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汽 车、尤其是用于汽车后端的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DE 197 37 740 Al公开了 一种具有空心型材支承构件的自承 式汽车车身,通过这些支承构件形成两个沿汽车纵向前后排列的U形框架,这些框架与车身立柱以及底部相辅相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汽车、尤其可用于汽车后 端的车身结构,借助该车身结构可改善汽车或者汽车后端在C立柱 区域内的抗扭刚度,并且在该区域内实现有利力通量。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加以解决。 从属权利要求包含其它有利的特征。按照本专利技术建议,内侧加固板在C立柱区域内与车顶框架横 梁、车顶框架侧梁以及后方密封槽侧壁连接,该内侧加固板与另一 个外侧加固板相对布置,这两个加固冲反构成所谓的立柱型材,并且 固定在车身结构的车轮罩上,其中,通过邻接的内支架将内侧加固 板支撑地保持于汽车纵梁上,汽车底板中的两个横梁连接在该纵梁 上,这些横梁在内支架的支撑基础的区域内布置于纵梁上或者紧邻 支撑基础。利用车顶框架横梁、构成立柱型材的加固板以及内支架, 形成 ...
【技术保护点】
车身结构,尤其是用于汽车后端的车身结构,包括车顶框架横梁,该车顶框架横梁带有分别连接在端部上的前方车顶框架侧梁与后方密封槽侧壁,C立柱连接在所述车顶框架横梁与所述车顶框架侧梁的节点处且分别固定于一个车轮罩上,与汽车纵梁连接的位于底板侧的横梁在所述C立柱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立柱(8)区域内分别有一个内侧加固板(14)与所述车顶框架横梁(10)、所述车顶框架侧梁(11)以及所述后方密封槽侧壁(12)连接,该内侧加固板(14)与另一个外侧加固板(15)相对布置,且这两个加固板(14,15)构成立柱型材并且固定于车身结构的车轮罩(3)上,其中,所述内侧加固板(15)通过相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瓦尔特,JC施特雷特尔,H哈尔韦格,R奥格贾努,
申请(专利权)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