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75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其包括:内胎基体和控气装置,所述控气装置包括充放气管、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所述内胎基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隔离环而在隔离环两侧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相对设置在充放气管底部两侧,且第一气门嘴末端延伸至第一腔体内,第二气门嘴末端延伸至第二腔体内,所述充放气管中设置有控制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单管双腔隔离内胎,赋予内胎基体两个独立的腔体,并采用一个充放气管进行控制,操作方便,第一腔体或者第二腔体被扎破后,另外一个腔体可以避免内胎基体的干瘪,降低维护成本。

A Single Tube and Double Cavity Isolated Inner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ngle tube and double chamber isolated inner tube,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tube base body and an air control device. The air control device comprises a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pipe, a first valve nozzle and a second valve nozzle.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ner tube bas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solation r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inner cavity, while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valve nozzles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in the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pipe. The bottom two sides, and the end of the first valve nozzle extends to the first chamber body, and the end of the second valve nozzle extends to the second chamber body.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member. The inner tub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eparated by a single tube and two chambers, and the inner tube base body is endowed with two independent chambers, and controlled by a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pipe.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fter the first or second chamber is punctured, the other chamber can avoid the drying of the inner tube base body and reduce the maintenanc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
本技术涉及内胎
,尤其涉及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
技术介绍
内胎是一种充气减振用承气容器,主要材质为橡胶,气密性好,充气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内胎多用于卡车、摩托车、自行车和人力车,填充在外胎的内腔中做为辅助承气压容器,提升减振效果。内胎的橡胶硬度低,全靠外胎进行防护。尖锐物体穿破外胎和内胎后,轮胎迅速漏气和干瘪,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而且内胎缺气后,车辆无法再移动,需要更换轮胎或者叫拖车拖到维修站进行维护,维修的成本高,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提升内胎的安全性,减少行驶中被扎的危险性,降低维护成本。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包括:内胎基体和控气装置,所述控气装置包括充放气管、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所述内胎基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隔离环而在隔离环两侧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离环内侧与内胎基体连接处设置有充放气管安装块,所述充放气管从外侧延伸至充放气管安装块中,所述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相对设置在充放气管底部两侧,且第一气门嘴末端延伸至第一腔体内,第二气门嘴末端延伸至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气门嘴中的气门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充放气管中的第一被动杆,所述第二气门嘴中的气门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充放气管中的第二被动杆,所述充放气管中设置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在外力压迫时驱动第一被动杆和第二被动杆回缩而打通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的通道。其中,所述内胎基体与隔离环为一体化橡胶结构。其中,所述充放气管两侧设置有与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对应的管接头。其中,所述控制件包括控制杆、导向套、钢珠和弹簧,所述导向套同心设置在充放气管中,所述控制杆穿过导向套而向下延伸,所述钢珠设置在控制杆末端并位于第一被动杆和第二被动杆之间的上方,所述充放气管底部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弹簧设置在封堵板与钢珠之间。其中,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与弹簧对应的定位环。其中,所述导向套上轴向设置有气孔。其中,所述导向套与充放气管采用螺纹方式固定。其中,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位于导向套下方的挡块而进行轴向限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赋予内胎基体两个独立的腔体,并采用一个充放气管进行控制,操作方便,第一腔体或者第二腔体被扎破后,另外一个腔体可以避免内胎基体的干瘪,提升了行驶中的安全性,有利于继续行驶数公里进行维护,降低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控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2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包括:内胎基体1和控气装置,所述控气装置包括充放气管2、第一气门嘴8和第二气门嘴7,所述内胎基体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隔离环6而在隔离环6两侧形成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4,所述隔离环6内侧与内胎基体1连接处设置有充放气管安装块3,所述充放气管安装块3、内胎基体与隔离环为一体化橡胶结构,生产便利,气密性好。所述充放气管2从外侧延伸至充放气管安装块3中,所述第一气门嘴8和第二气门嘴7相对设置在充放气管2底部两侧,所述充放气管2两侧设置有与第一气门嘴8和第二气门嘴7对应的管接头21,管接头21采用螺纹方式固定第一气门嘴8和第二气门嘴7,组装便利,结构牢固。第一气门嘴8末端延伸至第一腔体5内,第二气门嘴7末端延伸至第二腔体4内,分别进行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4的控制,避免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4缺气时的相互影响。所述第一气门嘴8中的气门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充放气管2中的第一被动杆81,所述第二气门嘴7中的气门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充放气管2中的第二被动杆71,所述充放气管2中设置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在外力压迫时驱动第一被动杆81和第二被动杆71回缩而打通第一气门嘴8和第二气门嘴7的通道,采用一个充放气管2完成充放气,操作便利。所述控制件包括控制杆25、导向套23、钢珠22和弹簧26,所述导向套23同心设置在充放气管2中,所述导向套23与充放气管2采用螺纹方式固定,安装和拆卸比较方便。所述控制杆25穿过导向套23而向下延伸,控制杆25顶部靠近充放气管顶部,方便被充气嘴内的顶针触动,充放气管外圆上设置有外螺纹,有利于与充气设备的充气嘴结合,充气稳定性高,还可以安装防护帽。所述钢珠22焊接或者螺纹设置在控制杆25末端,并位于第一被动杆81和第二被动杆71之间的上方,所述充放气管2底部设置有封堵板28,所述弹簧26设置在封堵板28与钢珠22之间,进行钢珠22的弹性支撑。控制杆25被下压时,钢珠22挤入第一被动杆81和第二被动杆71之间而驱动第一被动杆81和第二被动杆71之间后缩,从而触发第一气门嘴8和第二气门嘴7中的气门芯,打开充放气通道,操作方便。所述封堵板28上焊接设置有与弹簧26对应的定位环27,提升弹簧26的位置稳定性,避免偏斜。所述导向套23上轴向设置有气孔29,方便气流进出充放气管2,还有利于导向套23的安装和拆卸。所述控制杆25上设置有位于导向套23下方的挡块24而进行轴向限位,避免控制杆25轴向自由移动,结构稳定。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胎基体和控气装置,所述控气装置包括充放气管、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所述内胎基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隔离环而在隔离环两侧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离环内侧与内胎基体连接处设置有充放气管安装块,所述充放气管从外侧延伸至充放气管安装块中,所述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相对设置在充放气管底部两侧,且第一气门嘴末端延伸至第一腔体内,第二气门嘴末端延伸至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气门嘴中的气门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充放气管中的第一被动杆,所述第二气门嘴中的气门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充放气管中的第二被动杆,所述充放气管中设置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在外力压迫时驱动第一被动杆和第二被动杆回缩而打通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管双腔隔离内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胎基体和控气装置,所述控气装置包括充放气管、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所述内胎基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隔离环而在隔离环两侧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离环内侧与内胎基体连接处设置有充放气管安装块,所述充放气管从外侧延伸至充放气管安装块中,所述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相对设置在充放气管底部两侧,且第一气门嘴末端延伸至第一腔体内,第二气门嘴末端延伸至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气门嘴中的气门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充放气管中的第一被动杆,所述第二气门嘴中的气门芯端部设置有延伸至充放气管中的第二被动杆,所述充放气管中设置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在外力压迫时驱动第一被动杆和第二被动杆回缩而打通第一气门嘴和第二气门嘴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双腔隔离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基体与隔离环为一体化橡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安基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