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和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99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后罩等后部结构部件和尾灯组合精度并使车辆后部外观质量提高,同时能够防止将振动传送到尾灯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以及鞍乘型车辆。具有托架(70),该托架设置了多个用于对构成鞍乘型车辆后部结构的尾灯(30)和后罩(40)等后部结构部件分别进行固定的固定部(70A~70D),在托架(70)的固定部(70A~70D)之一上,设置了与尾灯(30)邻接并形成上述鞍乘型车辆后部外观的外观形成面(75、76)。而且通过用于吸收振动的弹性体(32),将尾灯(30)固定在固定部(70A)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二轮车、四轮货车或半履带雪橇车等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以及具有该后部结构的鞍乘型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后罩(后壳)等后部结构部件和尾灯的组合精度并使车辆后部外观质量提高,同时能够防止将振动传送到尾灯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以及鞍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在自动二轮车等鞍乘型车辆中,将尾灯、左右一对后罩、中央罩和后挡泥板等后部结构部件相互组装在一起,形成车辆后部外观。作为现有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例如实开平1-161888号(参考专利文献1)介绍了一种结构,即通过橡胶支撑件预先将尾灯组装在设置了可挠性变形的卡定突起的保持部件上,由上述卡定突起,使该保持部件和尾灯的组装体弹性地结合在中央罩上,由螺栓分别将左右一对后罩固定在中央罩上。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由卡定突起以单按式将预先组装了尾灯的保持部件弹性结合在中央罩上,因而,无需用于将尾灯固定在后罩上的多个螺栓的连接作业,能够减少装配工序数量。而且特许第3173118号(参考专利文献2)介绍了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即通过缓冲片可滑动地将尾灯的大致中央部保持在突设在左右一对后罩上的凸台上,该尾灯的上下两个部位直接由螺钉固定在各个后罩上。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尾灯在缓冲片的弹性范围内左右方向移动而进行定位,同时该尾灯的上下两个位置由螺钉直接固定在各个后罩上,能够简化装配。专利文献1实开平1-161888号公报(图1、图6、图7)专利文献2特许第3173118号公报(图1、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实开平1-161888号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中,通过橡胶支撑件将尾灯组装在不与各后罩直接固定的保持部件上,因而在橡胶支撑件的弹性范围内能移动的尾灯和各个后罩的连接点的间隙恒定,存在不能精度良好地进行所谓的“组合”,车辆后部外观质量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上述特许第3173118号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中,由于能够使尾灯在缓冲片的弹性范围内左右方向移动而定位,并且该尾灯由螺钉直接固定在各个后罩上,因而,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这些尾灯与后罩的组合。但是,由于尾灯由螺钉直接固定在各个后罩上,鞍乘型车辆的振动通过各个后罩直接传送到尾灯上,存在由振动而频繁产生灯泡(电灯泡)破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后罩等后部结构部件和尾灯组合精度并使车辆后部外观质量提高,同时能够防止将振动传送到尾灯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以及鞍乘型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具有托架,该托架设置了多个用于对构成鞍乘型车辆后部的尾灯和其它后部结构部件分别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在该托架的上述固定部之一上,设置了与上述尾灯邻接并形成上述鞍乘型车辆后部外观的外观形成面。优选通过用于吸收振动的弹性体,将上述尾灯固定在上述固定部上。优选上述托架的外观形成面在与上述尾灯和其它后部结构部件都邻接的状态下露出到外部,形成上述鞍乘型车辆后方部的外观。优选上述后部结构部件是后罩,上述托架的外观形成面与上述后罩的后端部内侧几乎一致,形成上述鞍乘型车辆的后部外观。优选由来自上述尾灯的透过光对车辆牌照进行照明,上述托架的外观形成面位于上述尾灯的车辆牌照侧上。优选上述后部结构部件是后挡泥板,上述托架的外观形成面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于上述尾灯和后挡泥板之间,将上述尾灯的固定部设置在该外观形成面的上方,将上述后挡泥板的固定部设置在该外观形成面的下方。优选用于对被组装在上述鞍乘型车辆上的其它部件进行保护的保护罩以其一端部为中心自由转动地设置在上述托架上。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型车辆构成为具有上述后部结构中任一种。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和鞍乘型车辆,由于将构成鞍乘型车辆后部的尾灯和其它后部结构部件分别固定在托架的各个固定部上并相互组合,因而,这些后部结构部件能够高精度地组合并能够提高车辆后部的外观质量。特别是对于后部结构部件中难以与尾灯组合的部位,通过将该部位直接固定在具有与托架上的尾灯邻接的外观形成面的固定部上,能够使该部位靠近该尾灯侧地高精度地组合,能够提高车辆后部的外观质量。而且,由于分别将尾灯和其它后部结构部件固定在托架的各个固定部上,因而这些后部结构部件之间不直接固定。在这种结构中,在由弹性件将尾灯固定在托架上时,由该弹性件,能够防止将来自其它后部结构部件的振动传送到尾灯,能够降低由尾灯振动所引起的灯泡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鞍乘型车辆(自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的左侧视图;图3是上述后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将后罩和尾灯等后部结构部件彼此进行固定的托架的背面透视图;图5是表示上述托架的正面透视图;图6是表示上述托架的左侧视图;图7是表示设置在上述托架的保护罩上的铰链部的图6中A部的放大视图;图8是表示设置在上述保护罩上的卡合爪的图6中B-B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与上述卡合爪结合的卡合槽并从图6中箭头C方向看到的向视图;图10是表示由上述托架所形成的后罩和尾灯等后部结构部件彼此固定状态的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1是表示由上述托架所形成的后罩和尾灯等后部结构部件彼此固定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表示上述托架的保护罩动作的部分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以及鞍乘型车辆进行介绍。首先将参考图1对该实施例的鞍乘型车辆进行介绍。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鞍乘型车辆(自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在图1中,自动二轮车1的车体框架10是摇篮形框架,前叉11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该车体框架10前端的转向头管10a上,前轮WF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前叉11的下端部上,在其上部设置了覆盖该前轮WF的前挡泥板13,而且在前叉11的上端部上设置了把手12。向斜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主框架10b和向下延伸的左右下管10c连接到转向头管10a上,空冷式4冲程发动机14搭载在由所述主框架10b和下管10c包围的空间内。该发动机14具有稍微前倾直立形的气缸14a。而且通过未图示的管,将机油冷却器15连接在发动机14上。该机油冷却器15安装在通过气缸14a前方的下管10c上,并位于气缸14a的前方上部位置。该机油冷却器15的周围由合成树脂制的护罩16覆盖,由护罩16将行驶风引导到机油冷却器15并对其进行冷却。对座椅17进行支撑的左右座椅导轨10d、10d连接在主框架10b的后方。将后撑条10e连接到各个座椅导轨10d和主框架10b的后部之间,由后撑条10e对各个座椅导轨10d进行支撑。由各个座椅导轨10d和后撑条10e构成后部框架,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由多个管组合而构成该后部框架,但是后部框架例如也可以由铸造铝等一体物构成。在各个座椅导轨10d和主框架10b的连接部分上,燃料箱18跨越这两者之间地设置。燃料箱18位于发动机14的上方,座椅17与燃料箱18的后端部相连。另一方面,未图示的枢轴安装托架固定在主框架10b的后下部上,未图示的枢轴支撑在该枢轴安装托架上。后臂19的前端部轴支在该枢轴上。后臂19由悬架20可自由摆动地支撑。而且可动挡泥板21由螺栓连接固定在后臂19上,通过车轴26将后轮WR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该后臂19的后端部上,鼓式制动器27设置在后轮W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托架,该托架设置了多个用于对构成鞍乘型车辆后部的尾灯和其它后部结构部件分别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在该托架的上述固定部中的任一固定部上,设置了与上述尾灯邻接并形成上述鞍乘型车辆后部外观的外观形成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十岚刚池田幸太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