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468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3:17
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汽车车架后部结构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后横梁、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后横梁沿指向车身尾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纵梁远离第二纵梁的外侧,第一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一纵梁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二纵梁远离第一纵梁的外侧,第二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二纵梁形成四边形结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有效提升了汽车后部的局部模态,解决车身的部分NVH问题,并提高汽车在碰撞过程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MPV汽车(Multi-PurposeVehicles,多用途汽车)是集旅行车宽大乘员空间、轿车的舒适性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的汽车。MPV汽车一般为两厢式结构,拥有一个完整宽大乘员空间和行李空间,车厢内可以布置下5-8个人的座位,座椅配置一般采用二排至三排,布置灵活,可全部折叠或放倒,有些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甚至旋转,这使它在内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现有的MPV汽车布局以轿车结构为基础,是在轿车平台上生产出来的,一般直接采用轿车的汽车车架结构。汽车车架结构是整个汽车的结构载体,用于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或追尾事故已屡见不鲜,MPV汽车中由于最后排座椅离汽车尾端较近,碰撞或追尾事故容易受到伤害,为了降低事故对车内后排乘坐人员带来的伤害程度,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设计起到关键作用,其要能够吸收汽车的碰撞能量,从而减小碰撞冲击力等。现有的MPV汽车的后部车架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不充分,导致MPV汽车后部安全性有限,同时,汽车后部车架的结构也会影响汽车后部的模态和车身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MPV汽车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有效提升了汽车后部的局部模态,解决车身的部分NVH问题,并提高汽车在碰撞过程的安全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汽车架后部结构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后横梁、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后横梁沿指向车身尾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纵梁远离第二纵梁的外侧,第一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一纵梁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二纵梁远离第一纵梁的外侧,第二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二纵梁形成四边形结构。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三纵梁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在第三纵梁和第一纵梁之间。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连接板、第四纵梁和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连接在第四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为后横梁向两侧凸出的延伸结构。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后横梁之间的中心位置。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纵梁包括相连的第一纵向段和第二纵向段,第二纵梁包括相连的第三纵向段和第四纵向段,第一横梁连接在第一纵向段和第三纵向段之间,第二横梁连接在第二纵向段和第四纵向段之间,后横梁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纵向段远离第一纵向段的端部、后横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纵向段远离第三纵向段的端部,第一连接结构一端与第一纵向段连接、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纵向段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一端与第三纵向段连接、第二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四纵向段连接。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后横梁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汽车包括后地板结构,后地板结构在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范围内延伸,汽车车架后部结构与后地板结构形成腔体结构。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汽车包括备胎,备胎设置在第二横梁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第二横梁在第一横梁、第一纵梁、后横梁和第二纵梁所形成的框架的中心位置,并且第二横梁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连接,能有效提高后车架安装点刚度和动刚度,同时提高了后地板结构的模态也提高了车身的耐久性,再由第一横梁外侧的第一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一横梁形成四边形结构,由第二横梁外侧的第二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二横梁形成另一个四边形结构,有效提升汽车后部的局部模态,解决车身的部分NVH问题。再有,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刚度较强,能有效地吸收碰撞或追尾事故中的碰撞能量,减小碰撞冲击力,使得汽车背门框及其连接结构等不易侵入车身内部对后排乘坐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了汽车在碰撞过程的安全性。为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汽车后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汽车后部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例如适用于MPV汽车,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以及依次设置在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的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和后横梁23,其中,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和后横梁23沿指向车身尾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梁22位于第一横梁21和后横梁23之间的中心位置,但并不以此为限。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纵梁11远离第二纵梁12的外侧的第一连接结构30a和设置在第二纵梁12远离第一纵梁11的外侧的第二连接结构30b,第一纵梁11外侧的第一连接结构30a与部分第一纵梁11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二纵梁12外侧的第二连接结构30b与部分第二纵梁12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一连接结构30a和第二连接结构30b例如是以车身长度方向的轴线对称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30a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其特征是,所述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还包括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后横梁(23)、第一连接结构(30a)和第二连接结构(30b),所述第一横梁(21)、所述第二横梁(22)和所述后横梁(23)沿指向车身尾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11)和所述第二纵梁(1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11)远离所述第二纵梁(12)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与部分所述第一纵梁(11)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0b)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12)远离所述第一纵梁(11)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0b)与部分所述第二纵梁(12)形成四边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其特征是,所述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还包括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后横梁(23)、第一连接结构(30a)和第二连接结构(30b),所述第一横梁(21)、所述第二横梁(22)和所述后横梁(23)沿指向车身尾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11)和所述第二纵梁(1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11)远离所述第二纵梁(12)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与部分所述第一纵梁(11)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0b)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12)远离所述第一纵梁(11)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0b)与部分所述第二纵梁(12)形成四边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包括第一连接板(31a)、第三纵梁(32a)和第二连接板(33a),第一连接板(31a)和第二连接板(33a)连接在第三纵梁(32a)和第一纵梁(11)之间,第二连接结构(30b)包括第三连接板(31b)、第四纵梁(32b)和第四连接板(33b),第三连接板(31b)和第四连接板(33b)连接在第四纵梁(32b)和第二纵梁(1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板(33a)和所述第四连接板(33b)为所述后横梁(23)向两侧凸出的延伸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横梁(22)位于所述第一横梁(21)和所述后横梁(23)之间的中心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纵梁(11)包括相连的第一纵向段(11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想莲沈龙吴纯福耿富荣廖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