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新乡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806611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特别是蓝萼香茶菜庚素(GLG)。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室温浸泡,浸提液减压蒸馏,将所得浸膏进行重复硅胶柱层析得到目标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明显,能够抑制人食管癌细胞(EC-1)、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HepG2)的活性,能够显著减小H22和S180荷瘤小鼠瘤体,并对免疫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癌症,特别是治疗肝癌、肺癌、脑胶质瘤、乳腺癌、官颈癌、骨髓性白血病、食管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新颖的抗癌化合物一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特别涉及蓝萼香茶菜庚素(glaucocalyxin G,GLG),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在亚洲东部和非洲西部广为分布,全世界约有150种,我国约有90种25个变种,其中约有30种民间作为药用,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抗癌、消炎、 健脾、活血、抗菌。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从中提取了四百多种化学成分。 经药理筛选发现,该属植物中的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癌、抗炎活性。研究还发现, 该属植物除富含二萜类成分外,还含有三萜,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链烃等。香茶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河北等省均有分布。全草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民间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对蓝萼香茶菜粗制剂进行了药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对体内和体外的艾氏腹水癌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蓝萼香茶菜(Isodon japonica var. glaucocalyx)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的一种,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河南省山区资源丰富。蓝萼香茶菜具有健脾、清热解毒、 活血、抗菌消炎和抗癌活性,用于胃炎、肝炎初期、感冒发热、乳腺炎、关节痛等疾病的治疗。 现代研究发现其全草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作用,而其中的有效成分对血小板聚集及癌症有一定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各国学者对其药理及化学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我国学者研究较多。1981年许云龙等人从蓝萼香茶菜中提取出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Α)和蓝萼乙素(glaucocalyxin B),波谱分析推断蓝萼甲素具有香茶菜属二萜典型的15-氧_16_贝壳杉烯(ent-15-OXO-16-kaurene)骨架,而蓝萼乙素是蓝萼甲素的14-乙酰化物。1988年刘晨江等从北京地区产蓝萼香茶菜中除了分得蓝萼甲素和蓝萼乙素外, 还分得蓝萼丙素(glaucocalyxin C),结构为对映_7 β,14 α,15 α -三羟基-16-贝壳杉-3-酮。Dongsa kimls,除了从中分出蓝萼甲素、蓝萼乙素和蓝萼丙素外,还分出了两种新二萜glaucocalyxin D和glaucocalyxin E,并列出了这五种化合物结构的红外、紫外吸收以及质谱数据,对1H和"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值也做了归属。2008年陈海生等从辽宁鞍山产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两个结构新颖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蓝萼香茶菜己素(glaucocalyxin F)和蓝萼香茶菜X素(glaucocalyxin X),并报道了两个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刘兰娣等研究了蓝萼香茶菜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时心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dortl离体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免疫组化法,用相应C-fos抗体检测心肌细胞中C-fos基因表达情况,蓝萼香茶菜生药用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后加到0.5%淀粉糊中,挥去乙醇,浓度为lKg/L,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香茶菜对缺3血-再灌注全心进行预灌注,结果发现其能明显减少凋亡相关基因C-fos基因的表达,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轻,心肌受到一定的保护,同时发现高浓度蓝萼香茶菜具有一定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其具有与剂量相关的心肌保护作用,但并非浓度越大越有效。综上所述,蓝萼香茶菜在我国资源丰富。化学研究表明其含有二萜和三萜成分,二萜成分因其母核为对映贝壳杉烯型,类似于冬凌草甲素(oridonin),故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结构新颖的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分离自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蓝萼香茶菜(Isodon japonica var. glaucocalyx),是一种二萜化合物,具有贝壳杉烷型二萜结构骨架、α-β不饱和环戊酮结构单元和原儿茶缩醛结构单元,其分子结构通式如下权利要求1. 一类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通式如下其中队为-OH、OCH3 或 OAc ;R2 为-OH、OCH3 或 OA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中,R1为-OH, R2为-OH0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的叶,干燥粉碎后,加入2-5倍量的提取溶剂浸提,浸提液减压浓缩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得30°C时相对密度为1. 05-1. 25的浸膏; 取浸膏溶解后,以DlOl大孔吸附树脂层析,用80%甲醇-水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得淡黄色粉末,然后以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氯仿/甲醇以50 1,30 1,20 UlO 1进行梯度洗脱,对氯仿/甲醇30 1洗脱部位进行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茶菜属植物为蓝萼香茶菜。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溶剂为甲醇或70%丙酮-水溶液。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提为在室温下浸泡2-3次,每次3-5天。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为采用1-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2-3次。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化为对氯仿/甲醇30 1的洗脱部位进行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5 1、1 1进行梯度洗脱,取石油醚/ 乙酸乙酯5 1洗脱部位,在甲醇中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肝癌、肺癌、脑胶质瘤、乳腺癌、官颈癌、骨髓性白血病和食管癌的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特别是蓝萼香茶菜庚素(GLG)。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室温浸泡,浸提液减压蒸馏,将所得浸膏进行重复硅胶柱层析得到目标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明显,能够抑制人食管癌细胞(EC-1)、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HepG2)的活性,能够显著减小H22和S180荷瘤小鼠瘤体,并对免疫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癌症,特别是治疗肝癌、肺癌、脑胶质瘤、乳腺癌、官颈癌、骨髓性白血病、食管癌的药物中的应用。文档编号A61K31/357GK102229598SQ201110100568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1日专利技术者孙彭利, 尚校军, 张崇, 房立真, 梁会娟, 海广范, 白素平 申请人:新乡医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类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1为-OH、OCH3或OAc;R2为-OH、OCH3或OA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素平海广范孙彭利尚校军张崇房立真梁会娟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