通式I和通式II所示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权利要求1.通式I或II所示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 R1 独立代表氢、0R13、NHR13^N(R14)2 ;R2 独立代表氢、0R13、NHR13^N(R14)2 ;其中 R3 独立代表氢、0R13、NHR13、N(R14)2 ;其中 R4 独立代表氢、OR13、NHR13、N(R14)2 ;且礼、1 2、1 3 和 R4 中至少有一个为上述含氮基团氓和&不同时为含氮基团;R3和R4不同时为含氮基团;R5代表氢或甲基,R6代表氢或甲基,并且,当&代表氢时,R6仅代表甲基;当&代表甲基时,&仅代表氢;R7 代表 CH3、CH20R13、COOR14 ;其中&独立代表氢、0R13、NHR13、N(R14)2 独立代表氢、0R13、NHR13、N(R14)2 ;其中R10独立代表氢、0R13、NHR13^N(R14)2 ;其中 R11 独立代表氢、OR13> NHR13、N(R14)2 ;且 R8, R9, R10 和 R11 中至少有一个为上述含氮基团出8和&不同时为上述含氮基团; R10和R11不同时为上述含氮基团; R12 代表 CH3、CH2OR13、COOR14 ; R13 代表氢或队4、R14CO, R14OCO ;R14代表1 10个碳的非取代的或X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烷烃、烯烃、炔烃、苯基、苄基、萘基;X 代表 H、F、Cl、Br、I、CN、NO2, NH2, CF3> SH、OH、OCH3> OC2H5, C00H、C00CH3、COOC2H5,1 10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烃、烯烃、炔烃、苯基、苄基、萘基;但是当&为氢,R6为CH3时,R1或者&若为NH2或者NHCOCH3或者戊二酸单酰胺基团或者取代戊二酸单酰胺基团时,则R7不代表COOH或COOCH3 ;当&为氢,R6为CH3时,R1或者&若为肉桂酰胺基团或者取代肉桂酰胺基团时,则R7不代表COOBn ;当&为CH3, R6为氢时,队或者&若为NH2或者NHCOCH3时, 则R7不代表COOH或COOCH3 ;当&或者&为NH2或者NHCOCH3或者戊二酸单酰胺基团或者取代戊二酸单酰胺基团时,R12不代表COOH或者COOCH3 ;并且通式I或II不代表任何先于本专利申请的所有已知化合物。3.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为下列任一结构的化合物3β-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_I苄酯2β-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_I苄酯3α-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_I苄酯2 α-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_I苄酯2β-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_I2 α-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_I3β_(苄氧羰基氨基)齐墩果烷-12-■烯- -3β-(叔丁氧羰基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酸苄酉丨3β-(叔丁氧羰基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酸2 α-羟基_3β-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睃苄酯2 α-羟基-3 α-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睃苄酯2 α-羟基_3β-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睃2 α-羟基-3 α-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睃2β-羟基_3β-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睃苄酯2β-羟基-3 α-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睃苄酯2β-羟基_3β-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睃2β-羟基-3 α-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睃2β-胺基_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睃苄酯2β-胺基-3 α-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3-羧·睃苄酯3β-丙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苄酉丨3β-丙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I3β-丁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苄酉丨3β-丁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I3 β -苯甲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酸苄酯 3 β -苯甲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酸3ο[-乙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苄酉丨3ο[-乙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I3ο^-丙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苄酉丨3ο^-丙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I3ο^-丁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苄酉丨3ο^-丁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酉I3 α -苯甲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酸苄酯 3 α -苯甲酰胺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酸3β-氨基熊果烷-12-烯-28-羧_I苄酯2β-氨基熊果烷-12-烯-28-羧_I苄酯3α-氨基熊果烷-12-烯-28-羧_I苄酯2 α-氨基熊果烷-12-烯-28-羧_I苄酯2β-氨基熊果烷-12-烯-28-羧_I2 α-氨基熊果烷-12-烯-28-羧_I3β_(苄氧羰基氨基)熊果烷-12--烯fib3 β -(叔丁氧羰基氨基)熊果烷-12-烯-28-羧酸苄酯 3 β -(叔丁氧羰基氨基)熊果烷-12-烯-28-羧酸 2 α -羟基-3 β -氨基熊果烷-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宏斌张璞魏雪莹柳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