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及具有该主副板簧悬架系统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8515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2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包括纵梁、后桥、主板簧、副板簧、主板簧固定架及副板簧压板,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的两端均向上弯曲,所述主板簧的两端通过所述主板簧固定架与所述纵梁的外侧相连,所述副板簧位于所述主板簧远离所述后桥的一侧,所述副板簧及所述主板簧通过骑马螺栓固定于所述后桥上,所述副板簧压板固定于所述纵梁外侧,且位于所述副板簧端部的上方,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均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制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及具有该主副板簧悬架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一直致力于减轻车辆重量,以达到提高燃油经济性,提高有效载荷能力,提高车辆驾驶及操作的舒适性。以悬架系统为例,轻量化的悬架系统能够提高车辆的操作稳定性及驾驶的舒适性,能够降低悬架系统对车身的动载冲击,提升NVH性能,以及提升悬架系统的各类响应。在现有技术中,传统轻卡的悬架系统采用钢板弹簧,其重量较重,油耗高,刚度大,舒适性差,对整车的冲击载荷较高,同时容易锈蚀,奶服饰能力差。现有的钢板弹簧的主板簧及副板簧均由多个钢板组成,因此其各板簧片件存在不确定的库伦阻力,摩擦力较大,调教难度大调教难度大,寿命较短,后期使用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及具有该主副板簧悬架系统的车辆,该主副板簧悬架系统能够减轻悬架系统的重量,提升悬架的设计精度,同时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驾驶舒适性及NVH性能,增加板簧的耐腐蚀能力,增加悬架性的寿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包括纵梁、后桥、主板簧、副板簧、主板簧固定架及副板簧压板,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的两端均向上弯曲,所述主板簧的两端通过所述主板簧固定架与所述纵梁的外侧相连,所述副板簧位于所述主板簧远离所述后桥的一侧,所述副板簧及所述主板簧通过骑马螺栓固定于所述后桥上,所述副板簧压板固定于所述纵梁外侧,且位于所述副板簧端部的上方,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分别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主板簧及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副板簧。进一步地,所述主副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骑马螺栓,在车身的同一侧,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均为单根板簧,所述骑马螺栓与所述后桥相连将所述副板簧的中部压设于所述主板簧的中部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板簧上设有上主板簧垫片及下主板簧垫片,所述上主板簧垫片及所述下主板簧垫片通过粘结剂固定于所述主板簧中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副板簧上设有上副板簧垫片及下副板簧垫片,所述上副板簧垫片及所述下副板簧垫片通过粘结剂固定于所述副板簧中部的上下两侧,所述上副板簧垫片、所述下副板簧垫片、所述上主板簧垫片及所述下主板簧垫片的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骑马螺栓分别跨过所述各垫片的两端与所述后桥相连,将所述副板簧压设于所述主板簧上,所述下副板簧垫片与所述上主板簧垫片紧密接触。进一步地,所述主板簧、所述副板簧、所述上副板簧垫片、所述下副板簧垫片、所述上主板簧垫片及所述下主板簧垫片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孔,定位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的中心处。进一步地,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的形状关于沿其径向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从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的中部至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的端部,所述主板簧及所述副板簧沿车辆高度方向的厚度根据整车的需要而发生改变。进一步地,所述主板簧固定架包括支架及吊耳,所述吊耳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纵梁上,所述吊耳包括连接筒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筒上的两个固定臂,所述两个固定臂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主板簧的端部及所述固定臂相对应的地方还设有第二定位孔,定位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所述主板簧的两端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并通过粘结剂固定于所述固定臂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内还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通过过盈配合设置于所述连接筒内,所述衬套包括衬套外管、衬套内管及设置于衬套外管及衬套内管之间的橡胶层,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衬套内管上的孔洞并与所述支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主板簧相对于车身后侧的端部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还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后侧的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另一端与所述主板簧上位于车身后侧的端部上的吊耳相连,所述连接杆能够绕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点旋转。进一步地,所述副板簧压板上朝向所述副板簧的一侧上还设有副板簧缓冲块,当车身高度下降时,所述副板簧缓冲块与所述副板簧接触,使所述副板簧发生形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综上所述,由于副板簧及主板簧均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因此可以根据整车刚度以及形状的需要,制成各种变截面的板簧。相比传统板簧,其设计的自动度更大,设计精度更高;由于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不到钢材的一半,因此相比于同等体积的钢板材料能够减重65%以上,悬架的质量较轻,在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钢板弹簧对整车的冲击载荷较小,可以提升驾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提升车辆NVH性能。进一步地,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可以提升悬架系统的寿命;当整车严重超载或者受到异常冲击时,此悬架系统的主副板簧会沿长度方向分层开裂,依然可以支撑整车保持姿态,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主板簧及副板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副板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主板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主板簧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VI-V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及具有该主副板簧悬架系统的车辆,该主副板簧悬架系统能够减轻悬架系统的重量,提升悬架的设计精度,同时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驾驶舒适性及NVH性能,增加板簧的耐腐蚀能力,增加悬架系统的寿命。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包括车架10、后桥20、主板簧30、副板簧40、主板簧固定架50及副板簧压板60,车架10包括纵梁11及横梁12,横梁12可以通过铆接固定于车架10两侧的纵梁11之间,主板簧30及副板簧40的两端均向上弯曲,主板簧30的两端通过主板簧固定架50与纵梁11的外侧相连,副板簧40位于主板簧30远离后桥20的一侧,副板簧40及主板簧30可以通过骑马螺栓71与后桥20相连,副板簧压板60可以通过铆接固定于纵梁11的外侧,且位于副板簧40端部的上方,当车辆处于载重状态时,副板簧压板60的高度下降,能够压住副板簧40的两端,使副板簧40发生形变,在本专利技术中副板簧40及主板簧30分别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主板簧及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副板簧。即主板簧30及副板簧40均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副板簧40及主板簧30均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因此可以根据整车刚度以及形状的需要,制成各种变截面的板簧。相比传统板簧,其设计的自由度更大,设计精度更高;由于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的密度不到钢材的一半,因此相比于同等体积的钢板材料能够减重65%以上,悬架的质量较轻,在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钢板弹簧对整车的冲击载荷较小,可以提升驾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提升车辆NVH性能。进一步地,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可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1)、后桥(20)、主板簧(30)、副板簧(40)、主板簧固定架(50)及副板簧压板(60),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的两端均向上弯曲,所述主板簧(30)的两端通过所述主板簧固定架(50)与所述纵梁(11)的外侧相连,所述副板簧(40)位于所述主板簧(30)远离所述后桥(20)的一侧,所述副板簧(40)及所述主板簧(30)的中部与所述后桥(20)相连,所述副板簧压板(60)固定于所述纵梁(11)外侧,且位于所述副板簧(40)端部的上方,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分别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主板簧及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副板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1)、后桥(20)、主板簧(30)、副板簧(40)、主板簧固定架(50)及副板簧压板(60),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的两端均向上弯曲,所述主板簧(30)的两端通过所述主板簧固定架(50)与所述纵梁(11)的外侧相连,所述副板簧(40)位于所述主板簧(30)远离所述后桥(20)的一侧,所述副板簧(40)及所述主板簧(30)的中部与所述后桥(20)相连,所述副板簧压板(60)固定于所述纵梁(11)外侧,且位于所述副板簧(40)端部的上方,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分别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主板簧及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副板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骑马螺栓(71),在车身的同一侧,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均为单根板簧,所述骑马螺栓(71)与所述后桥(20)相连将所述副板簧(40)的中部压设于所述主板簧(30)的中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簧(30)上设有上主板簧垫片(31)及下主板簧垫片(32),所述上主板簧垫片(31)及所述下主板簧垫片(32)通过粘结剂固定于所述主板簧(30)中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副板簧(40)上设有上副板簧垫片(41)及下副板簧垫片(42),所述上副板簧垫片(41)及所述下副板簧垫片(42)通过粘结剂固定于所述副板簧(40)中部的上下两侧,所述上副板簧垫片(41)、所述下副板簧垫片(42)、所述上主板簧垫片(31)及所述下主板簧垫片(32)的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骑马螺栓(71)分别跨过所述各垫片的两端与所述后桥(20)相连,将所述副板簧(40)压设于所述主板簧(30)上,所述下副板簧垫片(42)与所述上主板簧垫片(31)紧密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簧(30)、所述副板簧(40)、所述上副板簧垫片(41)、所述下副板簧垫片(42)、所述上主板簧垫片(31)及所述下主板簧垫片(32)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孔(81),定位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81)中,所述第一定位孔(81)位于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的中心处。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德海尹华清季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