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原位仪机械手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29355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具体应用于检测仪器上的机械手,公开了一种金属原位仪机械手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弹簧压紧机构,弹簧压紧机构包括两组,两组弹簧压紧机构对称设置于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每组包括弹簧杆、弹簧、套筒和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弹簧压紧机构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螺杆来对两个压板进行连接,当夹取试样时,只需拉动两个压板,使两压板的间距变大,将试样放入两压板间之后松开,利用弹簧自身的回弹力即可实现对试样的夹持,操作结束后,通过拉大两压板间间距即可将试样取出,能够对不同试样进行快速夹取,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具体应用于检测仪器上的机械手。
技术介绍
金属原位分析仪是对金属试样的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进行检测分析的设备,通过同步扫描定位技术获得材料原位置相对应的各元素原始含量及状态信息。金属原位分析仪依赖机械手来实现试样操作。机械手是实现对样品进行连续激发、同步扫描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它由框架、叉架、连接筒、升降台、X轴导轨、Y轴导轨、步进电机组成。目前分析试样的尺寸为30mmX30mm IlOmmX 110mm。金属原位分析仪现有试样夹具装置采用螺栓压紧的方式,将试样固定在机械手上,试样随机械手在激发台上作平面移动。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装置采用两个螺栓连接两个压板,通过调节螺栓来调节两个压板之间的间距。现有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原位仪现有试样夹具装置采用螺栓压紧的方式,将试样固定在机械手上,试样随机械手在激发台上作平面移动。夹持试样时,操作人员须多次反复调整两边的螺栓位置,然后才能定位夹紧。如固定30mmX 30mm的试样后再固定IlOmmXllOmm的试样,需要几分钟时间,并且频繁旋转螺栓比较费力,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原位仪机械手夹持装置,它具有采用弹簧压紧机构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螺杆来对两个压板进行连接,当夹取试样时,只需拉动两个压板,使两压板的间距变大,将试样放入两压板间之后松开,利用弹簧自身的回弹力即可实现对试样的夹持,操作结束后,通过拉大两压板间间距即可将试样取出,能够适应对不同试样进行快速夹取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原位仪机械手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上设置有与机械臂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压紧机构,所述弹簧压紧机构包括两组,两组弹簧压紧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每组包括弹簧杆、弹簧、套筒和螺母,所述弹簧杆整体呈钉状结构,其大头端呈凸缘结构,凸缘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弹簧的中径,小于弹簧外径,小头端为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弹簧的内壁与弹簧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套筒的内壁与弹簧的外壁间隙配合,套筒的两端分别为受力端和自由端,自由端的内孔径小于弹簧外径;所述套筒的受力端与所述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与弹簧杆的外壁间隙配合的通孔,弹簧杆套装于弹簧中,弹簧套装于套筒中,弹簧杆的大头端朝向套筒的受力端,弹簧杆的连接端穿过第二压板上的通孔与所述螺母连接,使套筒的自由端与第二压板的板面压紧,或,所述套筒的受力端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所述第一压板上开设有与弹簧杆的外壁间隙配合的通孔,弹簧杆套装于弹簧中,弹簧套装于套筒中,弹簧杆的大头端朝向套筒的受力端,弹簧杆的连接端穿过第一压板上的通孔与所述螺母连接,使套筒的自由端与第二压板的板面压紧。对上述基础方案做出的改进方案为,所述与套筒受力端连接的压板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与弹簧杆连接端连接的压板上的通孔同轴,所述盲孔的孔径等于套筒的内径, 所述套筒的受力端与盲孔孔口位置固定连接,或,套筒固定安装于所述盲孔中。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为,还包括标准垫块,所述第一压板朝向第二压板的板面上设置有标准垫块限位槽,所述标准垫块设置于第一压板与试样之间。对上述基础结构做出的又一改进方案为,还包括标准垫块,所述标准垫块设置于试样与压板之间,与标准垫块接触的压板上设置有标准垫块限位槽;所述套筒的受力端设置有凸缘结构;所述第一压板上开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的开设位置与弹簧杆连接端连接的第二压板上开设的通孔同轴,沉头孔的小孔内径小于套筒受力端凸缘的外径;弹簧杆的连接端穿过弹簧后,从套筒受力端一侧穿过套筒,再从第一压板沉头孔的沉头一侧穿入,从第二压板的通孔中穿出,再与所述螺母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改进为,还包括可伸缩调节的支脚,所述可伸缩调节的支脚至少为三支,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上朝向仪器工作台面的方向。对上述技术方案再进一步的改进为,还包括可伸缩调节的支脚,所述可伸缩调节的支脚至少为三支,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上朝向仪器工作台面的方向。更加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脚为四支,均勻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上朝向仪器工作台面的方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试样一般比较小,所需的夹紧力也很小,仅需要克服试样在激发台面移动时的磨擦力就可以,所以完全可以采用弹簧压紧的方式来操作。本技术方案通过在两个压板间采用两组弹簧压紧机构进行连接,夹取试样时,通过拉开压板间距离,放入试样,松开压板,试样被夹紧,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使用非常方便。2.采用在压板上设置盲孔,将套筒的固定端固定在盲孔中,或将盲孔的孔径设置成与套筒内径相等的,使套筒的固定端在盲孔孔口固定连接,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使得两压板之间的拉升范围更大。在这样的设计方式下,再增加标准垫块,能够在采用同一尺寸的本装置时,对很小的试样到大的试样都能够保持很好的夹持力,其通用性更大。3.采在第一压板上开设沉头孔,将弹簧杆依次穿过弹簧、套筒、第一压板沉头孔、 第二压板的通孔,再与螺母连接。利用套筒受力端的凸缘与第一压板的沉头孔配合,使压板被拉开使,第一压板受到套筒受力端限位。当试样很小时,增加标准垫块,使得试样被两压板夹紧。能够使本装置的各个组成部件易于拆装、更换及维修。4.在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上朝向仪器工作台面的方向上设置可以伸缩调节的支脚,能够使试样在不规则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各个支脚的长度,使得试样尽可能与仪器工作台面相平行,在激发过程中不会发生漏气现象。本技术采用弹簧压紧机构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螺杆来对两个压板进行连接,当夹取试样时,只需拉动两个压板,使两压板的间距变大,将试样放入两压板间之后松开,利用弹簧自身的回弹力即可实现对试样的夹持,操作结束后,通过拉大两压板间间距即可将试样取出,能够对不同试样进行快速夹取,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弹簧压紧机构与两压板间的连接状态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弹簧压紧机构与两压板间的连接状态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弹簧压紧机构与两压板间的连接状态放大示意图。其中,1-机械臂,2-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弹簧杆,5-弹簧,6_套筒,7_螺母, 8-试样,9-标准垫块,10-沉头孔,11-套筒连接端设置的凸缘结构,12-弹簧杆大头端, 13-可伸缩调节的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金属原位仪机械手夹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本技术的总体思路进行说明本技术是采用弹簧压紧机构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螺杆来对两个压板进行连接,当夹取试样时,只需拉动两个压板,使两压板的间距变大,将试样放入两压板间之后松开,利用弹簧自身的回弹力即可实现对试样的夹持,操作结束后,拉大两压板间间距即可将试样取出。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弹簧压紧机构包括两组,两组弹簧压紧机构对称设置于第一压板2与第二压板3之间,每组包括弹簧杆4、弹簧5、套筒6和螺母7。弹簧杆4整体呈钉状结构,其大头端呈凸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原位仪机械手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上设置有与机械臂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压紧机构,所述弹簧压紧机构包括两组,两组弹簧压紧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每组包括弹簧杆、弹簧、套筒和螺母,所述弹簧杆整体呈钉状结构,其大头端呈凸缘结构,凸缘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弹簧的中径,小于弹簧外径,小头端为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弹簧的内壁与弹簧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套筒的内壁与弹簧的外壁间隙配合,套筒的两端分别为受力端和自由端,自由端的内孔径小于弹簧外径;所述套筒的受力端与所述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与弹簧杆的外壁间隙配合的通孔,弹簧杆套装于弹簧中,弹簧套装于套筒中,弹簧杆的大头端朝向套筒的受力端,弹簧杆的连接端穿过第二压板上的通孔与所述螺母连接,使套筒的自由端与第二压板的板面压紧,或,所述套筒的受力端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所述第一压板上开设有与弹簧杆的外壁间隙配合的通孔,弹簧杆套装于弹簧中,弹簧套装于套筒中,弹簧杆的大头端朝向套筒的受力端,弹簧杆的连接端穿过第一压板上的通孔与所述螺母连接,使套筒的自由端与第一压板的板面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念平李良洪张穗忠黄炎峰胡静清闻向东余卫华李江文苏碧辉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