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冷却方法和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0019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辆的冷却方法及实施该冷却方法的冷却系统,该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存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冷却液的理论冷却温度,以及不同工况下所述冷却液达到该理论冷却温度时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积;判断节温器的阀口是否开启,若是,则获取车辆的当前工况及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冷却液的当前温度,并判断冷却液的当前温度与理论冷却温度是否相等,若是,保持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不变;若否,则调整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至其与当前工况下的理论流通面积相等。该冷却方法基于车辆不同工况在节温器开启后对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实时调整,以使发动机长时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
,特别涉及车辆的冷却方法和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排放以及燃油经济性有关先进科学技术陆续应用到了内燃机上,汽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也越来越有限,人们陆续将眼光转移到与发动机性能发挥强相关的一些系统上,诸如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油系统等。其中,冷却系统不仅与整车暖风、空调等密切相关,也同发动机燃烧、润滑有着重要联系,因此其重要性尤为突出。据研究表明:冷却系统带走的热量占发动机总热量的约30%、冷却风扇和冷却液泵等零部件功耗占发动机总功率的5%~10%。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蜡式节温器及连接管路,其中,散热器和发动机的冷却液流道通过连接管路连通形成冷却液闭环循环流道,蜡式节温器安装于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和散热器的冷却液进口之间,是根据冷却液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冷却液量,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显然,节温器可依据冷却液温度变化自动调节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以使发动机位于最佳工作状态。然而,在实践中,采用这种冷却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分别为:1、冷却系统的匹配一般按照满足极限工况来进行冷却系统的设计,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车辆运行在部分负荷以及一般环境温度下,所以冷却系统散热能力会存在一定的过剩,通常是冷却液实际温度低于发动机的最佳工作温度,导致发动机摩擦损失偏大,燃油经济性偏低等不利影响;2、发动机节温器全开以后,冷却液温度取决于整车进风、冷却液泵流量、风扇转速等,无法实现基于实现发动机最优工作冷却液温的闭环控制。有鉴于此,基于车辆不同工况如何实时调整现有冷却系统的散热量,以使发动机长时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的冷却方法,基于车辆不同工况如何实时调整现有冷却系统的散热量,以使发动机长时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实施该冷却方法的冷却系统。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车辆的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0、预存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冷却液的理论冷却温度,以及不同工况下所述冷却液达到该理论冷却温度时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积;S10、判断节温器的阀口是否开启,若是,则进入步骤S20;S20、获取车辆的当前工况及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冷却液的当前温度,并判断冷却液的当前温度与理论冷却温度是否相等,若是,保持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不变;若否,则进入步骤S30;S30、调整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至其与当前工况下的理论流通面积相等。节温器的阀口开启后,该冷却方法根据车辆不同工况实时调整散热器的流通断面积,以使冷却液处于理论冷却温度,继而使发动机长时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以便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另外,这种基于不同工况实施调整散热器散热能力的冷却方法,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散热能力过剩而引起的能量损失。可选地,步骤S00中车辆不同工况下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积确定方法:通过发动机台架热平衡试验来模拟车辆不同工况,并监测不同工况下的冷却液流量、风速以及冷却液温度的变化,计算出各个对应工况下发动机的理论散热量,再通过散热量仿真软件计算出散热器需要匹配的理论流通段面积。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实施这种冷却方法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和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液进口间的节温器,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的冷却液温度;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内,用于调整所述散热器的流通断面积;控制单元,预存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冷却液的理论冷却温度,以及不同工况下冷却液达到该理论冷却温度时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积;当所述节温器的阀口开启后,所述控制单元获取车辆的当前工况及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冷却液的当前温度,并判断冷却液的当前温度与理论冷却温度是否相等,若是,保持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不变;若否,调整控制阀的阀口开度,以使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至当前工况下的理论流通面积相等。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集成于所述发动机的ECU内。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冷却液进箱、冷却液出箱以及连通两者的多个换热管,所述冷却液进箱开设有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出箱开设有冷却液出口;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冷却液进箱内并将其冷却液流通腔分隔为主流通腔和辅助流通腔,所述主流通腔和所述辅助流通腔均通过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冷却液出箱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开设于所述主流通腔处。可选地,所述控制阀的数量为偶数个,偶数个所述控制阀相对于所述散热器的纵向几何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由于该冷却系统用于实施前述的冷却方法,因此该冷却系统具有与冷却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故而本文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冷却方法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冷却系统与发动机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控制阀在全闭状态下散热器内冷却液的流动示意图;图4示出了控制阀在全开状态下散热器内冷却液的流动示意图。图2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1发动机;2散热器:21冷却液进箱、21i冷却液进口、A主流通腔、B辅助流通腔、22冷却液出箱、22o冷却液出口、23换热管;3i冷却液进管、3o冷却液出管;4节温器;5控制阀;6温度检测元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冷却方法,通过改变散热器的流通断面积来实时调整散热器的散热量,以使车辆的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最佳冷却温度下工作,继而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等性能。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实施该冷却方法的冷却系统。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冷却方法的具备步骤及冷却系统的具体结构加以详述。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冷却方法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车辆的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0、预存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冷却液的理论冷却温度,以及不同工况下冷却液达到该理论冷却温度时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积;S10、判断节温器的阀口是否开启,若是,则进入步骤S20;S20、获取车辆的当前工况及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冷却液的当前温度,并判断冷却液的当前温度与理论冷却温度是否相等,若是,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车辆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0、预存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冷却液的理论冷却温度,以及不同工况下所述冷却液达到该理论冷却温度时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积;S10、判断节温器的阀口是否开启,若是,则进入步骤S20;S20、获取车辆的当前工况及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冷却液的当前温度,并判断冷却液的当前温度与理论冷却温度是否相等,若是,保持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不变;若否,则进入步骤S30;S30、调整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至其与当前工况下的理论流通面积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0、预存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冷却液的理论冷却温度,
以及不同工况下所述冷却液达到该理论冷却温度时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
积;
S10、判断节温器的阀口是否开启,若是,则进入步骤S20;
S20、获取车辆的当前工况及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冷却液的当前温度,
并判断冷却液的当前温度与理论冷却温度是否相等,若是,保持散热器的当
前流通断面积不变;若否,则进入步骤S30;
S30、调整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至其与当前工况下的理论流通面积
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0中车辆不同
工况下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积确定方法:通过发动机台架热平衡试验来模
拟车辆不同工况,并监测不同工况下的冷却液流量、风速以及冷却液温度的
变化,计算出各个对应工况下发动机的理论散热量,再通过散热量仿真软件
计算出散热器需要匹配的理论流通段面积。
3.车辆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2)和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的冷
却液出口与所述散热器(2)的冷却液进口间的节温器(4),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温度检测元件(6),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处的冷却液温度;
控制阀(5),设置于所述散热器(2)内,用于调整所述散热器(2)的
流通断面积;
控制单元,预存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碧艳崔健严江赵晓嵩何思杰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