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虚拟运动中心的双平行四杆两维转动并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1429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虚拟运动中心的双平行四杆两维转动并联机构,该并联机构包括有动平台、第一运动支链和第二运动支链;第一运动支链与第二运动支链设置在动平台的两侧。第一运动支链和第二运动支链均采用斜置平行四杆方式来提高机构的结构刚度。该并联机构构在动平台的两侧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平行四边形连杆运动支链,通过电机的驱动实现加载在动平台上的载体绕虚拟转动中心点O运动。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并联机构具有可调节性,提高了结构刚度和运动精度,可以通过扩展应用于对准、调平、柔性装配以及微操作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联机构,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具有虚拟运动中心的两维转动并联机构,该并联机构采用斜置平行四杆方式。
技术介绍
在机构学中,转动是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转动构件与转动中心通常都靠一个物理的实际运动副连接。不过,也有例外,一小部分机构的一构件可绕空间上的一固定点进行转动,此固定点处不存在实际的转动副,而且该虚拟的固定点在机构远端。这种机构可以称为虚拟远程运动中心(Remote Center of Motion, RCM)机构。RCM机构实质上是一种少自由度的功能机构,它保证机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始终围绕一个固定的虚拟转动中心运动。 RCM机构可以单独作为机器人机构,也可作为多自由度机器人系统的一个模块。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如微创外科手术等,该类机构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RCM机构的优势不仅体现于此,它同柔性机构有机结合,将会形成新的柔性铰链——RCM柔性铰链。近年来,对少自由度机构的研究已成为机构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这是因为一旦明确了应用背景(如显微镜镜头或载物台)需求之后,专用机构的方案一般比通用结构更简单、易于控制和低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虚拟运动中心的双平行四杆两维转动并联机构,该并联机构在动平台的两侧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平行四边形连杆运动支链,通过电机的驱动实现加载在动平台上的载体绕虚拟转动中心点0运动。对称斜置平行四杆机构使本专利技术的并联机构具有可调节性,提高了结构刚度和运动精度,能够应用于对准、调平、柔性装配以及微操作领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虚拟运动中心的双平行四杆两维转动并联机构,该并联机构包括有动平台(3)、第一运动支链和第二运动支链;第一运动支链与第二运动支链设置在动平台(3)的两侧;动平台(3)的A板面(33)上设有U形连接件(31),动平台(3)的B板面(34)上设有球窝(32),A板面(33)垂直于B板面(34);所述U形连接件(31)的A支臂(311)上设有A通孔(313),所述U形连接件(31) 的B支臂(312)上设有B通孔(314),A支臂(311)与B支臂(312)之间是U形槽(315), 该U形槽(315)用于放置第二运动支链O)中F连杆02)的一端;所述A通孔(313)和B 通孔(314)用于放置I销轴(20E);所述球窝(3 的半球形腔(321)用于放置第一运动支链的B连杆(1 一端的球体(123);第一运动支链包括有A连杆(11)、B连杆(12)、C连杆(13)、D连杆(14)、第一伺服电机(15)、第一联轴器(16)、第一基座(17)、A销轴(IOA)、B销轴(IOB)、C销轴(IOC)、D销轴(IOD) ;C连杆(13)与D连杆(14)的结构相同;A销轴(IOA)、B销轴(IOB)、C销轴 (IOC)和D销轴(IOD)的结构相同;A连杆(11)的一端为圆柱(116),A连杆(11)的另一端为U形叉结构,该U形叉上设有E通孔(114)和F通孔(115),该E通孔(114)和F通孔(115)用于放置B销轴(IOB); A连杆(11)的中部设有四边形腔(111),该四边形腔(111)的相对板面上设有C通孔(112) 和D通孔(113),该C通孔(112)和D通孔(113)用于放置A销轴(IOA);B连杆(12)的一端设有G通孔(121),B连杆(12)的另一端设有球体(123),B连杆(12)的中部设有H通孔(122);所述的球体(123)置于动平台(3)的半球窝(32)的半球形腔(321)内;所述的G通孔(121)用于放置C销轴(IOC);所述的H通孔(122)用于放置D销轴(IOD);C连杆(13)的一端设有I通孔(131),该I通孔(131)用于放置B销轴(IOB) ;C 连杆(1 的另一端为U形叉结构,该U形叉上设有J通孔(13 和K通孔(133),该J通孔 (132)和K通孔(133)用于放置C销轴(IOC);D连杆(14)的一端设有L通孔(141),该L通孔(141)用于放置A销轴(IOA) ;D 连杆(14)的另一端为U形叉结构,该U形叉上设有M通孔(14 和N通孔(143),该M通孔 (142)和N通孔(143)用于放置D销轴(IOD);第一运动支链的装配关系为第一伺服电机(1 的输出轴连接在第一联轴器 (16)的一端上,A连杆(11)的圆柱(116)穿过第一基座(17)上的通孔后连接在第一联轴器 (16)的另一端上,所述的第一基座(17)用于支撑起A连杆11 ;A销轴(IOA)的一端顺次穿过A连杆(11)上的C通孔(112)、D连杆(14)上的L通孔(141)、A连杆(11)上的D通孔 (113)后连接一螺母,A销轴(IOA)与螺母的配合实现了 D连杆(14)的一端与A连杆(11) 中部的连接;B销轴(IOB)的一端顺次穿过A连杆(11)上的E通孔(114)、C连杆(13)上的I通孔(131)、A连杆(11)上的F通孔(115)后连接一螺母,B销轴(IOB)与螺母的配合实现了 C连杆(13)的一端与A连杆(11)的U形叉端的连接;C销轴(IOC)的一端顺次穿过C连杆(13)的U形叉端的J通孔(132)、B连杆(12)上的H通孔(122)、C连杆(13)的 U形叉端的K通孔(133)后连接一螺母,C销轴(IOC)与螺母的配合实现了 C连杆(13)的 U形叉端与B连杆(12)中部的连接;D销轴(IOD)的一端顺次穿过D连杆(14)的U形叉端的M通孔(142)、B连杆(12)上的G通孔(121)、D连杆(14)的U形叉端的N通孔(143) 后连接一螺母,D销轴(IOD)与螺母的配合实现了 D连杆(14)的U形叉一端与B连杆(12) 一端的连接;第二运动支链包括有E连杆、F连杆02)、G连杆Q3)、H连杆Q4)、第二伺服电机05)、第二联轴器06)、第二基座(XT)、E销轴(20A)、F销轴(20B)、G销轴(20C)、 H销轴(20D)、I销轴(20E) ;G连杆Q3)与H连杆Q4)的结构相同;E销轴(20A)、F销轴 (20B)、G销轴(20C)、H销轴(20D)和I销轴(20E)的结构相同;E连杆的一端为圆柱Q16),E连杆的另一端为U形叉结构,该U形叉上设有E'通孔014)和F'通孔015),该E'通孔014)和F'通孔015)用于放置F销轴 (20B) ;E连杆的中部设有四边形腔011),该四边形腔011)的相对板面上设有C' 通孔(212)和D'通孔013),该C'通孔012)和D'通孔(213)用于放置E销轴QOA);F连杆02)的一端设有G'通孔021),所述的G'通孔Q21)用于放置G销轴(20C) ;F连杆(22)的另一端设有0通孔(223),所述的0通孔(223)用于放置I销轴(20E); F连杆02)的中部设有H'通孔022),所述的H'通孔(222)用于放置H销轴(20D);G连杆03)的一端设有Γ通孔031),该I'通孔(231)用于放置F销轴QOB); G连杆的另一端为U形叉结构,该U形叉上设有J'通孔(23 和K'通孔033),该 J'通孔(232)和K'通孔(233)用于放置G销轴(20C);H连杆04)的一端设有L'通孔041),该L'通孔(Ml)用于放置E销轴QOA); H连杆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虚拟运动中心的双平行四杆两维转动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并联机构包括有动平台(3)、第一运动支链和第二运动支链;第一运动支链与第二运动支链设置在动平台(3)的两侧;动平台(3)的A板面(33)上设有U形连接件(31),动平台(3)的B板面(34)上设有球窝(32),A板面(33)垂直于B板面(34);所述U形连接件(31)的A支臂(311)上设有A通孔(313),所述U形连接件(31)的B支臂(312)上设有B通孔(314),A支臂(311)与B支臂(312)之间是U形槽(315),该U形槽(315)用于放置第二运动支链(2)中F连杆(22)的一端;所述A通孔(313)和B通孔(314)用于放置I销轴(20E);所述球窝(32)的半球形腔(321)用于放置第一运动支链的B连杆(12)一端的球体(123);第一运动支链包括有A连杆(11)、B连杆(12)、C连杆(13)、D连杆(14)、第一伺服电机(15)、第一联轴器(16)、第一基座(17)、A销轴(10A)、B销轴(10B)、C销轴(10C)、D销轴(10D);C连杆(13)与D连杆(14)的结构相同;A销轴(10A)、B销轴(10B)、C销轴(10C)和D销轴(10D)的结构相同;A连杆(11)的一端为圆柱(116),A连杆(11)的另一端为U形叉结构,该U形叉上设有E通孔(114)和F通孔(115),该E通孔(114)和F通孔(115)用于放置B销轴(10B);A连杆(11)的中部设有四边形腔(111),该四边形腔(111)的相对板面上设有C通孔(112)和D通孔(113),该C通孔(112)和D通孔(113)用于放置A销轴(10A);B连杆(12)的一端设有G通孔(121),B连杆(12)的另一端设有球体(123),B连杆(12)的中部设有H通孔(122);所述的球体(123)置于动平台(3)的半球窝(32)的半球形腔(321)内;所述的G通孔(121)用于放置C销轴(10C);所述的H通孔(122)用于放置D销轴(10D);C连杆(13)的一端设有I通孔(131),该I通孔(131)用于放置B销轴(10B);C连杆(13)的另一端为U形叉结构,该U形叉上设有J通孔(132)和K通孔(133),该J通孔(132)和K通孔(133)用于放置C销轴(10C);D连杆(14)的一端设有L通孔(141),该L通孔(141)用于放置A销轴(10A);D连杆(14)的另一端为U形叉结构,该U形叉上设有M通孔(142)和N通孔(143),该M通孔(142)和N通孔(143)用于放置D销轴(10D);第一运动支链的装配关系为:第一伺服电机(15)的输出轴连接在第一联轴器(16)的一端上,A连杆(11)的圆柱(116)穿过第一基座(17)上的通孔后连接在第一联轴器(16)的另一端上,所述的第一基座(17)用于支撑起A连杆11;A销轴(10A)的一端顺次穿过A连杆(11)上的C通孔(112)、D连杆(14)上的L通孔(141)、A连杆(11)上的D通孔(113)后连接一螺母,A销轴(10A)与螺母的配合实现了D连杆(14)的一端与A连杆(11)中部的连接;B销轴(10B)的一端顺次穿过A连杆(11)上的E通孔(114)、C连杆(13)上的I通孔(131)、A连杆(11)上的F通孔(115)后连接一螺母,B销轴(10B)与螺母的配合实现了C连杆(13)的一端与A连杆(11)的U形叉端的连接;C销轴(10C)的一端顺次穿过C连杆(13)的U形叉端的J通孔(132)、B连杆(12)上的H通孔(122)、C连杆(13)的U形叉端的K通孔(133)后连接一螺母,C销轴(10C)与螺母的配合实现了C连杆(13)的U形叉端与B连杆(12)中部的连接;D销轴(10D)的一端顺次穿过D连杆(14)的U形叉端的M通孔(142)、B连杆(12)上的G通孔(121)、D连杆(14)的U形叉端的N通孔(143)后连接一螺母,D销轴(10D)与螺母的配合实现了D连杆(14)的U形叉一端与B连杆(12)一端的连接;第二运动支链包括有E连杆(21)、F连杆(22)、G连杆(23)、H连杆(24)、第二伺服电机(25)、第二联轴器(26)、第二基座(27)、E销轴(20A)、F销轴(20B)、G销轴(20C)、H销轴(20D)、I销轴(20E);G连杆(23)与H连杆(24)的结构相同;E销轴(20A)、F销轴(20B)、G销轴(20C)、H销轴(20D)和I销轴(20E)的结构相同;E连杆(21)的一端为圆柱(216),E连杆(21)的另一端为U形叉结构,该U形叉上设有E′通孔(214)和F′通孔(215),该E′通孔(214)和F′通孔(215)用于放置F销轴(20B);E连杆(21)的中部设有四边形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旭宗光华于靖军李伟毕树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