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635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0:29
一种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在单一的外壳配设有:远光前大灯用光源;近光前大灯用光源,其配置在该远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左右;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其配置在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左右两侧并与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形成为一体;以及位置灯用光源,其中,对来自位置灯用光源(34)的光进行引导并向前方照射的导光部件(35L、35R)以围绕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6)的除了与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4)相邻的部分的侧端的方式延伸配置。由此,能够提高可见性和显著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该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在被支承于车体框架的前部的单一的外壳配设有:远光前大灯用光源;近光前大灯用光源,其配置在该远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左右;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其使来自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光朝向前方反射;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其以使来自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光向前方反射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左右两侧并与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形成为一体;以及位置灯用光源。
技术介绍
根据专利文献I可知一种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在配置于单一的外壳内的远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左右配置有近光前大灯用光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0679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这样的前照灯的亮灯模式左右对称,因此可见性和显著性均佳,但希望可见性和显者性进一步提尚。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可见性和显著性的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在被支承于车体框架的前部的单一的外壳上配设有:远光前大灯用光源;近光前大灯用光源,其配置在该远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左右;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其使来自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光朝向前方反射;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其以使来自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光向前方反射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左右两侧并与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形成为一体;以及位置灯用光源,其第一特征在于,对来自上述位置灯用光源的光进行引导并向前方照射的导光部件以围绕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除了与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相邻的部分的侧端的方式延伸配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除了第一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项以外,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和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分别由平板状的上部反射器和以将来自上方的光朝向前方反射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弧状的下部反射器构成,在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和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上部反射器上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将来自配置于这些上部反射器的上方的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光源和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光朝向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和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下部反射器照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除了第一或第二特征中的结构以外,上述导光部件具有:直线部,其在左右的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上方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向斜上方延伸;以及弯曲部,其形成为从该直线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并且下部沿着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外侧方,上述直线部和上述弯曲部的接连部形成为,构成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上方而变尖的角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于,除了第一至第三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项以外,在上述外壳上配设有左右一对的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光源和配置在上述导光部件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左右一对的方向指示灯用光源。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在于,除了第四特征中的结构以外,上述导光部件形成为横穿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光源与上述方向指示灯用光源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在于,除了第一至第五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项以外,罩部件配置在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和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前方而安装于上述外壳,其中罩部件具有将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和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反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车辆前方照射的反射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在于,除了第一至第六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项以外,上述导光部件配置在比上述位置灯用光源靠前方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在于,除了第一至第七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项以外,上述导光部件的一部分形成为沿着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由于从围绕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除了与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相邻的部分的侧端的导光部件朝向前方照射来自位置灯用光源的光,因此能够以使近光前大灯和位置灯的光成为一体地向前方照射的方式来提高可见性,此外,还能够以使对面车能够识别前照灯的外框部的方式来提高显著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和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中,来自远光前大灯用光源和近光前大灯用光源的光从设置于平板状的上部反射器的通孔朝向大致弧状的下部反射器照射,通过下部反射器反射的光向前方照射,因此能够紧凑且有效地照亮前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由于导光部件形成为具有:直线部;和弯曲部,其在与直线部之间形成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上方变尖的角部而从直线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使左右的近光前大灯显著,能够有助于提高车辆的显著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左右一对近光前大灯用光源和导光部件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有方向指示灯用光源,能够容易识别方向指示灯、近光前大灯和位置灯以提高各灯的可视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由于导光部件横穿近光前大灯用光源与方向指示灯用光源之间,因此,能够通过导光部件明确地划分近光前大灯和方向指示灯以构成紧凑且可见性高的前照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由于配置在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和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的前方的罩部件具有的反射部使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和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反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车辆前方照射,因此能够高效率地照亮前方,可见性变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由于导光部件处于比位置灯用光源靠前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左右的位置灯用光源间的距离设定得较小,并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紧凑地构成前照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由于导光部件的一部分沿着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因此能够利用来自导光部件的光使近光前大灯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两轮车的前部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2是从图1中的箭头2方向观察的前照灯的局部剖切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3是图2中的3-3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4是图2中的4-4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5是图2中的5-5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6是图2中的6-6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7是图2中的7-7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标号说明15:前照灯20:外壳23:远光前大灯用光源24: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4a、26a: 上部反射器24b,26b: 下部反射器25:近光前大灯用光源26: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7、28: 通孔33:罩部件33a、33b:反射部34:位置灯用光源35L、35R:导光部件40L、40R:直线部41L、41R:弯曲部42L、42R:角部43L、43R: 方向指示灯用光源F:车体框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左右是指从乘坐在自动两轮车上的乘客角度观察的方向。首先,在图1中,在自动两轮车的车体框架F的前端具备的头管11,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着对前轮WF进行轴支承的前叉12和与该前叉12的上部连结的转向手柄13,在前罩14的前部中央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前照灯15,所述前罩14以从前方覆盖上述头管11的方式被安装于车体框架F。一并参照图2至图5,上述前照灯15具备:远光前大灯16 ;近光前大灯17、17,它们配置在该远光前大灯16的左右两侧;左右一对位置灯18L、18R ;以及左右一对方向指示灯 19L、19R0上述远光前大灯16、上述近光前大灯17、17、上述位置灯18L、18R和上述方向指示灯19L、19R具备共用的单一的外壳20和单一的灯罩21,所述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在被支承于车体框架(F)的前部的单一的外壳(20)上配设有:远光前大灯用光源(23);近光前大灯用光源(25),其配置在该远光前大灯用光源(23)的左右;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4),其使来自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光源(23)的光朝向前方反射;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6),其以使来自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光源(25)的光向前方反射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4)的左右两侧并与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4)形成为一体;以及位置灯用光源(34),上述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的特征在于,对来自上述位置灯用光源(34)的光进行引导并向前方照射的导光部件(35L、35R)以围绕上述近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6)的除了与上述远光前大灯用反射器(24)相邻的部分的侧端的方式延伸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口敢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