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82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确实地进行负载的传递的车辆的门结构。后部侧侧门(1)包括:内部面板(2);以及长条状的门梁(4),安装于内部面板(2)的车体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且沿车体的前后方向配设。门梁(4)包括:第一托架(10)的第一板部(11),具备与沿车宽方向的轴交叉的第一面;以及第二托架(20)的车宽方向板部(21),具备与沿车体的前后方向的轴交叉的第二面。门梁(4)经由第一板部(11)及第二板部(12)的双方而与内部面板(2)接合。

D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oor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capable of delivering loads reliably. The rear side side door (1) includes an inner panel (2); and a long strip of door beams (4), mount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body of the car body of the inner panel (2), and disposed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of the vehicle body. The door beam (4) includes a first bracket (10) of the first plate portion (11), with a cross and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to the axis of the first bracket (20); and the second plate part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21), with the second surface and the cross axi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body before and after. The door beam (4) engages with the inner panel (2) via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plate portion (11) and the second plate (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门结构。
技术介绍
以前,有如下侧门(sidedoor),其具备当从车辆的门的侧方施加负载时,将所施加的负载传递到门的内部面板的管杆(pipebar)(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侧门的内部具有沿前后方向配置的管杆,管杆(门梁)的端面经由托架而连接于内部面板。[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4-111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所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在从车辆的侧方施加的负载大的情况下,托架从内部面板剥离,而有时施加到管杆的负载无法传递到内部面板。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确实地进行负载的传递的车辆的门结构。[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1)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门结构具备将形成于车体的开口开闭的门(例如实施方式的后部侧侧门1),所述门包括:内部面板(例如实施方式的内部面板2);以及长条状的门梁(例如实施方式的门梁4),安装于所述内部面板的所述车体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且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配设,所述门梁包括:第一面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托架10的第一板部11),具备与沿车宽方向的轴交叉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托架20的车宽方向板部21),具备与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的轴交叉的第二面,所述门梁经由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双方而与所述内部面板接合。(2)而且,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门结构中,也可在比所述内部面板靠车宽方向的内侧,设置着分别接合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衬板(patch)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衬板构件60)。(3)而且,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门结构中,所述内部面板也可包括:与所述第一面大致平行配置的内部面板第一面(例如实施方式的内部面板2的第一抵接部2A),与所述第二面大致平行配置的内部面板第二面(例如实施方式的内部面板2的第二抵接部2B),以及将所述内部面板第一面与所述内部面板第二面连接的内部面板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内部面板连接部2C),所述衬板构件包括:与所述内部面板第一面大致平行配置的衬板第一面(例如实施方式的衬板构件60的衬板第一构件61),与所述内部面板第二面大致平行配置的衬板第二面(例如实施方式的衬板构件60的衬板第二构件62),以及将所述衬板第一面与所述衬板第二面连接的衬板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衬板连接部63),所述第一面、所述内部面板第一面及所述衬板第一面接合,所述第二面、所述内部面板第二面及所述衬板第二面接合,所述衬板连接部与所述内部面板连接部隔开配置。(4)而且,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门结构中,也可在所述门梁分别连接着具有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托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托架10)、及具有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托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托架20),所述第一托架、所述第二托架及所述门梁于与沿车宽方向的轴交叉的面接合。(5)而且,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门结构中,也可在所述门梁与所述内部面板之间配置着第三托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三托架30),所述车辆的门结构包括:第一接合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合构件73),将所述门梁、所述第三托架及所述内部面板接合;以及第二接合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接合构件74),在从所述第一接合构件沿所述门梁的长边方向延长的位置将所述第三托架与所述内部面板接合。(6)而且,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门结构中,所述门也可包括:配设于所述内部面板的外侧的外部面板(例如实施方式的外部面板5),以及在所述内部面板与所述外部面板之间抵接于所述外部面板的第四托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四托架40),所述第四托架配置于所述内部面板与所述外部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距离为最大的位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所述(1)的构成,门梁经由第一面构件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构件的第二面的双方而与内部面板接合。而且,第一面构件与第二面构件以不同的角度配置,门梁在不同角度的两个面接合。因此,与接合着门梁的面仅为单方的情况相比,从车辆的侧方施加负载时的来自门梁的输入负载的一方作为门梁的剪切方向,另一方作为拉伸方向而作用于接合部位,因而能够确实且稳定地承受负载。因此,能够确实地进行负载的传递。根据所述(2)的构成,门中设置着分别接合于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衬板构件。假如在未设置衬板构件的情况下,施加大的负载时,有第一面与第二面中的其中一面或两面从接合部位断裂的担心。就该方面而言,因在比内部面板靠车内侧处,设置着分别接合于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衬板构件,所以能够利用内部面板与衬板构件协动而承受负载。因此,能够防止从接合部位断裂,从而能够确实且稳定地承受负载。根据所述(3)的构成,内部面板第一面与衬板第一面及内部面板第二面与衬板第二面分别接合。该情况下,如果衬板连接部与内部面板连接部抵接,则必须将衬板构件的成型精度提高得相当高,在成型精度低的情况下,接合会变得不稳定,从而存在无法确实承受负载的可能性。就该方面而言,因衬板连接部与内部面板连接部隔开,所以不要求高成型精度,因内部面板第一面与衬板第一面及内部面板第二面与衬板第二面能够分别接合,所以能够确实地承受负载。而且,即便假如对内部面板施加负载而产生裂开这样的变形,由于衬板连接部与内部面板连接部隔开,所以能够抑制衬板构件的与内部面板相同的变形,因而结果能够抑制内部面板的变形。根据所述(4)的构成,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及门梁于与沿车宽方向的轴交叉的面接合,因而能够有效率地阻挡从侧方施加负载时的负载。而且,通过将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作为第一托架及第二托架这样的不同的托架,而负载不易集中于一面。因此,能够防止从接合部位断裂,从而能够确实且稳定地承受负载。根据所述(5)的构成,第一接合构件将门梁、第三托架及内部面板接合,第二接合构件将第三托架与内部面板接合。因此,利用第三托架来增强内部面板,来自门梁的负载从第一接合构件传递到第三托架与内部面板,而不会直接传递至第二接合构件。因此,因能够充分用完各构件的承载能力,所以能够以最小限度的构件确实且稳定地承受负载。根据所述(6)的构成,第四托架配置于内部面板与外部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距离为最大的位置,由此有效率地抑制从侧方施加负载时最初所产生的外部面板的变形,能够减轻对门梁的负载。而且,能够抑制行驶中的外部面板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的门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车辆的门结构的部分断裂立体图。图3是车辆的门结构的前端部附近的平剖视图。图4是车辆的门结构的要部分解立体图。图5(A)是门梁的后端部附近的立体图,图5(B)是门梁的后端部附近的剖视图。图6是第四托架附近的正剖视图。[符号的说明]1:后部侧侧门2:内部面板2a、2b、11a、4a、13a、21a、22a、61a、62a:贯通孔2A:第一抵接部2B:第二抵接部2C:内部面板连接部3:增强构件4:门梁4b:梁侧后部贯通孔4A:门梁本体4B:前端部4B1:内侧板前端部4C:后端部5:外部面板10:第一托架11:第一板部12:第二板部13:第三板部20:第二托架21:车宽方向板部22:前后方向板部23:连接部30:第三托架31:板构件32:前部贯通孔33:后部贯通孔40:第四托架41:第四托架本体42:上侧接合部43:下侧接合部44:突出部60:衬板构件61:衬板第一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门结构,具备将形成于车体的开口开闭的门,所述车辆的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门包括:内部面板;以及长条状的门梁,安装于所述内部面板的所述车体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且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配设,所述门梁包括:第一面构件,具备与沿车宽方向的轴交叉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构件,具备与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的轴交叉的第二面,所述门梁经由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双方而与所述内部面板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5 JP 2016-0345291.一种车辆的门结构,具备将形成于车体的开口开闭的门,所述车辆的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门包括:内部面板;以及长条状的门梁,安装于所述内部面板的所述车体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且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配设,所述门梁包括:第一面构件,具备与沿车宽方向的轴交叉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构件,具备与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的轴交叉的第二面,所述门梁经由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双方而与所述内部面板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结构,其中:在比所述内部面板靠车宽方向的内侧,设置着分别接合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衬板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结构,其中:所述内部面板包括:与所述第一面大致平行配置的内部面板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大致平行配置的内部面板第二面,以及将所述内部面板第一面与所述内部面板第二面连接的内部面板连接部,所述衬板构件包括:与所述内部面板第一面大致平行配置的衬板第一面,与所述内部面板第二面大致平行配置的衬板第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髙贝裕之能登淳史小林修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