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tomobile body. From the front side of the frame (50) and chassis (80) become the upper level department (A1), inclined part (A2) and the lower level department (A3), the upper level department (A1) extending along a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direction, inclined portion (A2) from the upper level department (A1) is back into the square to a degree, the lower the level of (A3) from the inclined part (A2) at the rear end of the rear in a generally horizontal direction. A transversely shaped first reinforcing member (90) extends rearward from the upper horizontal portion (A1), and the longitudinally shaped second reinforcing member (100) extends from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reinforcing member (90) to the bottom of the tilting portion (A2). A lower subframe support portion (31) for supporting the subframe (30) is provid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triangular cross section (Tr). Accordingly,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rame can be suppressed and easy to manuf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前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后的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左右的前部侧车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底架与这些前部侧车架相连续而从这些前部侧车架向后方延伸,由这些前部侧车架和底架支承副车架(sub-frame)。作为与这种车身前部结构相关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身前部结构中,由各车架(frame)构成上部水平部、倾斜部和下部水平部,其中,上部水平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倾斜部从该上部水平部的后端向后方形成向下坡度;下部水平部从该倾斜部的后端向后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在各车架的内部填充有发泡树脂。发泡树脂尤其是以倾斜部为中心填充。由于填充有发泡树脂,因此能够抑制在受到来自车身前方的冲击时倾斜部附近的车架弯曲。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车身前部结构,需要在各车架内填充发泡树脂,因此从提高组装车身时的可操作性的观点来看,存在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8813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车架的变形且容易制造的车身。【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车身前部结构具有:左右的前部侧车架,其形成为封闭截面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左右的底架,其从这些前部侧车架连续地向后方延伸;以及副车架,其由这些前部侧车架和底架支承,由所述前部侧车架和所述底架构成上部水平部、倾斜部和下部水平部构成,其中,所述上部水平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部从所述上部水平部的后端向后方形成向下坡度,所述下部水平部从该倾斜部的后端向后方沿大致水平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具有:左右的前部侧车架,其形成为封闭截面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底架,其从这些前部侧车架连续地向后方延伸;和副车架,其由这些前部侧车架和底架支承,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前部侧车架和所述底架构成上部水平部、倾斜部和下部水平部,其中,所述上部水平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部从所述上部水平部的后端向后方形成向下坡度,所述下部水平部从该倾斜部的后端向后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上部水平部和所述倾斜部之间的边界为呈弯曲状形成的上部弯曲部,所述倾斜部和所述下部水平部之间的边界为呈弯曲状形成的下部弯曲部,横壁状的第1加强部件从所述上部水平部向后方延伸,纵壁状的第2加强部件从所述第1加强部件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倾斜部的底部,在所述上部弯曲部的附近,由所述倾斜部、所述第1加强部件和所述第2加强部件形成从侧面观察时呈三角截面状的三角截面部,在所述三角截面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承所述副车架的前部副车架支承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05 JP 2015-197547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具有:左右的前部侧车架,其形成为封闭截面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底架,其从这些前部侧车架连续地向后方延伸;和副车架,其由这些前部侧车架和底架支承,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前部侧车架和所述底架构成上部水平部、倾斜部和下部水平部,其中,所述上部水平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部从所述上部水平部的后端向后方形成向下坡度,所述下部水平部从该倾斜部的后端向后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上部水平部和所述倾斜部之间的边界为呈弯曲状形成的上部弯曲部,所述倾斜部和所述下部水平部之间的边界为呈弯曲状形成的下部弯曲部,横壁状的第1加强部件从所述上部水平部向后方延伸,纵壁状的第2加强部件从所述第1加强部件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倾斜部的底部,在所述上部弯曲部的附近,由所述倾斜部、所述第1加强部件和所述第2加强部件形成从侧面观察时呈三角截面状的三角截面部,在所述三角截面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承所述副车架的前部副车架支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3加强部件,该第3加强部件与所述下部弯曲部相邻来抑制所述下部弯曲部向上下方向的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以沿前后方向观察车身时的截面为基准,所述倾斜部的截面面积比所述上部水平部的截面面积大,所述第2加强部件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前部侧车架的上表面即侧车架上表面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呈向上方开口的大致U字状,且由底架底部和从该底架底部的左右竖立的左右的底架侧壁部构成,所述第2加强部件具有: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智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