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43203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涉及车辆领域。所述车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行驶,所述驱动电机配套有发动机及驱动电池,所述发动机通过发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池连接,以对所述驱动电池充电;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连接;以及空调装置,与所述中冷器连接,以对所述中冷器降温,而使所述中冷器对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降温至任意指定温度。从而使得与中冷器连接的发动机进气道温度也降低到相应的温度,继而能够低于或远低于60℃,从而降低发动机的耗油量,提高增程器使用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改用新能源已经成为必然,尤其是电动车辆逐步替代完全使用燃油的车辆。由于电动车辆需要驱动电机驱动并配套有驱动电池,而驱动电池的电量往往非常有限,因此,为增大电动车辆的行程,往往配套增程器,增程器是通过其安装的发动机驱动发电机,然后发电机与驱动电池连接,这样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驱动电池传递给驱动电机,从而增大电动车辆的行程。因此,增程器变得非常重要。但是,现有的增程器的发动机在驱动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消耗燃料过多,这严重降低了增程器使用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以降低增程器的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从而提高增程器使用的经济性。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将驱动电池与增程式发动机使用统一的制冷降温系统。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所述车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行驶,所述驱动电机配套有发动机及驱动电池,所述发动机通过发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池连接,以对所述驱动电池充电;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连接;以及空调装置,与所述中冷器连接,以对所述中冷器降温,而使所述中冷器对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降温至任意指定温度。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通过管路与所述空调装置连接,以使所述空调装置对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降温。进一步地,在所述管路中,所述空调装置通过所述管路中循环流动的传冷流体对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降温;所述驱动电池与所述中冷器依次串联连接,以使所述传冷流体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先流过所述驱动电池之后再流过所述中冷器。进一步地,在所述管路中,所述空调装置通过所述管路中循环流动的传冷流体对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降温;所述驱动电池与所述中冷器在所述管路中呈并联或串联布置,以使所述传冷流体同时或依次流过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降温。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换热器,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空调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空调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池的冷媒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池的冷媒输出端与所述中冷器的冷媒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冷器的冷媒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电子水泵,其输入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池的冷媒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还包括:膨胀箱,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入端及所述膨胀箱连接,所述驱动电池的冷媒输出端与所述膨胀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换热器,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空调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空调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与所述驱动电池的冷媒输入端及所述中冷器的冷媒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冷器的冷媒输出端及所述驱动电池的冷媒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安装有增压器,所述中冷器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及所述增压器连接;并且/或者,所述车辆安装有增程器,所述增程器包括所述发动机及所述发电机。进一步地,所述中冷器对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降温至60℃以下;并且/或者,所述空调装置对所述中冷器的冷却液入口降温至41℃以下。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造成增程器的发动机油耗高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进气道的温度过高,尤其是发动机进气温度高于60℃的情况下,燃料消耗量不断升高。这就需要与其相配套的中冷器的冷却液入口温度必须低于41℃,从而才能降低发动机油耗,近而提高增程器的使用经济性。而现有技术中虽然也配套使用了中冷器并对发动机进气道进行降温,但是,中冷器自身的冷却往往使用风冷或水冷,即通过风扇吹射或通过水箱内的低温水循环流动降温,但是受环境温度限制,在炎热季节通过水冷或风冷并不能够使中冷器进行充分的降温,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气温都高达30多摄氏度,车内的温度更高,这使得中冷器的冷却液入口温度很容易达到40多℃,甚至达到50℃,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风冷和水冷显然不能够对中冷器进行充分的降温。为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将中冷器与空调装置连接,而空调装置的冷却范围并不受气候影响,可以调节到任一指定的温度,例如10℃,从而使与其连接的中冷器也相应的冷却到指定的温度,从而使得与中冷器连接的发动机进气道温度也降低到相应的温度,继而能够低于或远低于60℃,从而降低发动机的耗油量,提高增程器使用的经济性。进一步地,由于电动车是依靠驱动电机驱动的,并由驱动电池为驱动电机供电,而为保证驱动电池的正常工作,尤其是避免在炎热的夏季驱动电池温度过高,或者为使驱动电池保持在其使用性能最佳的25℃,往往需要对驱动电池进行降温,因此其配套有冷却设备,而如前所述,中冷器也配套了空调装置,而将驱动电池和中冷器统一使用空调装置进行降温,以充分整合资源,降低车体重量、压缩车内空间,降低能耗。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所述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的一个示意性连接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所述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的另一个示意性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车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行驶,驱动电机配套有发动机110及驱动电池500,发动机110通过发电机103与驱动电池500连接,以对驱动电池500充电。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200以及空调装置300。中冷器200与发动机110的进气道102连接;空调装置300与中冷器200连接,以对中冷器200降温,而使中冷器200对发动机110的进气道102降温至任意指定温度。参见图1及图2,进一步地,发动机110安装有增压器101,中冷器200分别与发动机110的进气道102及增压器101连接。参见图1及图2,进一步地,车辆安装有增程器100,增程器100包括发动机110及发电机103。发动机110与发电机103连接,发电机103与驱动电池500连接,驱动电池500与驱动电机连接。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造成增程器100的发动机110油耗高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110进气道102的温度过高,尤其是发动机110进气温度高于60℃的情况下,燃料消耗量不断升高。这就需要与其相配套的中冷器200的冷却液入口温度必须低于41℃,从而才能降低发动机110油耗,近而提高增程器100的使用经济性。而现有技术中虽然也配套使用了中冷器200并对发动机110进气道102进行降温,但是,中冷器200自身的冷却往往使用风冷或水冷,即通过风扇吹射或通过水箱内的低温水循环流动降温,但是受环境温度限制,在炎热季节通过水冷或风冷并不能够使中冷器200进行充分的降温,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气温都高达30多摄氏度,车内的温度更高,这使得中冷器200的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所述车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行驶,所述驱动电机配套有发动机及驱动电池,所述发动机通过发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池连接,以对所述驱动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连接;以及空调装置,与所述中冷器连接,以对所述中冷器降温,而使所述中冷器对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降温至任意指定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所述车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行驶,所述驱动电机配套有发动机及驱动电池,所述发动机通过发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池连接,以对所述驱动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连接;以及空调装置,与所述中冷器连接,以对所述中冷器降温,而使所述中冷器对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降温至任意指定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通过管路与所述空调装置连接,以使所述空调装置对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降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路中,所述空调装置通过所述管路中循环流动的传冷流体对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降温;所述驱动电池与所述中冷器依次串联连接,以使所述传冷流体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先流过所述驱动电池之后再流过所述中冷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路中,所述空调装置通过所述管路中循环流动的传冷流体对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降温;所述驱动电池与所述中冷器在所述管路中呈并联或串联布置,以使所述传冷流体同时或依次流过所述驱动电池及所述中冷器降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换热器,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空调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空调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池的冷媒输入端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光辉杨庆丽孟建华熊英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山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