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至少形成有顶举部和捆绑钩安装部中的一方的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中所使用的车身上,设有顶举部(顶举位置)及捆绑钩安装部(钩部卡合孔等),其中,顶举部在使用千斤顶顶举车辆时与千斤顶卡合,捆绑钩安装部用于在用拖车等搬运车辆时,勾住捆绑绳的钩部以将车辆固定在装货台面上。作为设有顶举部及捆绑钩安装部的车身结构,已知如下一种结构:在离前轮较近的位置设有强度部件,在作为该强度部件中的一个的前围板下横向构件的下表面上焊接有杯状的安装支架,在该安装支架上形成有用于与捆绑钩卡合的长孔,并且,通过使长孔的开口边缘部向内侧折成直角来提高开口边缘的刚度,从而也可以利用安装支架作为顶举位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58-76340号然而,在车身后部,在应该设置捆绑钩安装部或顶举部的较低位置,不存在如前围板横向构件那样具有较高刚度的车身车架。因此,无法在车身后部设置捆绑钩安装部及顶举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采用该车身后部结构,能够在车身后部的较低位置配置捆绑钩安装部或顶举部,而能够支承顶举时向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后板骨架,其具有后外板及后内板,所述后外板及所述后内板沿着后底板的后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相互接合而形成封闭截面;以及盒体结构部,其形成在所述后板骨架的下方,与所述后板骨架协同构成箱形,在所述盒体结构部的底部,形成有顶举部和捆绑钩安装部中的至少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27 JP 2015-0662461.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后板骨架,其具有后外板及后内板,所述后外板及所述后内板沿着后底板的后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相互接合而形成封闭截面;以及盒体结构部,其形成在所述后板骨架的下方,与所述后板骨架协同构成箱形,在所述盒体结构部的底部,形成有顶举部和捆绑钩安装部中的至少一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结构部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为,在上部其与所述后板骨架的下部相同,并向下方逐渐变短,在所述盒体结构部的底部形成有所述顶举部及捆绑钩安装用的卡合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骨架构成后备箱盖开口的下部骨架,还具有:至少1个隔板,其在所述后板骨架的内部与车宽方向垂直,用于加强所述后板骨架;以及锁销固定部,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泽隆之,三井淳,北川明宏,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