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998 阅读:4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立柱、横梁组成的汽车前车架结构,其特征是,四根带有吸能筋(22)的槽形纵梁(2、3、18、19)分左右两侧与前横梁(1)相连接,后端与地板前横梁中段(15)、地板前横梁左段和右段(5、16)相连接,槽形纵梁(2、3、18、19)中各加装两个堵头(21),盖板(4、20)分别盖在槽形纵梁(2、3)和槽形纵梁(18、19)上;槽形纵梁(3、19)的槽中分别置入加强件(17)和(6),纵梁(8)和(13)接于地板前横梁中段15,纵梁(8)和(13)又分别由连接件(7)和(14)与槽形纵梁(3)和(18)相接,纵梁(8)和纵梁(13)的槽中分别置入加强件(9)和(12)及悬挂加强件(10)、(11)。(*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汽车的前部车架。
技术介绍
微型汽车大多为半承载式车身,车头为平头,车架为主要传递能量和吸收能量的部件。其结构多为框式车架,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主要是靠车身的前立柱和前保险杠的后移和整个车身的变形来吸收能量,其车架在发生碰撞变形时吸能仅为30%,而这种变形会给驾驶员及前排座位上的人员造成致命的伤害,使车内人员的安全系数降低,严重的还危及到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汽车正面碰撞时能够缓解车身前部变形的汽车前车架。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车架为框式梁盒形结构,四根带有吸能筋22的槽形纵梁2、3、18、19分左、右两侧与前横梁1相连接,后端与地板前横梁中段15、地板前横梁左段5和右段16相连接,槽形纵梁2、3、18、19中各加装两个堵头21,盖板4、20分别盖在槽形纵梁2、3和槽形纵梁18、19上,槽形纵梁3、18的槽中分别置入加强件17和6,纵梁8和13分别接于地板中段15上同时又由连接件7和14与槽形纵梁3和18相接,纵梁8和纵梁13的槽中分别置入加强件9和12及悬挂加强件10、1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盒式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增加的纵梁与横梁置于碰撞发生时的主要部位,而盒形结构的强度较原车架中立柱以后的车架强度弱,增加的堵头使每个槽形纵梁形成了多个小盒形体,所以,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每个小盒形体的多次叠加变形为整车提供了更强的缓冲区,同时起到了吸能及传递能量的功用;本技术的传力性能好,在48公里/小时正碰撞时,车架的前部发生压溃变形时,吸能达到了8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件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分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图1中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每根槽形纵梁2、3、18、19上分别增加两道吸能筋21,方向为平行于X=0的平面,是与碰撞方向垂直的平面。当碰撞时,能够让此纵梁产生叠加变形,减小立柱的后移量保证乘员室的空间;堵头21为8个,每个槽形纵梁中放置两个,在槽形纵梁3和18内的两个堵头是背靠背的焊接,在槽形纵梁2和19内则为同向焊接,此堵头四面皆有翻边,自身就是一个小盒形件,利用三面的翻边与槽形纵梁焊接;槽形纵梁2和3上焊接盖板4,槽形纵梁18和19上焊接盖板20;槽形纵梁2、3、18、19的前端均与前横梁1相接,槽形纵梁3和18的后端焊接于地板前横梁中段落15,槽形纵梁2和19与地板前横梁左段5和前横梁右段16焊接,纵梁8和13与地板前横梁中段15焊接,又通过连接件7和14与槽形纵梁3和18焊接。至此,前横梁1、槽形纵梁2、3、18、19,地板前横梁中段15,左前纵梁8及右前纵梁13所组成的部分,都各自成为两个完全封闭的盒形件加一个半封闭的盒形件,为整个车身提供了可靠的强度保证。用前横梁1连接左右槽形纵梁2、3、18、19,初步将前车架焊为一体,形成紧密的整体部件结构,防止发生正碰撞时产生失稳,将槽形纵梁2、3、18、19与盖板4、20及地板前横梁中段15和地板前横梁左段5、右段16焊接为车架前段总成,形成前车架的吸能部分,纵梁8和13内增加的加强件9、12增加了立柱后的强度。纵梁连接件7和14采用交叉式焊接方式将车架前段总成(由前横梁1,槽形纵梁2、3、18、19,盖板4、20,地板前横梁5、16,地板前横梁中段15,以及加强件6、17,堵头21等组成)与左、右纵梁总成(由连接件7、14,纵梁8、13,及纵梁加强件9、12和悬挂加强件10、11组成)焊为一体,这样的焊接使车架前段总成、左右梁总成与车架的接触承载部分有机的成为一体。权利要求1.一种由立柱、横梁组成的汽车前车架结构,其特征是,四根带有吸能筋(22)的槽形纵梁(2、3、18、19)分左右两侧与前横梁(1)相连接,后端与地板前横梁中段(15)、地板前横梁左段和右段(5、16)相连接,槽形纵梁(2、3、18、19)中各加装两个堵头(21),盖板(4、20)分别盖在槽形纵梁(2、3)和槽形纵梁(18、19)上;槽形纵梁(3、19)的槽中分别置入加强件(17)和(6),纵梁(8)和(13)接于地板前横梁中段15,纵梁(8)和(13)又分别由连接件(7)和(14)与槽形纵梁(3)和(18)相接,纵梁(8)和纵梁(13)的槽中分别置入加强件(9)和(12)及悬挂加强件(10)、(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汽车的前部车架结构。车架为框式梁盒形结构,四根带有吸能筋槽形纵梁分左、右两侧与前横梁相连接,后端与地板前横梁中段、地板前横梁左段和右段相连接,槽形纵梁中各加装两个堵头,两个盖板分别盖在槽形纵梁上,槽形纵梁的槽中分别置入加强件,两纵梁以交叉式焊接方式分别与槽形纵梁相接,纵梁的槽中分别置入加强件和悬挂加强件。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盒式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增加的纵梁与横梁置于碰撞发生时的主要部位,而盒形结构的强度较原车架中立柱以后的车架强度弱,为整车提供了缓冲区,同时起到了吸能及传递能量的功用;在48公里/小时正碰时,车架的前部发生压溃变形吸能达到了80%。文档编号B62D21/15GK2617649SQ0228595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4日专利技术者齐向阳, 丛培清, 夏桂海, 孟晓光, 周志龙, 李大智, 张玉华, 李佳洁, 黄振华, 孙继贤 申请人: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向阳丛培清夏桂海孟晓光周志龙李大智张玉华李佳洁黄振华孙继贤
申请(专利权)人: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