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21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如下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前表面,由设于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并具有延伸支架,其车宽方向内端与安装架的前壁和下壁、以及前侧架的车宽方向外壁连接,并且其车宽方向外端与门槛的前端连接。因此,通过由安装架将延伸支架和前侧架牢固地连接,能够提高延伸支架的刚性从而牢固地支承副框架,由此,能够提高副框架对前侧架后部的支承刚性,确保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Automobile body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body structure, the former on the direction of tilt of the front frame below the rear surface,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inclined wall i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dashboard once on the downward direction, observed by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rear frame i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supporting portion supporting the side frame mounting bracket the triangl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extension bracket, where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wall and the lower wall of the mounting fram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front side frame,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doorsill. Therefore, by mounting bracket and extends the front side frame is firmly connected, can improve the rigidity of the bracket extends to firmly support the frame, which can improve the rigidity of the front frame side frame supporting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to ensure the driving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身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该结构中,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的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面的前表面,由设于所述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副框架。
技术介绍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将前侧架的后部(延长部件28)连接于下仪表板下部的倾斜壁的前表面,在由螺栓将用于支承悬架装置的副框架(悬架部件35)紧固于该延长部件28的下表面时,将支架38连接于延长部件28,并且将延伸支架40连接于该支架38延伸支架,以加强该螺栓紧固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许第3724079号公报但是,所述现有技术的汽车车身结构中,由于将设于支架38的车宽方向内端的向上凸缘38a连接于延长部件28的车宽方向内壁,并且将设于延伸支架40的车宽方向内端的凸缘40a连接于设于支架38的车宽方向外端的向下凸缘38b,因此无法由延伸支架40有效地加强悬架部件35的螺栓紧固部,悬架部件35的支承刚性不够充分,由此可能出现车辆的驾驶稳定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副框架对前侧架后部的的支承刚性,确保车辆的驾驶稳定性。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1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前表面,由设于所述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其中,具有延伸支架,其车宽方向内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架的前壁和下壁、以及所述前侧架的车宽方向外壁,并且其车宽方向外端连接于门槛的前端。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第2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延伸支架呈从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并且分为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且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缘连接成一体。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第3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安装架具有:套筒,其被固定于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加强板,其连接于所述前壁的后表面和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并抵接于所述套筒的上表面;和螺母,其被固定于所述加强板的上表面。用于紧固所述副框架的支承部的螺栓穿过所述套筒并旋合于所述螺母。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第4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具有沿着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后表面且沿着车宽方向配置的仪表板横置部件,所述上部部件同所述前侧架、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所述仪表板横置部件四层重叠连接。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第5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具有底架,其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该底板从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后方延伸,所述下部部件同所述前侧架、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所述底架四层重叠连接。在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第6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延伸支架为具有向后方敞开的敞开截面的部件,至少具有上壁、前壁和下壁,所述上壁为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变窄的三角形,所述前壁和所述下壁为矩形。在第6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第7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延伸支架的上壁、前壁和下壁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棱。在第1技术方案~第7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第8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门槛具有被夹在外部件和内部件之间的承重加强架,在延伸支架固定凸缘沿前后方向机械性地紧固着所述延伸支架的前表面,该延伸支架固定凸缘通过将由所述门槛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承重加强架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而成。另外,实施方式中的下部凸缘30d和前部凸缘31c对应本专利技术的凸缘。【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前表面,由设于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还具有延伸支架,其车宽方向内端与安装架的前壁和下壁、以及前侧架的车宽方向外壁连接,并且其车宽方向外端与门槛的前端连接。因此,通过由安装架将延伸支架和前侧架牢固地连接,能够提高安装架的刚性从而牢固地支承副框架,确保车辆的驾驶稳定性。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延伸支架呈从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并且分为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且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缘连接成一体。因此,不必考虑模具的拔模斜度,易于通过冲压成型来制造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不仅如此,还能够使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的材料强度不同而有效地加强安装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安装架具有:套筒,其被固定于下壁的上表面;加强板,其连接于前壁的后表面和下壁的上表面并抵接于套筒的上表面;和螺母,其被固定于加强板的上表面。用于紧固副框架的支承部的螺栓穿过套筒并旋合于螺母。因此,不仅能够由加强板进一步提高安装架的刚性,还能够使将副框架安装于安装架副框架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具有沿着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后表面且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仪表板横置部件,上部部件与前侧架、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仪表板横置部件四层重叠连接。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架的刚性以及加强车身前部的结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具有底架,其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该底板从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后方延伸。下部部件与前侧架、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底架四层重叠连接。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架的刚性以及加强车身前部的结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延伸支架为具有向后方敞开的敞开截面的部件,至少具有上壁、前壁和下壁,上壁为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变窄的三角形,前壁和下壁为矩形。因此,在延伸支架和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之间构成了较大的闭合截面以提高车身前部的刚性,并且最大限度确保了延伸支架相对于前侧架和安装架的连接部的面积,能够将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有效地从前侧架传递到延伸支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延伸支架的上壁、前壁和下壁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棱。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延伸支架的刚性,并提高将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从前侧架传递到门槛的传递效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8技术方案,门槛具有被夹在外部件和内部件之间的承重加强架,在延伸支架固定凸缘沿前后方向机械性地紧固有延伸支架的前表面,该延伸支架固定凸缘通过将由门槛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承重加强架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而成。门槛延伸支架延伸支架延伸支架因此,能够将通过延伸支架传递的剪切载荷有效地传递至门槛的前端。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的车身前部的仰视图。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面图。图3是图2的3的方向的向视图。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3的5A-5A线和5B-5B线的剖面图。图6是图2的6的方向的向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门槛;12:底板;13:下仪表板;13a:倾斜壁;17:底架;18:前侧架;18c:车宽方向外壁;19:安装架;19a:前壁;19b:下壁;20:加强板;21:套筒(collar);22:螺母;23:副框架;23a:支承部;24:螺栓;25:外部件;26:内部件;27:承重加强架(jackupstiffener);27b:延伸支架固定凸缘;29:延伸支架;30:上部部件;30a:上壁;30b:前壁;30d:下部凸缘(凸缘);30g:凸棱(bea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车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18)的后部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的前表面,由设于所述前侧架(18)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19)来支承副框架(23)的支承部(23a),其特征在于,具有延伸支架(29),其车宽方向内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9)的前壁(19a)、下壁(19b)与所述前侧架(18)的车宽方向外壁(18c),并且其车宽方向外端连接于门槛(11)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9 JP 2016-0367511.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18)的后部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的前表面,由设于所述前侧架(18)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19)来支承副框架(23)的支承部(23a),其特征在于,具有延伸支架(29),其车宽方向内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9)的前壁(19a)、下壁(19b)与所述前侧架(18)的车宽方向外壁(18c),并且其车宽方向外端连接于门槛(11)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架(29)呈从所述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并且分为上部部件(30)和下部部件(31),且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缘(30d,31c)连接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9)具有:套筒(21),其被固定于所述下壁(19b)的上表面;加强板(20),其连接于所述前壁(19a)的后表面和所述下壁(19b)的上表面并抵接于所述套筒(21)的上表面;和螺母(22),其被固定于所述加强板(20)的上表面,用于紧固所述副框架(23)的支承部(23a)的螺栓(24)穿过所述套筒(21)并旋合于所述螺母(2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着所述下仪表板(13)的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脇正章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