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气的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30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气的内胎,包括胎体和与胎体相连接的气门嘴,气门嘴包括胶垫,胶垫呈圆台状,胶垫上还设有呈圆台状的固定腔,胶垫上还设有第一防撕裂槽和第一防撕裂条;胎体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和固定腔相匹配,固定块上还设有第二防撕裂条和第二防撕裂槽,第二防撕裂条和第一防撕裂槽相适配,第一防撕裂条和第二防撕裂槽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气门嘴的胶垫和胎体的边缘处开裂延伸至通气孔部分处而导致的内胎慢漏气的问题发生。

A leakproof inner tub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inner tube, in particular to a leak-proof inner tube, which comprises a carcass and a valve mouth connected with the carcass. The valve mouth includes a rubber pad, which is in the shape of a circular platform. The rubber pad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ixed cavity with a first tear-proof groove and a first tear-proof strip. A fixed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carcass, and the fixed block matches the fixed cavity, and the fixed block is returned on the fixed block. The second anti-tear strip and the second anti-tear groove are arranged, the second anti-tear strip and the first anti-tear groove are matched, and the first anti-tear strip and the second anti-tear groove are match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problem of slow leakage of the inner tube caused by the cracking of the rubber pad of the valve nozzle and the edge of the matrix extending to the part of the ventilation hole in the use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气的内胎
本技术涉及内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气的内胎。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交通越来越发达,对载重汽车的内胎要求越来越高。丁基内胎在使用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是气门嘴胶垫裂口,丁基内胎气门嘴胶垫裂口一般指气门嘴胶垫与内胎的胎体接合处边缘开裂,开裂点延伸至通气孔部位,或将内胎的胎体撕破,从而造成内胎慢漏气。常见的气门嘴胶垫裂口主要分为两种:剥离状裂口和撕裂状裂口。裂口较严重时会造成内胎爆破甚至造成外胎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气的内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胎体和与胎体相连接的气门嘴,气门嘴包括胶垫,胶垫呈圆台状,胶垫上还设有呈圆台状的固定腔,胶垫上还设有第一防撕裂槽和第一防撕裂条;胎体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和固定腔相匹配,固定块上还设有第二防撕裂条和第二防撕裂槽,第二防撕裂条和第一防撕裂槽相适配,第一防撕裂条和第二防撕裂槽相适配。进一步,第一防撕裂槽和第二防撕裂槽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状。进一步,固定块和胎体一体成型。进一步,气门嘴还包括充气杆,充气杆和胶垫相连接,胶垫上还设有加强部,充气杆的一端位于加强部内。进一步,加强部包括大端面和小端面,大端面和小端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圆形状,大端面和胶垫相接触,小端面的直径和充气杆的外径相同。进一步,加强部和胶垫一体成型。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时,胶垫与胎体相胶接,第一防撕裂条位于第二防撕裂槽内,第二防撕裂条位于第一防撕裂槽内,同时由于第一防撕裂条位于胶垫上,第二防撕裂条位于固定块上,因此,第一防撕裂条和第二防撕裂条交错设置,因此在胶垫和胎体之间开裂时,能够有效的阻止裂口延伸至通气孔部位,避免了内胎慢漏气的现象发生,同时固定腔和固定块的存在使得胶垫和胎体之间胶接面积更大,不易脱胶,进一步加强了防漏气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气门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图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防漏气的内胎,包括胎体3和与胎体3相连接的气门嘴,气门嘴包括胶垫1,胶垫1呈圆台状,胶垫1上还设有呈圆台状的固定腔11,胶垫1上还设有第一防撕裂槽112和第一防撕裂条111;胎体3上设有固定块2,固定块2和固定腔11相匹配,固定块2上还设有第二防撕裂条211和第二防撕裂槽212,第二防撕裂条211和第一防撕裂槽112相适配,第一防撕裂条111和第二防撕裂槽212相适配;在使用时,胶垫1与胎体3相胶接,第一防撕裂条111位于第二防撕裂槽212内,第二防撕裂条211位于第一防撕裂槽112内,同时由于第一防撕裂条111位于胶垫1上,第二防撕裂条211位于固定块2上,因此,第一防撕裂条111和第二防撕裂条211交错设置,因此在胶垫1和胎体3之间开裂时,能够有效的阻止裂口延伸至通气孔部位,避免了内胎慢漏气的现象发生,同时固定腔11和固定块2的存在使得胶垫1和胎体3之间胶接面积更大,不易脱胶,进一步加强了防漏气的效果。进一步,第一防撕裂槽112和第二防撕裂槽212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状,因此在防止裂口延伸至通气孔部位的效果更好,使得防护更为全面,圆形状也使得在使用时各部位所承受的力一致,避免受力不均而造成损坏的问题发生。进一步,固定块2和胎体3一体成型,因此在使用时,结构强度更大,使得与胶垫的胶接效果更好。进一步,如图1所示,气门嘴还包括充气杆5,充气杆5和胶垫1相连接,胶垫1上还设有加强部4,充气杆5的一端位于加强部4内,因此可以使得充气杆5与胶垫1的接触面积更大,强度更高。进一步,如图1所示,加强部4包括大端面42和小端面41,大端面42和小端面4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圆形状,大端面42和胶垫1相接触,小端面41的直径和充气杆5的外径相同,因此在使用时,对充气杆5的固定效果更好,同时也使得在与安装时更易将充气杆5安装进轮毂的固定孔内。进一步,加强部4和胶垫1一体成型,因此结构强度更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气的内胎,包括胎体和与胎体相连接的气门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门嘴包括胶垫,所述的胶垫呈圆台状,所述的胶垫上还设有呈圆台状的固定腔,所述的胶垫上还设有第一防撕裂槽和第一防撕裂条;所述的胎体上设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和固定腔相匹配,所述的固定块上还设有第二防撕裂条和第二防撕裂槽,所述的第二防撕裂条和第一防撕裂槽相适配,所述的第一防撕裂条和第二防撕裂槽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气的内胎,包括胎体和与胎体相连接的气门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门嘴包括胶垫,所述的胶垫呈圆台状,所述的胶垫上还设有呈圆台状的固定腔,所述的胶垫上还设有第一防撕裂槽和第一防撕裂条;所述的胎体上设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和固定腔相匹配,所述的固定块上还设有第二防撕裂条和第二防撕裂槽,所述的第二防撕裂条和第一防撕裂槽相适配,所述的第一防撕裂条和第二防撕裂槽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气的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撕裂槽和第二防撕裂槽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安基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