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254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2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两个机舱前立梁;两个焊接接头,两个所述焊接接头一一对应地设在两个所述机舱前立梁的上端,每个所述焊接接头上均具有第一焊接翻边和第二焊接翻边;两个机舱上边梁,两个所述机舱上边梁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接头的所述第一焊接翻边面贴合且焊接固定;机舱前部上横梁,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接头的所述第二焊接翻边面贴合且焊接固定;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为一体成型的铝合金部件,且与两个所述机舱前立梁均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结构,焊接强度高,车身前部组件的整体强度和前碰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车身前部结构多用型材焊接相连而形成,型材一般都构造为中空结构,在将多个型材焊接相连时,多个型材之间均为线接触,焊接强度低,使得车身前部结构的强度不够,易在焊接区域断裂,严重影响整车的安全性,且前保险杠多为拼接而成,强度低,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强度高的车身前部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两个机舱前立梁;两个焊接接头,两个所述焊接接头一一对应地设在两个所述机舱前立梁的上端,每个所述焊接接头上均具有第一焊接翻边和第二焊接翻边;两个机舱上边梁,两个所述机舱上边梁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接头的所述第一焊接翻边面贴合且焊接固定;机舱前部上横梁,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接头的所述第二焊接翻边面贴合且焊接固定;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为一体成型的铝合金部件,且与两个所述机舱前立梁均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前部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的焊接均可以形成面接触,焊接处的焊接面积大,焊接强度高,且一体成型的前保险杠的内应力更小,强度高,且吸能效果好,质量轻,车身前部组件的整体强度和前碰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身前部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接头为矩形框体结构且具有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一焊接翻边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面上,所述第二焊接翻边设置在所述第二焊接面上。优选地,所述机舱上边梁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面贴合并焊接固定,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焊接面贴合并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机舱上边梁的侧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翻边在焊接前保持第一间隙,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侧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焊接翻边在焊接前保持第二间隙;所述机舱上边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面在焊接前保持第三间隙,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焊接面在焊接前保持第四间隙。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为H1,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为H2,所述第三间隙的宽度为H3,所述第四间隙的宽度为H4,且满足:0.3mm≤H1≤0.8mm,0.3mm≤H2≤0.8mm,0.3mm≤H3≤0.8mm,0.3mm≤H4≤0.8mm。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焊接面上均设有两个左右间隔开的所述第一焊接翻边,每个所述焊接接头的两个所述第一焊接翻边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机舱上边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焊接固定;每个所述第二焊接面上均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开的所述第二焊接翻边,每个所述焊接接头的两个所述第二焊接翻边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焊接固定。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部和保险杠加强部,所述保险杠本体部为中空结构,所述保险杠加强部沿所述前保险杠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部内部,所述保险杠本体部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折弯形成保险杠弯折部。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保险杠加强部具有波浪形结构。优选地,所述波浪形结构为多个且上下间隔开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部内,每个所述波浪形结构的前沿与所述保险杠本体部的前壁固定且后沿与所述保险杠本体部的后壁固定。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所述机舱上边梁、所述焊接接头和所述机舱前立梁均为铝合金件。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焊接接头的断面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保险杠的端面图。附图标记:车身前部结构1,焊接接头11,第一焊接面111,第二焊接面112,第一焊接翻边113,第二焊接翻边114,机舱前立梁12,机舱上边梁13,机舱前部上横梁14,前保险杠15,保险杠本体部151,保险杠加强部152,波峰1521,波谷1522,保险杠弯折部1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参照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前部组件1,如图1-图5所示,车身前部组件1包括两个机舱前立梁12(图中只示出了一个)两个焊接接头11(图中只示出了一个)、两个机舱上边梁13(图中只示出了一个)、机舱前部上横梁14和前保险杠15。两个机舱前立梁12可以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两个焊接接头1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机舱前立梁12的上端,每个焊接接头11上均具有第一焊接翻边113和第二焊接翻边114,两个机舱上边梁13分别与两个焊接接头11的第一焊接翻边113面贴合且焊接固定,机舱前部上横梁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焊接接头11的第二焊接翻边114面贴合且焊接固定,前保险杠15为一体成型的铝合金部件,比如前保险杠15可以为铝合金件挤压成型,且前保险杠15与两个机舱前立梁12均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前部组件1,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焊接接头11,使得机舱前立梁12、机舱上边梁13和机舱前部上横梁14之间的焊接均可以形成面接触,焊接处的焊接面积大,焊接强度高,且一体成型的前保险杠15的内应力更小,强度较相关技术中的保险杠大大提升,且吸能效果好,质量轻,车身前部组件1的整体强度和前碰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机舱前部上横梁14、机舱上边梁13、焊接接头11和机舱前立梁12可以均为铝合金件。由此,车身前部组件1的质量轻,有益于提升整车的轻量化水平。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焊接接头11可以为矩形框体结构,且焊接接头11可以与机舱前立梁12的四个面分别面面贴合固定,焊接接头11可以与机舱前立梁12面面接触固定,焊接接头11上具有第一焊接面111,第一焊接翻边113设置在第一焊接面111上,焊接接头11上还具有第二焊接面112,第二焊接翻边114设置在第二焊接面112上。也就是说,焊接接头11可以套设在机舱前立梁12外,且焊接接头11的四个内表面可以与机舱前立梁12的四个外表面一一对应地焊接相连,由此,焊接接头11与机舱前立梁12的连接更为牢固。进一步地,机舱上边梁13的端面与第一焊接面111贴合,机舱上边梁13与其端面相邻的侧面与第一焊接翻边113面贴合且焊接固定,机舱前部上横梁14的端面与第二焊接面112贴合,机舱前部上横梁14与其端面相邻的侧面与第二焊接翻边114面贴合且焊接固定。也就是说,在焊接时,将焊接接头11与机舱前立梁12面接触焊接固定,再将机舱上边梁13的端面止抵第一焊接面111,此时机舱上边梁13的侧面与第一焊接翻边113面接触,将机舱上边梁13与第一焊接翻边113面接触的地方焊接,即可实现机舱上边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机舱前立梁;两个焊接接头,两个所述焊接接头一一对应地设在两个所述机舱前立梁的上端,每个所述焊接接头上均具有第一焊接翻边和第二焊接翻边;两个机舱上边梁,两个所述机舱上边梁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接头的所述第一焊接翻边面贴合且焊接固定;机舱前部上横梁,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接头的所述第二焊接翻边面贴合且焊接固定;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为一体成型的铝合金部件,且与两个所述机舱前立梁均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机舱前立梁;两个焊接接头,两个所述焊接接头一一对应地设在两个所述机舱前立梁的上端,每个所述焊接接头上均具有第一焊接翻边和第二焊接翻边;两个机舱上边梁,两个所述机舱上边梁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接头的所述第一焊接翻边面贴合且焊接固定;机舱前部上横梁,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接头的所述第二焊接翻边面贴合且焊接固定;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为一体成型的铝合金部件,且与两个所述机舱前立梁均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接头为矩形框体结构且具有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一焊接翻边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面上,所述第二焊接翻边设置在所述第二焊接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上边梁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面贴合并焊接固定,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焊接面贴合并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上边梁的侧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翻边在焊接前保持第一间隙,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侧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焊接翻边在焊接前保持第二间隙;所述机舱上边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面在焊接前保持第三间隙,所述机舱前部上横梁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焊接面在焊接前保持第四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为H1,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杰姜玥段兴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