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247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在该电池固定结构中,以夹持电池收容部的电池支承壁的方式来配置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其中,电池收容部通过使车身后部的底板向下凹进而形成,上部加强板具有向下凹进的第1凹部,下部加强板具有向上凹进的第2凹部,第1凹部、电池支承壁和第2凹部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被焊接,电池通过固定件固定于上部加强板。因此,能够以不利用车身框架的、重量轻的结构来牢固地支承作为重量物的电池,而且能够通过用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对电池收容部进行加强来提高车身后部的刚性。

Battery fixing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battery fixing structure. The fixing structure of the battery, by holding the cell wall supporting the battery accommodating part way to configure the upper reinforcing plate and a lower reinforcing plate, wherein, the battery accommodating part through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rear body is concave downward, the upper reinforcing plate has a downward recessed recess first, lower part of the reinforcing plate has a concave upward in the second recess, the recess, first are welded to overlap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battery supporting wall and the second concave part of the battery through the fixed part is fixed to the upper reinforcing plate.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use the body frame structure and light weight to firmly support as the weight of the battery, but also by strengthening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reinforcing plate to strengthen to improve the rigidity of the rear part of the vehicle battery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固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电池固定于电池收容部的电池固定结构,该电池收容部是将车身后部的底板(floorpanel)向下凹进而形成。
技术介绍
根据下述的专利文献1已知一种结构,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框架和车身侧壁之间形成向下凹进的空间部,用架设于车身框架和车身侧壁之间的固定部件从上方按压配置于该空间部的电池,而将该电池固定。另外,根据下述的专利文献2已知一种结构,在由左、右后侧车架、连接左、右后侧车架的前部之间的后横梁(rearcrossmember)、连接左、右后侧车架的后部之间的后端部横梁(rearendcrossmember)包围的后底盘(rearfloorpan)上形成有向下凹进的凹部,利用架设于后横梁和后端部横梁之间的跨设构件从上方按压配置于凹部的电池,而将该电池固定。另外,根据下述的专利文献3已知一种结构,将电池固定在从上方覆盖后车架的底板的上表面,并由后车架承载电池的重量。另外,根据下述的专利文献4已知一种结构,将电池固定在从上方覆盖横梁的底板的上表面,并由横梁承载电池的重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报第4029445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报第4752482号专利文献3:日本技术专利公开公报平3-256号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报第4259694号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4记载的技术中,均是利用车身框架固定电池,因此会产生设置电池的位置受到限制而导致设计自由度降低的问题。因此,可考虑不利用车身框架,而是将电池固定于使车身后部的底板向下凹进而形成的电池收容部,但这样会有如下担忧,即,强度比车身框架低的底板不能够牢固地支承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利用车身框架而是以重量轻的结构将电池牢固地支承于底板的电池固定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在电池固定结构中,以夹持电池收容部的电池支承壁的方式配置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其中,所述电池收容部通过使车身后部的底板向下凹进而形成,所述上部加强板具有向下凹进的第1凹部,所述下部加强板具有向上凹进的第2凹部,所述第1凹部、所述电池支承壁和所述第2凹部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接合,电池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上部加强板。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电池固定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电池收容部具有一对侧壁,该一对侧壁从所述电池支承壁的底壁的车宽方向两端向上方延伸来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形成为槽状且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的电池固定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电池支承壁具有:前壁,其从所述底壁的前端向上方延伸;倾斜壁,其从所述底壁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所述下部加强板具有形成为向上凹进的槽状,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3凹部,所述第1凹部、所述倾斜壁和所述第3凹部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接合,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3凹部之间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凸棱附近固定有牵引钩。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3的电池固定结构的基础上,所述上部加强板的前端被接合于所述前壁的后表面,在所述前壁和所述底壁的角部、与所述上部加强板之间形成封闭截面的空间。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3的电池固定结构的基础上,所述下部加强板的前端被接合于所述前壁的前表面,在所述前壁和所述底壁的角部、与所述下部加强板之间形成封闭截面的空间。此外,实施方式的行李厢底板16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底板,实施方式的凹部19b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1凹部,实施方式的凹部21b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2凹部,实施方式的凹部21c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3凹部,实施方式的固定杆23和按压板24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固定件。根据技术方案1的电池固定结构,以夹持电池收容部的电池支承壁的方式配置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其中,电池收容部通过使车身后部的底板向下凹进而形成,上部加强板具有向下凹进的第1凹部,下部加强板具有向上凹进的第2凹部,第1凹部、电池支承壁和第2凹部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接合,电池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上部加强板,因此,能够以不利用车身框架的、重量轻的结构来牢固地支承作为重量物的电池,而且能够通过用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对电池收容部进行加强,来提高车身后部的刚性。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电池收容部具有从电池支承壁的底壁的车宽方向两端向上方延伸来与底板相连接的一对侧壁,第1凹部和第2凹部形成为槽状且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因此,电池的重量能够从底壁经由侧壁有效地传递至底板,而支承电池。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电池支承壁具有:前壁,其从底壁的前端向上方延伸;倾斜壁,其从底壁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下部加强板具有形成为向上凹进的槽状,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3凹部,第1凹部、倾斜壁和第3凹部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接合,在形成于相邻的所述第3凹部之间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凸棱附近固定有牵引钩,因此,在牵引时使从牵引钩输入下部加强板的载荷分散到电池支承壁的倾斜壁和上部加强板,而能够牢固地进行支承。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上部加强板的前端被接合于前壁的后表面,在前壁和底壁的角部与上部加强板之间形成封闭截面的空间,因此,能够有效提高电池收容部的强度。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的结构,下部加强板的前端被接合于前壁的前表面,在前壁和底壁的角部与下部加强板之间形成封闭截面的空间,因此,能够有效提高电池收容部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的车身后部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2方向的向视图。图3表示从图2中拆下电池后的状态的图。图4是沿着图2的4-4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图2的5方向的向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6行李厢底板(底板);17电池收容部;17b前壁;17c倾斜壁;17d侧壁;17e电池支承壁;18电池;19上部加强板;19b凹部(第1凹部);21下部加强板;21b凹部(第2凹部);21c凹部(第3凹部);21f凸棱;23固定杆(固定件);24按压板(固定件);27牵引钩;α空间;β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和上下方向是以就座于驾驶席的乘员为基准进行的定义。如图1所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侧车架12、12的前端与沿着汽车的左右两侧部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梁11、11的后端连接,左、右后侧车架12、12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之间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横梁13连接,并且左、右后侧车架12、12的后端部的上方位置之间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端部横梁14连接。比后横梁13更靠前方的左、右后侧车架12、12之间由后底板15连接,比后横梁13更靠后方的左、右后侧车架12之间由行李厢底板16连接。在行李厢底板16的后半部形成有向下凹进的电池收容部17,在该电池收容部17固定有向车载的电气机器供给电力的长方体状的电池18。如图2~图5所示,电池收容部17具有:大致水平方向的底壁17a;前壁17b,其从底壁17a的前端向上方立起,并与行李厢底板16连接;倾斜壁17c,其从底壁17a的后端向后上方倾斜;和左、右侧壁17d、17d,其连接底壁17a、前壁17b和倾斜壁17c的、在车宽方向的两端,且向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池固定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以夹持电池收容部(17)的电池支承壁(17e)的方式来配置上部加强板(19)和下部加强板(21),其中,所述电池收容部(17)通过使车身后部的底板(16)向下凹进而形成,所述上部加强板(19)具有向下凹进的第1凹部(19b),所述下部加强板(21)具有向上凹进的第2凹部(21b),所述第1凹部(19b)、所述电池支承壁(17e)和所述第2凹部(21b)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接合,电池(18)通过固定件(23、24)被固定于所述上部加强板(19)。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2 JP 2016-0033721.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以夹持电池收容部(17)的电池支承壁(17e)的方式来配置上部加强板(19)和下部加强板(21),其中,所述电池收容部(17)通过使车身后部的底板(16)向下凹进而形成,所述上部加强板(19)具有向下凹进的第1凹部(19b),所述下部加强板(21)具有向上凹进的第2凹部(21b),所述第1凹部(19b)、所述电池支承壁(17e)和所述第2凹部(21b)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接合,电池(18)通过固定件(23、24)被固定于所述上部加强板(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收容部(17)具有一对侧壁(17d),该一对侧壁(17d)从所述电池支承壁(17e)的底壁(17a)的车宽方向两端向上方延伸来与所述底板(16)相连接,所述第1凹部(19b)和所述第2凹部(21b)形成为槽状且沿着车宽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桦山昌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