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45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内胎,包括内胎基体和环形体,所述内胎基体的外圆面中心部内凹设置有一圈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所述环形体嵌入凹槽内与内胎基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体包括胎面、胎侧壁和胎底,所述胎侧壁对称设置在胎面两侧,胎底设置在2个胎侧壁底部之间,所述胎面与内胎基体的外圆面在同一圆周面上,所述胎侧壁和胎底均与凹槽内壁为高温加热粘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式内胎,特别设计了内部带有储气空腔的环形体,而环形体嵌入内胎基体外圆面的中心部位,也就是与地面接触最大的部位,当外部尖状物体刺破环形体的时候,环形体内气体泄露进行报警,不伤害内胎基体,有效的保护内胎基体,提高使用安全性。

A combined inner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ed inner tube,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tube base and an annular body. The inner concave of the outer central surface of the inner tub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circle of grooves with trapezoidal cross sections. The annular body is embedded in the groove and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tube base. The annular body comprises a tread, a sidewall and a bottom. The sidewall of the tire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read and the bottom of the tread is arranged on two sides of the tread.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wall, the tread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tube matrix are on the same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and both the sidewall and the bottom of the tread are bond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groove by high temperature heating. The combined inner tub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pecially designed with an inner ring with a gas storage cavity, and the ring body is embedd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tube matrix, that is, the most contact part with the ground. When the outer pointed object pierces the annular body, the gas leakage in the annular body alarms, does not harm the inner tube matrix, effectively protects the inner tube matrix and improves its us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内胎
本技术涉及内胎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内胎。
技术介绍
内胎是一种充气减振用承气容器,主要材质为橡胶,气密性好,充气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内胎多用于卡车、摩托车、自行车和人力车,填充在外胎的内腔中做为辅助承气压容器,提升减振效果。内胎的橡胶硬度低,全靠外胎进行防护。尖锐物体穿破外胎后,内胎基本无法幸免,影响了车辆的安全性,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内胎,解决上述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内胎,包括内胎基体和环形体,所述内胎基体的外圆面中心部内凹设置有一圈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所述环形体嵌入凹槽内与内胎基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体包括胎面、胎侧壁和胎底,所述胎侧壁对称设置在胎面两侧,胎底设置在2个胎侧壁底部之间,所述胎面与内胎基体的外圆面在同一圆周面上,所述胎侧壁和胎底均与凹槽内壁为高温加热粘接而成。作为优选,所述胎面、胎侧壁和胎底为一体化橡胶卷制而成,并且胎面、胎侧壁和胎底卷制成带有截面与凹槽结构相同的储气空腔的环形体。作为优选,所述内胎基体的内圈设置有对内胎基体内腔充气的第一气门嘴,所述第一气门嘴一侧设置有对储气空腔充气的第二气门嘴。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包括形成凹槽内壁且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槽底、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均为外凸弧形曲面,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为倾斜的直边,所述第二侧壁与槽底的一端,第三侧壁与槽底的另外一端均为弧形过渡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储气空腔内设置由压力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胎底和槽底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齿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齿形结构的横截面为梯形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组合式内胎,特别设计了内部带有储气空腔的环形体,而环形体嵌入内胎基体外圆面的中心部位,也就是与地面接触最大的部位,当外部尖状物体刺破环形体的时候,环形体内气体泄露进行报警,不伤害内胎基体,有效的保护内胎基体,提高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环形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I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4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内胎,包括内胎基体1和环形体200,所述内胎基体1的外圆面中心部内凹设置有一圈截面为梯形的凹槽10,所述环形体200嵌入凹槽10内与内胎基体1固定连接,所述环形体200包括胎面210、胎侧壁211和胎底212,所述胎侧壁211对称设置在胎面210两侧,胎底212设置在2个胎侧壁211底部之间,所述胎面210与内胎基体1的外圆面在同一圆周面上,所述胎侧壁211和胎底212均与凹槽10内壁为高温加热粘接而成,连接牢固可靠。本实施例中,所述胎面210、胎侧壁211和胎底212为一体化橡胶卷制而成,并且胎面210、胎侧壁211和胎底212卷制成带有截面与凹槽10结构相同的储气空腔213的环形体200,对储气空腔213内进行充气,保证环形体200的胎面和内胎基体1的胎面为同一圆周面,并且储气空腔213与内胎基体1的储气腔相互分隔。具体工作中,环形体200位于内胎基体1外圆周面的中心部,与地面接触最广,当轮胎在滚动过程中,由于汽车的压力内胎基体1形成一定的下压力而导致环形体200受压变形,当轮胎在行驶过程中遭受外部尖状物刺破后,环形体200被刺破的机率大于内胎基体1外圆周面的其余部位,而环形体200被刺破后,环形体200内的气体泄露,但内胎基体1的储气空间不受影响,且内胎基体1的外圆周面也不受影响,从而确保了内胎的安全性,降低内胎的损坏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胎基体1的内圈设置有对内胎基体1内腔充气的第一气门嘴3,所述第一气门嘴3一侧设置有对储气空腔213充气的第二气门嘴4。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0包括形成凹槽10内壁且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槽底13、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四侧壁15均为外凸弧形曲面,所述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4为倾斜的直边,所述第二侧壁12与槽底13的一端,第三侧壁14与槽底13的另外一端均为弧形过渡连接,利于与环形体200的连接并且增加环形体200受压时的面积,分散压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空腔213内设置由压力传感器5,当环形体200刺破的时候,能够及时提醒驾驶员将尖状物取出并且及时对环形体200进行补气和补胎,防止见状物进入内体基体1的储气腔。本实施例中,所述胎底212和槽底13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齿形结构。所述齿形结构的横截面为梯形面,粘接牢固可靠。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内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胎基体和环形体,所述内胎基体的外圆面中心部内凹设置有一圈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所述环形体嵌入凹槽内与内胎基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体包括胎面、胎侧壁和胎底,所述胎侧壁对称设置在胎面两侧,所述胎底设置在2个胎侧壁底部之间,所述胎面与内胎基体的外圆面在同一圆周面上,所述胎侧壁和胎底均与凹槽内壁为高温加热粘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内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胎基体和环形体,所述内胎基体的外圆面中心部内凹设置有一圈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所述环形体嵌入凹槽内与内胎基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体包括胎面、胎侧壁和胎底,所述胎侧壁对称设置在胎面两侧,所述胎底设置在2个胎侧壁底部之间,所述胎面与内胎基体的外圆面在同一圆周面上,所述胎侧壁和胎底均与凹槽内壁为高温加热粘接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胎侧壁和胎底为一体化橡胶卷制而成,并且胎面、胎侧壁和胎底卷制成带有截面与凹槽结构相同的储气空腔的环形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基体的内圈设置有对内胎基体内腔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安基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