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6994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及汽车,其中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蓄电池,该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包括蓄电池压板、两个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蓄电池压板、两个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首尾相连围成“口”字形并套设在蓄电池外围,两个第一拉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蓄电池压板的两端,两个第一拉杆的另一端分别挂钩在第二拉杆的两端。该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可以避免蓄电池横向布置的情况下拉杆在汽车后碰过程中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汽车蓄电池的安放位置及固定方式对汽车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紧固汽车蓄电池的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用于紧固汽车蓄电池的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2,现有技术中,该固定装置200包括一位于蓄电池100上表面的蓄电池压板210和一对位于蓄电池100两侧的蓄电池拉杆220,两根蓄电池拉杆220安装在位于蓄电池100底部的蓄电池固定支架300上,两根蓄电池拉杆220具体是挂靠在蓄电池固定支架300两侧的孔洞里。在上述固定装置中,蓄电池横向布置,汽车在后碰过程中会出现蓄电池因为惯性作用而撞击拉杆,导致蓄电池固定支架上的固定孔变形,拉杆脱离原先位置,进而导致蓄电池离开原来的固定位置,安全碰撞被扣分的情况;蓄电池纵向布置,又导致机舱内布置空间不足,且蓄电池支架悬挂在纵梁外侧,导致蓄电池支架动刚度不满足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使蓄电池横向布置的情况下拉杆在碰撞过程中不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使蓄电池横向布置的情况下拉杆在碰撞过程中不脱离。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蓄电池,固定装置包括蓄电池压板、两个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蓄电池压板、两个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首尾相连围成“口”字形并套设在蓄电池外围,两个第一拉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蓄电池压板的两端,两个第一拉杆的另一端分别挂钩在第二拉杆的两端。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蓄电池压板位于蓄电池的顶部,第二拉杆位于蓄电池的底部,两个第一拉杆分别位于蓄电池的两侧。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包括两个L型板,两个L型板横截面呈“L”字型,两个L型板分别设置于蓄电池压板两端,两个L型板的外表面贴合在蓄电池压板的下表面上,两个L型板的内表面贴合在蓄电池的外表面上。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相连的一端形成有呈鱼钩状的第一钩部,第二拉杆的两端都形成有呈鱼钩状的第二钩部,第一拉杆的第一钩部挂钩在第二拉杆的第二钩部上。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拉杆的第一钩部开口朝上,第二拉杆的第二钩部开口朝下,第一拉杆的第一钩部从第二拉杆的下方挂钩在第二拉杆的第二钩部上。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拉杆的第一钩部与第一拉杆的主体形成为30°至60°的夹角,第二拉杆的第二钩部与第二拉杆的主体形成为60°至90°的夹角。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固定装置还包括蓄电池固定支架,第二拉杆焊接固定在蓄电池固定支架上,第二拉杆两端的两个第二钩部凸出于蓄电池固定支架的外侧。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蓄电池固定支架固定在汽车的左前纵梁上。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均呈细长杆状。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蓄电池压板上形成有加强板。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第一拉杆直接钩连在第二拉杆上,且为挂钩相互固定,所以在蓄电池横向布置的情况下,在碰撞过程中,蓄电池因为惯性前移产生的作用力是整体作用在各个拉杆上,避免了局部受力变形,可以更好的保护蓄电池在碰撞过程中位置不改变。即使汽车在后碰过程中蓄电池因为惯性作用而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第一拉杆上使第一拉杆变形,第一拉杆也不易与第二拉杆脱离,从而避免了冲击力导致固定孔变形使得拉杆脱离原先位置,进而蓄电池脱离位置,安全碰撞被扣分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紧固汽车蓄电池的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用于紧固汽车蓄电池的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下文简称“固定装置”)500,用于固定蓄电池40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请参照图3至图5,固定装置500包括蓄电池压板510、两个第一拉杆520和第二拉杆530,蓄电池压板510、两个第一拉杆520和第二拉杆530首尾相连围成“口”字形并环绕设置在蓄电池400外围,两个第一拉杆52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蓄电池压板510的两端,两个第一拉杆520的另一端分别挂钩在第二拉杆530的两端。蓄电池压板510位于蓄电池400的顶部,第二拉杆530位于蓄电池400的底部,两个第一拉杆520分别位于蓄电池400的两侧。第一拉杆520与第二拉杆530相连的一端形成有呈鱼钩状的第一钩部521,第二拉杆530的两端都形成有呈鱼钩状的第二钩部531,第一拉杆520的第一钩部521挂钩在第二拉杆530的第二钩部531上。第一拉杆520直接挂钩在第二拉杆530上,且第一钩部521和第二钩部531相互挂钩固定,所以在蓄电池400横向布置的情况下,即使汽车在后碰过程中蓄电池400因为惯性作用而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第一拉杆520上使第一拉杆520变形,第一拉杆520也不易与第二拉杆530脱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拉杆520的第一钩部521开口朝上,第二拉杆530的第二钩部531开口朝下,第一拉杆520的第一钩部521从第二拉杆530的下方挂钩在第二拉杆530的第二钩部531上。优选的,第一拉杆520的第一钩部521与第一拉杆520的杆体形成为30°至60°的夹角,第二拉杆530的第二钩部531与第二拉杆530的杆体形成为60°至90°的夹角。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增强第二拉杆530对第一拉杆520的约束效果,使得即使第一拉杆520受到来自蓄电池400的比较大的冲击力而产生比较大的形变,第一拉杆520的第一钩部521也不可能脱离第二拉杆530的第二钩部531。作为优选的实例,固定装置500还包括两个L型板540,两个L型板540横截面呈“L”字型,两个L型板540分别设置于蓄电池压板510两端,两个L型板540的外表面贴合在蓄电池压板510的下表面上,两个L型板540的内表面贴合在蓄电池400的外表面上。优选的,两个L型板540固定安装在蓄电池压板510上,例如,两个L型板540焊接固定在蓄电池压板510上。作为优选的实例,蓄电池固定装置500还包括蓄电池固定支架600,第二拉杆530例如焊接固定在蓄电池固定支架600上,第二拉杆530两端的两个第二钩部531凸出于蓄电池固定支架600的外侧,以利于与两个第一拉杆520的第一钩部521形成挂钩固定。蓄电池固定支架600固定在汽车的左前纵梁上。优选的,每一第一拉杆520和第二拉杆530均呈细长杆状。优选的,蓄电池压板510上形成有加强板511。加强板511防止蓄电池压板510变形量过大,且增强蓄电池压板510的强度。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的蓄电池固定装置500,第二拉杆530是整体贯穿并固定至蓄电池固定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500),用于固定蓄电池(400),所述固定装置(500)包括蓄电池压板(510)和两个第一拉杆(5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拉杆(530),所述蓄电池压板(510)、所述两个第一拉杆(520)和所述第二拉杆(530)首尾相连围成“口”字形并环绕设置在所述蓄电池(400)外围,所述两个第一拉杆(52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蓄电池压板(510)的两端,所述两个第一拉杆(520)的另一端分别挂钩在所述第二拉杆(530)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500),用于固定蓄电池(400),所述固定装置(500)包括蓄电池压板(510)和两个第一拉杆(5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拉杆(530),所述蓄电池压板(510)、所述两个第一拉杆(520)和所述第二拉杆(530)首尾相连围成“口”字形并环绕设置在所述蓄电池(400)外围,所述两个第一拉杆(52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蓄电池压板(510)的两端,所述两个第一拉杆(520)的另一端分别挂钩在所述第二拉杆(530)的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压板(510)位于所述蓄电池(400)的顶部,所述第二拉杆(530)位于所述蓄电池(400)的底部,所述两个第一拉杆(520)分别位于所述蓄电池(400)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00)包括两个L型板(540),两个所述L型板(540)横截面呈“L”字型,两个所述L型板(540)分别设置于所述蓄电池压板(510)两端,两个所述L型板(540)的外表面贴合在所述蓄电池压板(510)的下表面上,两个所述L型板(540)的内表面贴合在所述蓄电池(400)的外表面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520)与所述第二拉杆(530)相连的一端形成有呈鱼钩状的第一钩部(521),所述第二拉杆(530)的两端都形成有呈鱼钩状的第二钩部(531),所述第一拉杆(520)的第一钩部(521)挂钩在所述第二拉杆(530)的第二钩部(5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风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