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30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0
本技术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能够使车体的设计锐利。鞍乘型车辆具有:框架,其左右设置为一对;第一控制单元(50),其控制ACG起动器(31);以及第二控制单元(70),其控制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0)这两个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安装于比左右一对所述框架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另一个控制单元设置于左右一对所述框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鞍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1、以往,已知有避免在部件密集的车宽方向中央配置控制单元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在比位于座椅的下方的左右一对框架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配置有两个控制单元。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1/261278号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若在比左右一对框架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配置控制单元,则车体容易在车宽方向上鼓出,因此存在难以使车体的设计锐利这样的技术问题。

3、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车体的设计锐利的鞍乘型车辆。

4、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5、鞍乘型车辆具有:左右设置为一对的框架;控制交流发电机起动器的第一控制单元;以及控制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的第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这两个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安装在比左右一对所述框架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另一个控制单元设置在左右一对所述框架之间。

6、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鞍乘型车辆具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一个控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侧罩,在所述一个控制单元与所述侧罩之间设置有罩。

7、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一个控制单元配置于左右一对所述框架的宽度比最大的部分窄的部分。

8、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左右一对所述框架之间配置有收纳箱,所述鞍乘型车辆具有跨左右一对所述框架之间的后横梁,所述另一个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所述另一个控制单元的边中的长度最短的边的延伸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所述另一个控制单元配置在由左右一对所述框架和所述后横梁包围的范围内。

9、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另一个控制单元具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另一个控制单元的靠所述一个控制单元的一侧。

10、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一个控制单元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另一个控制单元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交流发电机起动器和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之间。

11、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一个控制单元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另一个控制单元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

12、技术效果

13、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车体的设计锐利的鞍乘型车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左右设置为一对的框架;控制交流发电机起动器(31)的第一控制单元(50);以及控制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的第二控制单元(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左右设置为一对的框架;控制交流发电机起动器(31)的第一控制单元(50);以及控制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的第二控制单元(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卓希中西孝文北本宽久野爱理渡部诚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