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75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顶结构,包括左右一对的车顶纵梁;覆盖上述两车顶纵梁之间部位的透明车顶板;沿着该透明车顶板的下表面滑动自由地予以设置的遮阳板;滑动可能地支撑该遮阳板的侧端部的遮阳板保持部件;上述纵梁外侧板和纵梁内侧板,分别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且相互接合的车顶侧凸缘,该车顶侧凸缘、上述透明车顶板的侧边部和遮阳板保持部件,设置于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述透明车顶板的左右两侧边部固定在上述纵梁外侧板的车顶侧凸缘的上表面,同时上述遮阳板保持部件,与上述纵梁外侧板的车顶侧凸缘相比,在车辆外侧固定于纵梁内侧板的壁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地扩大车顶在车宽方向上的透光区域,以获得优异的开放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左右一对的车顶纵梁;覆盖两车顶纵梁之间的部位的透明车顶板;沿该透明车顶板的下表面滑动自如地予以设置的遮阳板;滑动可能地支撑该遮阳板的遮阳板保持部件的车顶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的全景式车顶结构,如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1405744A1号)所示,与设置在车室前部的前窗玻璃相连的玻璃车顶板,延伸至设置在车身侧部的中柱的设置部位的附近,或如下述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104240号)所示,通过设置由覆盖整个车身的车顶部的透明玻璃部件或透明塑料部件所构成的车顶板来扩大车身的车顶部的透光区域。如上述专利文献1、2所示,当车身的车顶部设置有透明车顶板的场合,可通过扩大车顶部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透光区域来有效地改善车室内部的开放感,但此时上述透明车顶板难以稳定地支撑在车身上。此外,还需在上述透明车顶板的下方滑动自如地设置遮阳板,以此在日照较强时遮挡来自车顶部的光线。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车辆的顶棚结构中,在沿着车身侧边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纵梁的上表面上,粘接固定有具有中空腔室轮廓部的车架侧部的上部车架部件,上述玻璃车顶板的侧边部固定在该上部车架部件上,同时设置有覆盖位于上述车架部件的内侧端部和车顶纵梁的下端部之间的部位的下部车架部件。此外,以比上述车顶纵梁更向车身内侧突出的状态予以设置的上车架部件的内侧端部设置有导槽,遮阳板(太阳板)沿着该导槽滑动自如地予以支撑,根据需要可从后方的卷轴拉出遮阳板,由此覆盖上述透明车顶板的下表面以遮挡日射光。但在具有上述内侧端部比车顶纵梁更向车身内部侧突出的上部车架部件,和覆盖位于该上车架部件的内侧端部和车顶纵梁的下端部之间的部位的下部车架部件的车架侧部固定有玻璃车顶板的侧边部时,因上述车架侧部位于上述玻璃车顶板的左右侧边部和车门的开口部之间,所以车顶部车宽方向的透光区域会变窄,由此会损害车室内部的开放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扩大车顶在车宽方向的透光区域,以获得优异的开放感的车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顶结构,包括具有形成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结构的纵梁外侧板和纵梁内侧板的左右一对车顶纵梁;覆盖位于上述两车顶纵梁之间的部位的透明车顶板;设置在该透明车顶板下方的遮阳板;滑动可能地支撑上述遮阳板的遮阳板保持部件;上述车顶纵梁的纵梁外侧板和纵梁内侧板,分别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且相互接合的车顶侧凸缘,该车顶侧凸缘、上述透明车顶板的侧边部和遮阳板保持部件,设置于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采用上述车顶结构,由于纵梁外侧板和纵梁内侧板的车顶侧凸缘、透明车顶板的侧边部和遮阳板保持部件,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重叠,由此可以防止因上述遮阳板保持部件比车顶侧凸缘更位于车身内侧而使上方的视野变窄,从而可扩大车顶在车宽方向上的透光区域,有效地改善车室内的开放感。在上述车顶结构中,上述透明车顶板的左右两侧边部可固定在上述纵梁外侧板的车顶侧凸缘的上表面,同时上述遮阳板保持部件,与上述纵梁外侧板的车顶侧凸缘相比,可在车辆外侧固定于纵梁内侧板的壁面。采用上述车顶结构,可通过防止遮阳板保持部件的内侧端部处于与车顶侧凸缘相比向车身内侧突出较大的状态,由此可充分扩大车顶在车宽方向上的透光区域,从而可更有效地改善车室内的开放感。在上述车顶结构中,设置于上述纵梁内侧板的车顶侧凸缘的基端部,与设置在上述纵梁外侧板上的车顶侧凸缘的基端部相比,可设置在向车身外侧偏移的位置。采用上述车顶结构,无需改变露出在车身外部的纵梁外侧板的形状,通过使固定上述遮阳板保持部件的纵梁内侧板的壁面位于车身外侧,即可切实地防止上述遮阳板保持部件的内部侧端部处于与车顶侧凸缘相比向车身内侧突出较大的状态,由此可以充分扩大车顶在车宽方向上的透光区域,从而可更有效地改善车室内的开放感。在上述车顶结构中,遮阳板保持部件可设置有固定在车顶纵梁的内侧板上的固定部和从该固定部向车身内侧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可设置有滑动自如地支撑上述遮阳板的侧端部的支撑槽部。采用上述车顶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遮阳板保持部件的突出部处于与车顶侧凸缘相比向车身内侧突出较大的状态,同时可以有效地确保固定在车顶纵梁的纵梁内侧板上的遮阳板保持部件的支撑刚性,而且可以通过设置于上述突出部的支撑槽部稳定地支撑遮阳板的侧端部。在上述车顶结构中,遮阳板保持部件可设置有与纵梁内侧板的车顶侧凸缘抵接的凸缘抵接部。采用上述车顶结构,由于遮阳板保持部件设置有与纵梁内侧板的车顶侧凸缘抵接的凸缘抵接部,可通过与凸缘抵接部抵接的上述车顶侧凸缘,以及固定上述固定部的纵梁内侧板的壁面,来支撑上述遮阳板保持部件,由此可以充分确保该遮阳板保持部件的支撑刚性,同时在上述支撑槽部稳定地支撑遮阳板。在上述车顶结构中,设置于上述遮阳板保持部件的支撑槽部的上壁面部,与上述纵梁内侧板的车顶侧凸缘的下表面相抵接。采用上述车顶结构,通过设置于遮阳板保持部件的支撑槽部的上壁面与纵梁内侧板的车顶侧凸缘的下表面抵接,可使上壁面作为凸缘抵接部予以利用,由此与在另外设置凸缘抵接部的结构相比,可以防止遮阳板保持部件趋于大型化,同时可以通过遮阳板保持部件所设置的固定部,以及遮阳板保持部件的突出部所设置的凸缘抵接部来稳定支撑遮阳板保持部件。在上述车顶结构中,透明车顶板的侧边部和遮阳板保持部件,可固定在车顶纵梁的车顶侧凸缘上。采用上述车顶结构,在由纵梁外侧板和纵梁内侧板的车顶侧凸缘重叠形成的高刚性部位,固定有透明车顶板和遮阳板保持部件,由此可通过较少的部件数,将具有规定重量的透明车顶板以及在遮阳板滑动移位时作用有规定负荷的遮阳板保持部件,稳定地支撑在车顶纵梁上,同时通过将上述透明车顶板和遮阳板以夹着车顶纵梁的车顶侧凸缘的状态相邻设置,由此无需增大车高即可充分确保车室内的高度。在上述车顶结构中,纵梁外侧板和纵梁内侧板之间可设置有纵梁加强部件,该纵梁加强部件可设置有被纵梁外侧板的车顶侧凸缘和纵梁内侧板的车顶侧凸缘所夹持的车顶侧凸缘。采用上述车顶结构,通过上述纵梁加强部件的加强作用,可以有效改善透明车顶板和遮阳板保持部件的支撑刚性,同时通过有效抑制车顶纵梁和车顶部整体的变形,可以有效防止因车顶部发生严重变形引起玻璃材料的透明车顶板发生破损,从而稳定地将该透明车顶板保持在车身上。在上述车顶结构中,还可包括将透明车顶板和遮阳板保持部件固定在车顶纵梁的车顶侧凸缘上的固定螺栓,以及与该固定螺栓紧固的螺母,上述固定螺栓和螺母的一方可固定在透明车顶板上,同时上述车顶侧凸缘和遮阳板保持部件可形成有上述固定螺栓的贯穿孔。采用上述车顶结构,可将透明车顶板和遮阳板保持部件以由固定螺栓正确定位的状态固定在车顶侧凸缘上,同时与另外设置用于在车顶纵梁上固定透明车顶板和遮阳板保持部件的固定部件的结构相比,可防止固定部件向车室内侧突出而破坏外观,或缩小乘客的上方视野。在上述车顶结构中,还可包括固定在车顶的上表面的左右部位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行李架,该行李架可设置有将其固定在上述车顶纵梁的车顶侧凸缘上的固定螺栓和与该固定螺栓紧固的螺母的任意一方,上述固定螺栓,贯穿上述透明车顶板的侧边部、上述车顶侧凸缘和上述遮阳板保持部件,并与上述螺母紧固,由此将行李架、透明车顶板和上述遮阳板保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具有形成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结构的纵梁外侧板和纵梁内侧板的左右一对车顶纵梁;    覆盖位于上述两车顶纵梁之间的部位的透明车顶板;    设置在上述透明车顶板下方的遮阳板;    滑动可能地支撑上述遮阳板的遮阳板保持部件;    上述车顶纵梁的纵梁外侧板和纵梁内侧板,分别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且相互接合的车顶侧凸缘,    上述车顶侧凸缘、上述透明车顶板的侧边部和上述遮阳板保持部件,设置于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谷安成坂根克己国广真吾田中和弘岩本麻美中浦真树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